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潘青青
昨日,市卫生监督所公布了今年夏天全市54家游泳场所水质监测结果。结果显示:合格率仅为60.2%,主要存在游泳池及浸脚消毒池水余氯浓度不达标、尿素和细菌总数超标等问题。
1家游泳池无卫生许可证被查处
为了更好的开展夏季游泳场所监督监测工作,我市各县(市、区)卫生部门对各自辖区内的经营单位进行了摸底。
经调查,我市共有游泳场所经营单位54家,其中天然游泳场所3家,社会性人工游泳场所36家,宾馆饭店内设人工游泳池9家,学校内设人工游泳场所2家,体育系统使用的人工游泳场所4家。
经查,54家游泳场所中只有1家小区游泳池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已立案查处。
全市游泳池合格率仅为60.2%
根据省有关规定,7月初至8月底,我市卫生部门对辖区内游泳场所开展了两次水质专项监测。
据介绍,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尿素、浑浊度、游离性余氯及浸脚池余氯等数据构成了一般检测判断游泳池水干净与否的主要指标。
根据报告显示,7月-8月期间,全市卫生部门共抽检人工游泳场所98家次,合格59家次,合格率为60.2%。其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79.9%;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4.2%;尿素合格率为81.3%;浑浊度合格率为100%;游离性余氯合格率为79.1%;浸脚池水余氯合格率为84.4%。
另外,温岭市卫生部门对3家天然海滨浴场海水的pH值、铅、砷等指标进行了2次监测,结果抽检的30份样品各项指标均合格,合格率达100%。
池水更新不够造成尿素超标
市卫生监督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从监测结果来看,游泳池尿素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该工作人员分析,夏季气温高,游泳人数多,皮肤排汗时会有尿素,加上有些小朋友在泳池小便,也会存在尿素。但部分游泳池未按照相关卫生要求,在开放时间内做到每日补充至少10%的新水,池水更新不够,容易造成尿素超标。
“换水需要成本,很多游泳池不舍得花这个钱。”该工作人员说,存在尿素偏高现象,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市民来说,会有一定的刺激。
另外,还让卫生部门担忧的是浸脚池水余氯合格率偏低问题。
据介绍,全市有45家人工游泳场所设置了浸脚消毒池,部分游泳场所未按照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对浸脚池水每四小时更换一次新水、重新投放消毒药或投放的消毒药量不足,造成浸脚消毒池水中余氯浓度不达标。浸脚消毒池水中余氯浓度不达标易引起脚癣等传染病传播。
小区泳池存较大安全隐患
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表示,从检查来看,目前居民小区内游泳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特别是无证的小区内游泳池。
“小区游泳池问题还挺多的。”该工作人员说,比如游泳池水处理设备差,没有专职救生员,强制浸脚池成摆设,换水不及时,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等诸多问题。
卫生监督部门表示,今后要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小区内游泳池和体育系统游泳馆。要求水质抽检不合格的游泳场所整改到位,坚决取缔无证游泳场所。另外要加强对游泳场所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要做到游泳场所持证营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热线小贴士:
1.游泳时尽量选择佩戴防水性游泳帽,减少头发与泳池水的接触;
2.游泳时要佩戴游泳眼镜,尽量减少泳池水接触眼睛,对眼结膜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3.游泳过后,用沐浴露、香皂等碱性清洗剂清洗身体;
4.游泳过后滴两滴氯霉素眼药水,能够有效防治流行性结膜炎;
5.由于部分流行性皮肤病有一定潜伏期,长时间浸泡在泳池水中能大大加大传染几率,建议游泳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
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