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人们认为,只有人咬狗才是新闻,而狗咬人不是新闻。现在,两者都是新闻,而且可能都是大新闻。本报9月5日专门就狗的话题做了一个整版。指出我市目前共有犬只23万只,今年1-7月共有3.9万多人被狗咬。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当天的新闻说:“幸未发生狂犬病死亡病例。”但是,这篇报道刚刚过去,昨天本报第四版就出现了因狗引起的悲剧:《黄岩一夫妇遭狗狂追遇车祸一死一伤》,更让人痛心的是,“见出了事故,附近民房住户竟没有一家出来承认是狗主人。”
狗咬人事件,近年来愈演愈烈,见诸报端,都只是少数。事实上,狗患的严重早已不止一日,这次黄岩的因狗患而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车祸,只是冰山的一角。
据9月5日的报道,全市犬只存栏数为23.6万多只,只有13.4万只进行了强制免疫。那么另外10万多只没有打疫苗的犬只,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今年的前7个月被狗所咬的人数,只是统计数字。实际数字,只会更大。被狗咬之人,总有“万一得狂犬病”的恐惧。所有被咬之人,必须去打疫苗,即使从经济支出上说,全市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就不低:以人均最低消费200多元计,全市需为此花费780万元。如果以更高的医疗消费每人1400元计,则全市的花费在5460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本人和陪护人员的误工费、去医院的交通费等等开销。比这个经济支出更严重的,是一人被狗咬,全家皆惊恐,亲友都受影响。因为怕有后遗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让身边的人寝食不安。
在我们台州,7个月即有3.9万人被咬,也就是平均每天有144人为狗所伤。如果我们报纸天天都报道,144个狗咬人的故事,四个版面恐怕都不够。为了医疗,平均一天因此而花费2.9万至20万元的医药费,每天至少有144个家庭为此担惊受怕,因狗患而引起的矛盾纠纷,甚至于刑事案件,也时有所闻。狗患之甚,触目惊心。
因为有狗,家长不敢让小孩独自出门。因为怕狗,许多老人不敢出小区散步。即使青壮年出门,碰到大狼狗雄赳赳气昂昂地迎面而行,心中也是三分发怵。
狗患不除,人人自危。狗患不除,行动就没有自由。
事实上,政府为消除狗患也做了不少工作。从去年开始,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实行犬类强制免疫,注射疫苗的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这一举措,为目前未出现一例狂犬病死亡病例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从统计看,至少还有10万犬只尚没有接受疫苗注射。而没有牌证的犬只,更是随处可见。遛狗者很多并不拴绳。而无主野狗,不但在城乡接合部出没,也常常流窜到街头巷尾,对于居民的安全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民众的需求,就是政府的工作职责。政府存在的理由,就是为纳税人解决问题。
解决狗患,一方面是市民必须有法规意识,自觉以市政府的《通告》规定执行,按规定上牌、注射疫苗、按规定遛狗,同时强化公德意识,不以自己的爱好影响他人的生活。而更为重要的方面,则是政府部门要更加重视,严加监管,这才是根治狗患最为关键和最为重要的出路。对不按《通告》养狗的居民,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对造成人员伤害的犬只主人,要追究责任。对狗患的处理,公安、城管、民政、街道都有非常明确的职责,应当各司其职。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管理,也是最节省成本的管理。与其运动式地工作,不如日常加强监管。群众利益无小事,何况,狗咬人,本身就是伤害人身的大事,是同所有人利益相关的大事。
狗患是变数。如果不随时管理,狗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旦失控,后果将非常严重。
解决狗患,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相关部门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