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6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一路送报一路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0 0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本报记者王依友

  

  人的一生,能够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实在难能可贵。路桥区螺洋街道藕池村66岁老人陈海燕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至今已经为村民义务送报纸20年。  

  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

  4月9日上午8时不到,当记者来到藕池村时,66岁的陈海燕早已站在村口的桥上,等待邮递员的到来。这几乎成为她雷打不动的习惯。

  “阿婆,今后不要出来接了,我给你送到家里去好了。”几分钟后,路桥邮电局送报纸的工作人员周秀法准时到达。“我在家也是闲着,这样你可以省时间,早点去别村。”陈海燕爽朗地笑着,一边麻利地接过周秀法自行车上的一叠报纸。

  藕池村是路桥西南的城郊村,生活着240户800多名本地村民、近3000名外来人口。随着村里人口的逐年增加,再加上陈海燕日日准时送报,村里订报读报的人也多起来。“今年全村共订了12种90份报纸。”说起村里人爱读报,她骄傲得很。

  “邮递员每天要跑那么多村,对村里不熟悉,经常走冤枉路,跑得满头大汗,报纸还不一定送到。我当时就想,反正我有空,就让邮递员把报纸给我,我再分到户,大家都方便。”20年前,还是村妇女主任的陈海燕作了个决定——义务为村民送报送信。没想到,一送就是20年。村民们也都亲切地称她“阿婆”。

  别以为分报纸只是体力活,其实特别考验人的记性。“这么多报纸,记得住谁是谁的吗?”记者问。“每年刚开始的一个星期,都得对照着订报单来分,一星期后,就基本上能记住了。我有自己的记号。”果然,每一叠报纸上,都有阿婆刚刚写上去的记号或数字,或名字的首个字。阿婆笑着,熟练地将10多种报纸分摊在专门为方便分报纸买来的小桌上。

  90份报纸,仅整理分户就花了40分钟,此时,记者看到阿婆的双手已满是油墨。“送完报纸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一份不少的送报责任

  所有报纸都装进两个邮政布包之后,送报征程正式开始。记者挑了沉一些的布包背在肩上,跟着阿婆往外走。

  布包塞得满满的,记者掂量了下,约有15公斤重。别看阿婆个子不高,走起路来却快得很,看到记者落到身后,她又折回来准备跟记者换个包背。“没事,阿婆您先走。”记者赶紧跟了上去。

  按着刚才放的顺序往外拿,阿婆熟门熟路地把一叠叠报纸塞到村民门缝底下。“上午一般家里都没人,放在门口怕被风吹走,还是塞到里面去放心,可不能让人家少看到一份报纸啊。”陈阿婆蹲着身子和记者说自己的经验。有些人家的门缝比较窄,得塞好几次才能成功。阿婆站起来,总要敲敲双腿。

  “有没有发现我不走回头路?”阿婆得意地告诉记者,这些线路都是她常年行走摸索出来的,哪里有小道,哪里能抄近路一清二楚,“大家总是越早看到报纸越开心。”两个半小时之后,阿婆微微有些喘气地回到家。

  记者和陈阿婆在边走边聊中得知,一年365天,除了星期天,阿婆都风雨无阻地在村里送报纸,就连女儿出嫁那一天,她也抽空把所有的报纸送完。“累吗?”跟了一上午,记者感觉腿肚子有些发酸。“不累,这点路不算什么。”阿婆说,只要身体允许,义务送报她还会继续下去。
台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4-10 14:03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10 14:23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4-10 14:46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