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屋前的全家福(图由路桥摄影家协会提供)
每到春节,路桥摄影家协会成员就下乡为村民免费拍摄“全村福”、全家福
“全村福”、全家福、民俗节庆,他们一拍就是4年。
春节假期,本是忙碌一年的人们休息的时候,可4年来,路桥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放弃了休息与团聚的时间,下乡免费为路桥各村拍摄“全村福”、全家福和过年期间的活动照片。并现场打印塑封,用他们精湛的技术,把村民们快乐的笑容,留在了照片上。
“全村福”:留住整村人的笑容
路桥区新桥镇的金大田村,田园风光秀丽,一直是路桥摄影家协会的创作基地。
四年前,金大田村的文化礼堂落成,恰逢新村佳节,村里的男女老少穿着新衣喜气洋洋来参观,大家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村民们质朴喜庆的笑颜感染了前来取景的路桥摄影家协会会长叶继德,“我和同来的几位摄影师们商量,新春佳节,我们想给村民们留下些他们的笑容。”
他的提议,得到了村民的热切支持,老人家们更是笑开了花,“大过年,穿上好看的衣服,乡里乡亲一起拍上张照片,真是喜气,有年味。”
听说要拍照,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毛估估有400人。叶继德和摄影师们一合计,干脆给大家一起来一张合影,“一家人有全家福,咱们打算给金大田村拍一村人的‘全村福’。”
叶继德组织协调村民站位,为了保证每个人的笑容都印在相片上,他费了不少心思,“人一多,还真不好弄,大喇叭都用上了,又是这样的大场景,就怕漏了谁的表情。”
“组织还好,难的是拍摄和后期。”叶继德开起了玩笑,“可苦坏了我们负责拍摄和后期的影友。”
郑天春,是负责拍摄的摄影师之一,他告诉记者,光照片就拍了四五十张,足足有2个GB,后期制作由于数据太大,连硬盘都搞坏了,这才拼出一副高2米、宽4米的“全村福”。
听说金大田村有了一张“全村福”,周边其他村子的村民们也要拍一张。叶继德说:“来喊我们拍‘全村福’的村子可真不少,我们就抽业余时间给大家拍上一拍,尤其是春节,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都回到村里,正是拍合影的好时机。”
这一拍,就是4年。“虽然拍“全村福”难度大,但拍出来挂在文化礼堂,看到大家没事就来看看,就觉得辛苦是值得的。”叶继德说。
全家福:老屋前的一家团圆
拍一张和和美美的全家福,也是过年时很多家庭的重头戏。每年春节,路桥区摄影家协会免费给村民拍全家福的传统,也持续了4年。
“每年给村民们拍全家福,也是我们的一个‘保留节目’”,让路桥摄影家协会副会长潘霞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次在路桥区新桥镇郑际村为村民拍全家福的公益活动。
“这户人家听说我们要给他们拍照,老早开始准备。几天前特意把在外的亲人都叫回来,当天一家子先吃过团圆饭,每个人都穿上最喜欢的衣服,笑呵呵地来找我们报到。”潘霞云回忆起拍摄当天的场景,嘴角都泛起了微笑。
可到了原定的拍摄地点,家里的老人却说先不拍了,这让我们很疑惑,怎么突然说不拍了呢?
“老人家提议去他们家祖居拍,即使现在已经不住在那里了,他们这个家庭也是在那里生根发芽的。”听到老人家有这个愿望,潘霞云很感动,大家当即转移阵地,来到了老房子前。
“这幢老房子少说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可这家人往那一站就很开心。”潘霞云和影友们像是抓到了灵感,按下了快门。
“过年时节,一家团圆,是每家每户的心愿,我们能做的是,把团圆家庭的欣喜和快乐留在照片里,这样做很有意义,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潘霞云说。
拍民俗:用摄影记录庙会的亮点
路桥的庙会,是过大年时,闻名浙东的盛会。
正月初八的峰江街道,上午8点,上千名群众喜气洋洋地赶庙会、赛大猪、观赏舞龙舞狮、吊梗台阁等传统民俗节目。
“今年的庙会,特别热闹,每个堡的年轻人都扛了自己堡里最得意的大猪来比赛,小孩子闹,老人家笑,现场气氛好热烈。”这让来现场拍摄路桥农村风土人情的郑天春很兴奋,“恨不得爬到制高点,好把这些景象都拍下来。”
“我们很喜欢拍咱们台州本土的美景和民俗,过年期间,正是拍摄的好时候。”郑天春说,“就像这次庙会,我抓到了不少亮点。”
这4年的春节,是郑天春的创作高峰期,他很热心的参加各类摄影的公益活动,把路桥乡间的年味留在了他的相机中,“摄影是我爱好,能把现场快乐传递给他人,如此做公益,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