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8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高桥胜利村文化礼堂:雷锋精神的传播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9 09: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还未走进高桥街道胜利村文化礼堂,远远地就听见了里面传出一阵孩子们稚嫩的歌声。 胜利村文化礼堂于去年1月始建,当年7月完工,以雷锋精神为主题,包括胜利礼堂、胜利讲堂、雷锋馆、家训馆、胜利文化长廊等。该文化礼堂的建立,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提高了村民的文明道德素质,让村民们有了精神家园,也让党和政府有了更好的宣传阵地











建立文化客厅
胜利村有两千多人,是高桥街道的第一大行政村,是高桥人群最聚集的地方。以前村民们没有活动的场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强烈地希望村里能建一个文化礼堂。文化礼堂的建立,让村民们有了一个活动的场所,也让村庄有了一个文化客厅。
“建文化礼堂时,村民们很配合,村干部们也都齐心协力,买家具灯具等都一起参与。”胜利村党支部书记朱兆明告诉记者,该文化礼堂采用驻堂制,有专职管理员负责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胜利村文化礼堂的入口很不起眼,却内藏乾坤。走廊两侧,便是胜利文化长廊。村情廊、村史廊、村训廊、乡贤廊……将胜利村的概况一一展示在上面。在这里,记者了解到胜利村位于高桥街道西北部,由滩头、蒋屋、官庄三个自然村组成……
“我们村有很多乡贤。”胜利村文化礼堂管理员王平书指着乡贤廊骄傲地告诉记者,胜利村的乡贤分散在各行各业,有政府官员、企业家、工程师等。
楼梯一侧的墙上,一张张笑脸展示在那里,有老人的,也有小孩的,都笑得非常灿烂。这是文化礼堂的笑脸墙和寿星墙。“这个村有长寿老人二十多个,精神状态都非常好,有的在编织草帽,有的还在田间劳作。”高桥街道宣传委员吴俏俏告诉记者。
在这些照片中,一张白发老人的笑容吸引了记者。她虽已95岁高龄,还能踩着缝纫机做衣服,而且不戴眼镜。“我们把这些照片展示在文化礼堂里,既展示了老人们的笑容,也展示了他们晚年的美好生活。”吴俏俏说。

弘扬雷锋精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楼梯口,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块块黄砖的装饰下特别醒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走进文化礼堂的雷锋馆,墙上的一段话呼吁着进入展馆的人,学习雷锋精神。
雷锋照片、雷锋的“十句话”、《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谱也都写在了上面,让人感到雷锋就在身边,也促使着人们向雷锋学习。
“胜利村的村名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联想到了诞生于那个年代的雷锋精神。”高桥街道组织委员卢阳告诉记者,雷锋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不仅是那个年代的人要学习雷锋精神,我们也要学习。因此我们把雷锋精神作为胜利村文化礼堂的主题,引导党员干部开展志愿服务,为人民群众无私奉献。”
在雷锋精神的渲染下,胜利村发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参与人员已有一千多人次。
《党员十条红线》《“三会一课”制度》《党员义务》……在文化礼堂的胜利礼堂里,写满了党员的职责,督促着他们。这是党员们学习的阵地,也是传达区委区政府方针政策的场所。“政策传达、党员学习都放在这里。”王平书告诉记者,文化礼堂建成之后,乡村大使胡从德多次来到该文化礼堂,为村民们讲平安建设,平均一个月一次,每次都座无虚席。

建设良好家风
敦孝、修身、务实、诚信、睦邻、廉俭,这便是胜利村的村训。“这个村训是我们自己想的,由我们村‘两委’拟草,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这是村规民约的凝练,也是村庄价值观的体现,相当于一个村庄的灵魂。”朱兆明告诉记者。
家训馆里,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古今家训》和《朱子家训》。“为了弘扬好家训,树立好家风,村‘两委’都有写家训,从中挑选好的在文化礼堂里亮出来。”吴俏俏告诉记者,文化礼堂建设时,朱兆明带头开始写,再引导其他人,通过家风家训发挥党员自身的作用。
除了家训馆,文化礼堂还有一个家风评议馆,并组建了家风评议会,由朱兆明担任会长,下设13个小组,聘请老党员代表、老人协会代表担任评议员,对全村六百多户人家的家风进行评议,并将结果展示在家风评议馆,促进村民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家风。
和其他文化礼堂不同的,该文化礼堂还是村里调解纠纷的场所。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调解纠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家风家训等无形地影响村民,促进调解。
村民缪宝正今年五十多岁,在记者采访时,他刚好来文化礼堂转悠。“我常常来玩,大家一起聊天、看电视,挺好的。”他告诉记者,村里老老少少都喜欢来这里看书,文化礼堂提供了生活类、科技类、农业类等各方面的书籍上千册,应有尽有。
“接下来,我们打算进一步扩大文体设施建设,组建活动小组,让村民的活动更加丰富,让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村民们的精神家园。”吴俏俏告诉记者。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