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8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漫步潮济听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3 09: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干净的石子路,古色古香的建筑,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还有家家户户门外贴着的对联映衬着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让潮济村的街头巷尾显得格外喜庆。每年的元宵节,是潮济最热闹的时候。

  那时村里张灯结彩,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上至八十多岁的阿公,敲锣打鼓;下至四五岁的孩童,手持彩旗彩灯,热热闹闹的队伍在潮济老街游走。走过潮济老街北起点的沚江亭,踏着卵石与水泥相间铺成的路面,经过路两旁木质的墙面与砖墙相间的老房子,高照开路、舞狮、十三记锣、舞龙、舞凤、财神锣鼓等由游行队伍描绘出的亮丽“民俗风景”,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沿街表演告一段落后,再挨家挨户送财神,至结束每每已是深夜,浓浓的名俗味可见一斑。与正月里热闹喜庆不同的是,在金橘飘香的秋日,与潮济的邂逅却带了一丝恬淡。同样是木质的老房子,石头垒砌的矮墙,干净整洁的老街,宽窄不一的巷子,少了分热闹,多了分静谧,当地的一些老人家或独自在房前做着手工艺品,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话着家常,屋后是他们的农家菜园,外界的喧嚣和繁杂,仿佛与之无关。如果没有听过潮济的故事一定难以想象,这悠闲淡然的村落,曾经是商业繁华的集镇,市井繁盛,商贾云集。

  潮济,在黄岩溪、小坑溪、屿头的柔极溪会合处,因其有着便利的水利条件,成为黄岩水道交通和山区平原货物中转之地。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潮济埠头,“当年的潮济就在江边上,上游宁溪、屿头、小坑、上洋等地用竹筏载运山区竹木柴火等物资到潮济,再转运至下游。”从村民的讲述中,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潮济往日的繁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潭水库建成,黄岩到长潭公路通车,2000年后开始进行永宁江治理,河道变为了良田。滚滚的年轮里,当年繁华的潮济埠头,如今只剩断壁残垣,不过,还好潮济老街得以保存下来,它将传承潮济过去,见证其未来。

  在百年老街潮济街寻访,长约260米,街面宽5米的街道两旁是清末至民国的二层木建筑民居,听村里的老人说过去这些全是门面房,米店、盐店、旅店……沿街一溜儿开了60多家,其中陈万顺开的南北糖果与中西布行为一座民国初期老屋,五开间面建筑,坐西朝东,在当时算得上是有规模的店面。

  “打铁老师红一红,抵上木匠老师二三工。”现年68岁的朱贵星告诉记者,这是当时流行于潮济村的谚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打铁是手艺中比较吃香的行当,生意红火。朱贵星17岁开始学活,一直靠这门手艺为生,至今已有52年,手工打铁的器具保留至今,打铁的方式已经改为气锤。

  与朱贵星一样,潮济老街上还有不少这样的手艺人,严师傅是个木雕匠,自小喜欢画画,对雕刻情有独钟。前段时间,他为寺庙赶制了一批牛腿,有五虎上将里的张飞和关公,将他们放在庙里,意寓镇邪,保佑平安。或麒麟或神兽,它们在严师傅的手中总能摆出各种姿态,栩栩如生。

  过往的繁华早已远逝,昔日的古镇容貌却依稀可辨,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历史事迹、风土人情,成为了潮济村独特的人文景观。

  潮济村是我区唯一一个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古村落的村庄,自全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以来,我区着力将其打造成82省道和永宁江两大景观带的重点村落。坚持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的有机结合,我区在建设潮济美丽乡村的同时保护潮济老街,留住正在消失的历史,使老街旧貌换新颜,恢复往日繁荣,成为市民“宜居、宜游”的好去处,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古村落就像是一幅生动的乡土画卷,也像是一首永远唱不尽的古老歌谣,成为我们追忆遥远历史的情感寄托。潮济村,跟它名字一样,经历了潮起潮落,岁月变迁。这个曾经充满希冀与梦想的喧嚣村落,如今,就这么静静地守候在时光的角落里,等待着有心人的停驻,等待着为他讲述一段逐渐消失的关于柴火灶头、木质老屋和传统习俗的故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11-13 11:26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感觉很有诗意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