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76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私人博物馆的乡土情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8 16: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虔存艺术博物馆是台州为数不多的私人博物馆,面积6000平方米,内设古陶瓷、乡土书画、民俗文化三个展区,主人郑达建说“虔存”就是用虔诚的心把文化积存下来——

  在见到郑达建之前,只知他是一家效益还不错的工艺品企业的老板。记者走进位于黄岩区头陀镇小里灰村的厂区,在门口唤了一声他的名字,郑达建就从一堆木料后钻出来了,身材精瘦,穿着件旧衬衫,挽着裤腿,和厂里其他工人无异。

  郑达建的朴实不修边幅,让本土知名画家施铮铮第一眼见面时就感叹,“着实羡慕这个爱画兰花的农民”。

  而郑达建的博物馆也和他的性子一样,深藏不露。绕到平凡无奇的厂房三楼,推开门就是“世外桃源”,亭台楼阁,古色古香,全是他自己一手设计建造的。

  据了解,虔存艺术博物馆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馆内设古陶瓷、乡土书画、民俗文化三个展区,可同时容纳近200人参观。

  亲手设计的博物馆

  郑达建,1965年出生于黄岩。

  在他一手打造的虔存艺术博物馆内设古陶瓷、乡土书画、民俗文化三个展区,记者第一次踏进虔存艺术博物馆,就被各种布局的巧思所吸引。

  首先,进门踏进的是古陶瓷展厅,里面陈列着各个时期的古陶瓷标本,五代的沙埠窑花口碟、宋代的花卉纹青瓷簋、晋代的虎子等,它们展现了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古陶瓷的发展脉络。一排排古瓷器整齐地排开,旁边的小卡片上详细地标注着瓷器的时代和名称。

  展厅外便是开阔的天井,硕果累累的石榴树,花开正好的夹竹桃,还有阳光透过大片的明清木窗花在书画展厅的地板上投下斑驳。

  穿过用明清木窗花装饰的古建筑回廊,就进入了第二个展厅,书画展厅里,陈列着上百幅台州近现代乡土书画家作品,铺展这一方水土的精神家园。

  另一个走廊尽头连接的是民俗文化展厅,展出祖辈曾经使用的生产器具、生活用具,煤油灯、算盘、铜炉、石磨等这些已经淡出现代人生活的物件,唤起人们许多亲切的记忆……

  穿过一道石拱门,又是一个画室,郑达建平时就在这里画他喜爱的梅兰竹景。画室一面窗外是郁郁葱葱,另一面窗外可见远处的大片稻田,在这里作画肯定思如泉涌。

  再往上一层,还有俯瞰全景的赏月台和几座凉亭,沿路偶尔出现的流水、石雕也给园林增添了不少趣味。

  就是这样一座格局精巧的博物馆,是郑达建花了一年的时间修建而成,他同时也是该博物馆的设计者。

  而让记者感到惊奇的是,郑达建并没有受到过绘画、园林设计等正规的训练,可以说是无师自通。

  “一开始要建博物馆连图纸都没有,造到哪里算哪里,自然而然觉得这里应该放个拱门,那边应该有流水,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郑达建说。

  不过,文化审美似乎是深入血液的。

  郑达建告诉记者,他对于文化的喜爱,主要还是受到外公的影响。他的外公叫郑快人,是黄岩本土颇有名气的文人,喜欢绘画,而且特别喜欢画兰花。

  在书画展厅的入口处,就摆了一幅郑快人的作品《千岩九枝兰》,苍劲有力的画风总能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

  耳濡目染下,郑达建也爱上了画画,也特别爱画兰花。他的作品也多次登上各种画册。

  除了画画外,郑达建对传统文化心生喜爱,并开始关注收藏一些小物件,比如书画、老照片、陶瓷等。

  不过真正让他萌生了开办博物馆的想法,还不得不提到他和黄岩沙埠窑的缘分。

  土堆里的“拾宝客”

  问起“虔存”的意思,郑达建解释说,就是用虔诚的心把文化积存下来。他对博物馆的定位是:荟萃乡土风物,传承地域文明,成为展示橘乡文化的一扇窗。

  郑达建平日虽然手握画笔,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喜欢扎根土地。在他的展馆中有上千件瓷器和上万片的陶瓷残片,这里面有七八成都是他用双手在黄岩一些泥塘里挖出来的。

  在历史上,黄岩的桥亭头一直是繁华地,特别是在沙埠窑鼎盛时期的宋朝。

  2010年春,桥头亭大兴土木,挖土机掘地三尺,让宋朝时期的生活区重见天日,一铲子下去总能从土里挖出不少陶瓷残片。

  郑达建听闻这个消息后,就赶紧在泥塘里当起了“拾宝客”。之后的几个月,郑达建废寝忘食,直到工程完工。有一段时间,他天天到工地上报到,就为了抢在挖掘机前抢救更多的瓷片。

  几十亩的泥塘,他愣是用小铲子翻了个遍,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还和工地上的挖土工人交涉。

  郑达建说,有时一天能挖出个四五麻袋的碎瓷片,就这样不知不觉积累了上万片的瓷片。有些碎瓷片经过修复一点点重新拼成了器形,展厅中展示的宋代青瓷莲形供器,南朝青瓷唾器、花卉纹青瓷簋等如今都成了沙埠窑的经典。

  “黄岩沙埠窑的瓷器,釉色接近失传的秘色瓷,甚至更胜一筹,宋代的工艺瓷器达到了一个巅峰。这些碎片虽然并不完整,在很多人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但每一片都展示了地方窑口的制瓷工艺水平及历代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郑达建说。

  他认为,如今龙泉、景德镇等地都在重新研发秘色瓷,而沙埠窑是黄岩甚至台州的一个重要文化结晶,当地人对这种瓷器应该有更多的了解。

  因为手头有了那么多瓷器、瓷片,郑达建就想着能够把它们展示出来,这就有了建博物馆的想法。

  他希望来参观的人能够在这里找到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打造文化沙龙

  自从今年正月里博物馆开馆后,这里就吸引了四方游客、文人墨客,连邻村的老人家也会来凑热闹。

  郑达建告诉记者,虔存艺术博物馆刚刚起步,仅是一个雏形,它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瓷器的展馆相对比较完善,有时间我还想对沙埠窑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另外,对于一些民俗器具还要进一步搜集,有些东西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些是陌生的。”郑达建说。

  博物馆也成了周边学校学生课外的好去处,这也是郑达建喜闻乐见的。他告诉记者,想把自己多年辛苦搜集的藏品给更多人看,让他们更加关注本土文化。

  郑达建的博物馆成了台州不少文人喝茶赋诗、挥毫泼墨的好去处,成了台州文化圈里一个小有名气的“文化沙龙”集聚地。

  “以后,博物馆还会邀请或接受多种门类的艺术人士举办个人书画展、摄影展等,还可以举办文学研讨会、古瓷片收藏者探讨活动等,希望能够把它办成一个‘活’的博物馆。”郑达建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5-8-8 18:42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2_218:}挺好的, 我们去会让我们看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8-8 19:21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达到一定高度了。。。。  有深度的,毕竟小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8-8 22:07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可以去观摩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8-9 06: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不会给你们看的!都是给当官约或xx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