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58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橘乡味道—青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8 09: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在橘乡,每年清明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品尝一款极具特色的小吃——青圆。青圆,成了清明节的一个特色美食文化符号,烙在人们的心坎上。“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乍暖还寒的春日里,一家老少端坐一起,吃着一只青青之色的糯米圆,香喷喷、“韧纠纠”,咬上一口,青香弥漫在空中,让人难以忘怀。
    让橘乡人们记忆犹新的一种草,毛绒绒的虎耳叶上,长出朵朵黄色的小花,可以碾粉或者捣碎和上糯米粉用来做青圆,风干在记忆里。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描述:“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母亲心灵手巧,是制作橘乡各类特色小吃的行家里手,在我的记忆里,每在清明节前,她都有做上几笼甜、咸不一的青圆。她区别甜、咸的记号倒是简单,甜馅儿豆沙青圆做的倒是不多,一般不戳孔。咸猪肉、豆腐干、洋葱、笋粒馅儿的青圆用筷子戳一个孔。咸猪肉、笋丝、咸菜馅儿的青圆则在青圆上戳两个孔。偶尔,她还会在每个青圆面上放两颗枸杞子点缀,也颇有意思。
    老家宁溪种有大量的梨树、桃树,寒食、清明双节前,正是桃花、梨花满树之时。母亲年轻时也喜欢在每个青圆上贴一瓣梨花或者桃花,在冒着热腾腾的蒸笼内,掏出来咬上一口,也是令人回味无穷。前两天,正值富山半山村举办“花朝节”,我也看到了用梨花点缀的青圆。梨花木模型在白色的糯米粉团上一个个戳出来,点缀在千百青青色泽之上。状如千百压枝梨花,犹如梨花仙子云集半山。或许,这正是勤劳的橘乡西部山民浪漫情节的佐证吧!
    母亲的宁味斋,这两年也因她老人家一手地道的橘乡美食而声名鹊起。青圆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在清明小长假期间,订购青圆的人们络绎不绝。许多人直接带着青圆在山上冷食,“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吴门竹枝词》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圆。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当然,肠胃不好的人们还是尽量以熟食为好。
    至于青圆的做法,主要的环节还是上好食材储备和蒸煮时间的控制。青(鼠鼬草)要采摘自没有污染的长潭湖的绿色青,将青在清水中浸泡后洗净,放在团箕上挑掂一翻,剔除杂物和草屑,将干净的青在沸水中用  篱过滤一遍,再将瘪后成团的青在捣臼里用石杵捣烂切碎。配上糯米粉拌匀、糅合,将粉团子捏成青窝子,舀上几汤匙早已配好的咸馅儿或者糖豆沙。团坯做好后,将其依次放置在白沙巾铺垫的蒸笼上,待到五六笼团坯全完成。再将它们蒸熟,时间大概控制在15分钟至20分钟内。摆放时尽量避开蒸笼木条子横档,因为蒸汽受力不均,横档上的青圆不容易熟透,会塞牙缝。我吃过塞牙缝的青圆,现下想想,或许是母亲没有将团坯均匀摆放在蒸笼内的缘故吧。
    远在他乡的游子,总会在清明小长假之际赶回故乡。三亲六姨团团围拢过来,聚集在一起,总不忘吃上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青圆。一番咀嚼后,唇齿留香,沉醉在满目葱茏、花香满径的人间四月天里,心生欣慰,让人情不自禁上扬唇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6-4-8 11:49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0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4-8 14:38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喜欢吃皮,不喜欢吃馅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4-8 15:19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1_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4-8 15:27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馋蓝兔即个滴    想吃   特别是安噶头4、5点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4-8 22:49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