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金伟巍
在本届奥运会上,浙江共获得4金2银2铜,浙江“水军”破两项世界纪录、两项奥运会纪录,这是浙江征战奥运历史上的最佳战绩。浙江选手在竞技体育上的出色表现令人瞩目,而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各界对体育的重视。在台州,体育教学也被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特色体育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台州更是“足球进校园”浙江省6个布点城市之一。
“阳光体育”样式多样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台州市各中小学自2007年起分别启动了“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也逐渐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
记者了解到,我市开展阳光体育样式多样化。玉环县坎门一中将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办得很有特色。开通的校冬季长跑专题网,成为浙江省第一所学校为“阳光体育冬季长跑”专门开设的网站。
另外,很多中学都在开展校园晨跑,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武术比赛等,有些小学还别出心裁,组织低段学生在课间跳兔子舞。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正在慢慢形成。
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强告诉记者,我市开展“阳光体育”工作除了开展活动和比赛之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进省级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建设和“二体一艺”工作。
目前,我市已有7个县(市、区)成为省级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2个县准备今年争创。现已建成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所,非遗传承教学基地2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54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32所,2011-2014周期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3所,国家级体育俱乐部4家,省级体育俱乐部10家、省级非奥运动项目训练基地1个,足球进校园浙江省6个布点城市之一。
“特色体育”异彩纷呈
开展阳光体育的同时,我市还有重点地开展建设特色体育教学相关工作,目前已有54所学校被评为省体育特色学校。
体育特色学校重点开展了田径、游泳、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定向运动、围棋等体育项目。其中台州市实验小学以羽毛球见长,台州市第一中学以田径、健美操为特色,临海回浦中学擅长篮球,黄岩院桥中学擅长足球……
台州市第一中学的田径项目从1998年开始开展,2008年被确认为首批浙江省特色体育学校。田径教练赖述钊告诉记者,学校招收体育特长生组建专门的田径队,现配有3名专职田径教练,利用每天课外时间进行训练。
十多年来,校田径队获得了喜人的成绩。早在200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学校杯”田径比赛中,就获得2块个人金牌,此后的几届比赛中每年都有奖牌入账;在浙江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团体三连冠;在台州市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团体八连冠。
截至目前,该校在田径项目上共获金牌近70块,共培养十余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向省队输送3名运动员,很多学生被保送到全国各大体育院校进行深造,每年都有学生考上警察学校。
除此之外,另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项目也开展得很好。
天台县赤城街道第四小学的武术教学历史悠久、氛围浓厚。据了解,从1986年开办武术课起,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县级、省级武术传统项目学校、市级体育特色学校。“我们每班每周都有一节武术课,由2名武术老师来教学,”副校长汪传庆告诉记者,“为此,我们学校还编写了一本自己的武术教科书。”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培养武术人才,学校从近1700名学生中选拨50名左右的武术苗子组成武术队,由天台体委派来的武术教练进行专门的训练。
在教练的带领下,队员们刻苦坚持的训练获得了回报。自1992年被命名为县武术传统项目学校以来,该校在国际、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得金牌668枚,银牌578枚,铜牌474枚,连续17年获台州市少儿武术比赛团体冠军。
此外,更多的特色体育项目正不断被引进校园。9月16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省武术协会形意拳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非遗项目进课堂启动仪式”活动,正式将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椒江形意拳”引进校园,成为“形意拳教育传承基地”。
“校园足球”正在崛起
各体育项目中,足球作为后起之秀开展得风风火火,我市还成为“足球进校园”浙江省6个布点城市之一。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26个校园足球布点学校,其中幼儿园2所,小学12所,初中8所,高中4所。
仙居田市镇中心小学将校园足球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足球课的普及、足球教师队伍建设、抓好特长生的训练等方面颇有成效,2010年被命名为省级“青少年足球俱乐部”。
除了条件成熟的布点学校,还有一些学校刚刚开始探索。三门县亭旁小学还只是刚刚起步的试点学校,却积极倡导校园足球文化理念,班班都有足球队,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使学校里人人喜欢足球,接触足球。校长杨小鸟告诉记者,亭旁小学的足球教学是从去年7月份开始的,虽然起步晚,但是却在创新足球文化方面下足了功夫,不仅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还将足球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时常举办与足球相关的征文比赛、绘画比赛,激发全校师生对足球的兴趣。
为了选拔优秀的校队人才,学校还开展了两期暑假校园足球夏令营,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今年学校特别聘请三门县足协的3名教练同本校足球教练员一同给孩子们授课,全校近1100名学生有120人参加了这次暑假校园足球夏令营。今年,三门县亭旁小学足球队获 “希望杯”2011-2012年度浙江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女子足球队一等奖,男子足球队二等奖。
台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朱伟荣告诉记者,校园足球工作开展以来,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是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缺口大。“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推荐和选拔一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和社会足球工作者参加各类级别的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以尽快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落实校园足球活动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
其次,尽管校园足球在我市开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足球氛围却远远没有形成。“现在很多家长并不支持自己的孩子踢足球,认为会影响学习。”朱伟荣解释,在中国足球普遍弱的大环境下,培养足球苗子的任务非常艰巨。
让更多的孩子练体育
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练体育,除了在学校内开展阳光体育、特色体育,我市还推行了体育加分政策。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审核及公示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考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限定的项目和赛事范围内,参加重大国际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或全国性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或获得国家二级及以上等级运动员证书,应届毕业当年可以申请高考加分。从今年的公示名单来看,我市共有19人获得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项目加分。
朱伟荣说,进行体育锻炼本身是为了强身健体,但是很多家长没有形成这样的意识,有了加分政策之后,有些家长开始支持儿女练习、参赛。他表示,在家长对体育不太重视的大环境下,对体育项目获奖者进行加分会起到鼓励的作用。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对人才的要求并不是文化课强就可以了,一个全面的人才是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朱伟荣建议家长们,不要一味追求文化课高分而忽视体育锻炼,健康的体魄才是前提。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不会有锻炼的意识,需要家长进行引导,比如利用周末或假期,带着孩子打打球、跑跑步,培养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上学之后,要常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
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