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拉松不光是一场体育赛事,也是城市全方位对外展示的窗口。特色文化演出、新潮文创、名优特产、非遗手作……12月3日“台马”开跑当天,位于北门广场的“黄岩里·暖冬好市”暨黄岩区乡镇街道群众特色文化专场演出,吸引了无数选手和游客们前来“赶集”。我区19个乡镇街道纷纷拿出“明星农特产品”“特色文化演出”,热情地展示、讲解,精彩地演绎,将我区特产、文化展示给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和游客们,让他们零距离体会黄岩的“好吃、好玩、好看”。
跑一场马拉松,认识一座城,八方游客用脚步丈量黄城之美,在“体育+旅游”中共享一座甜了千年的城。
丰收时节蔬果飘香
丰收时节,我区几乎随处可见黄灿灿的蜜橘缀满枝头,为初冬时节增添了一抹“橘子黄”。
黄岩是世界宽皮橘的始祖地,拥有独特的气候特质和土壤条件,为柑橘类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之所。自唐代起,黄岩蜜橘便被列为贡品,宋元时更有“果实天下第一”之美誉。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区柑橘声名远播,远销海内外。
市集上,“红美人”、本地早、宫川等不同品种的蜜橘一一摆开,让人应接不暇。其中,黄岩后园果业合作社的“早熟宫川”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少不得买上一箱。得益于地形、风向、水土以及长潭水库“小气候”(即气候寒冷时长潭水库上垟地段沿岸不会有霜冻)条件,这里的蜜橘皮色鲜亮、无核清甜、多食不厌,曾多次在省农博会获得金奖。
“算一算,我们家已经种了40多年橘子,以后也会一代代种下去,守住这一口‘香甜’。”黄岩后园果业合作社负责人朱荷平笑着说。
对于不少种植户而言,蜜橘融入了一代代黄岩人的血脉,不仅是我区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物质载体,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传统产业。
“这个佛手瓜这么大一个,怎么卖的?”“都是我们高山种植的,6元一公斤。”红薯、冬笋、葡萄等统一商标的农产品在展位上一字排开,富山乡北山村党总支委员李仁锋热情地为游客们介绍农产品。
“我们希望通过市集对推广农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到富山的农产品。”李仁锋表示,因市场竞争大,来回运输费用支出等问题,高山农产品一直难以拓展销路。
为破解难题,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富山乡建立了高山果蔬冷链、高山果蔬交易中心,集农作物种植培训、检测、销售、包装等功能于一体,延长高山蔬果保质期的同时,搭建好“买卖桥梁”推动高山蔬果走向更大的市场。
“平时都很难买到这些高山蔬果,现在集中到一起,购买也很方便。”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有这么一个平台能购买安全放心的蔬果,令人十分惊喜。”市民王菊玲笑称,这次市集上的农产品的都是优中选优的“好东西”。
初冬,正是一串串柿子缀满枝头的时候,折下几只挂在摊点上,显得分外有意趣。而这一别出心裁的小“新意”,也为江口项岙的柿子吸引到了不少的顾客。“原来没想着生意这么好,不到两小时就快卖完了,等会儿还得让村里人再送点过来呢!”说起村里的柿子,江口街道项岙村党总支委员张江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篮篮红彤彤的柿子旁,一盒盒已晒制成干的柿饼同样受到了不少顾客的青睐。“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晒一些柿饼,纯天然、无添加的,十分香甜。”张江美说。
以品牌化运作,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项岙柿子既是村里家家户户的骄傲也是传承已久的“甜蜜产业”,2棵400多岁的柿子古树每年仍有着1500—2000公斤的产量,仅百年柿子树便有1000多棵。为更好发展这一特色产业,村里已举办了六届江口柿子文化节,以文化搭台,项目带动,使百年柿树成为村民致富的“指明灯”。
名特优农副产品让人眼热心馋
早上六点不到,来自沙埠镇的“众小满”共富工坊几名工作人员就赶到了现场。清洗、放料、熬煮……一个小时过后,两大锅热气腾腾的姜汁核桃调蛋和姜炒米粥就出锅了。扑鼻的香味吸引了大批游客、市民前来品尝。“沙埠的姜名声在外,我刚好没有吃早饭,又香又甜的一大杯下肚,暖暖的。”住在附近小区的陈大姐品尝后赞不绝口。
这次“众小满”共富工坊带来了干姜片、姜汁红糖、姜糖等农副产品。“我们沙埠的小连小黄姜是非常出名的,所以我们把它演化成这种产品呈现给大家,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我们众小满这个姜的系列产品。”“众小满”共富工坊负责人徐宗满向记者介绍道。
沙埠特产小连姜,又叫小姜。和别处的大姜比起来,小姜的姜块比较瘦小,颜色也深一些,味道比一般的大姜辣,也更香。渐渐地,沙埠姜片“声名在外”,积累了一大票“粉丝”。游客杨从勇因为儿媳妇马上就要分娩,在现场一口气买了50斤姜片。“比起价格我更关心品质。”杨从勇说,“以前都要去沙埠买,这次省了很多力气。”
近年来,为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沙埠镇整合统战力量,同心同力,建设众小满 “共富工坊”,解锁姜片“共富密码”,构建以姜片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全面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径。当地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顺利解决后,村民生姜种植的积极性也逐年提高,沙埠农特产品牌在市场上开始崭露头脚。
临近十点,陆续冲线的马拉松选手们开始踏入集市,有一个摊位前簇拥着好几位年轻的女性跑者,期间不断发出赞叹声。记者挤上前一看,原来是台州世合永粲生态农业摊位里几块造型别致的手工香皂吸引了她们的注意。“我们今天带的是‘上郑六宝’,有土蜂蜜、太子参、茶叶、中草药提炼的手工皂等等。”合作社负责人喻继华介绍道,“我们的加工过程避免工业的污染,全部利用上郑的山地产出的植物进行萃取。”参赛选手王玉萍参加5公里甜蜜跑之后购买了10块精油手工皂,准备当成伴手礼送给大学同学。开市的两个小时,台州世合永粲生态农业营业收入就已过千。
近年来上郑乡立足“助农共富”定位,利用山水资源禀赋,发挥整个旅游片区特色农副产品主要集散中心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近期我们打造的‘上郑六宝’品牌包装盒,以助于进一步提升‘上郑六宝’整体品牌影响力,提高辨识度与市场知名度。”上郑乡党委委员王卢彪表示。
“我尝到了妈妈的味道,这和我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来自路桥的李琛玲在品尝了台州市笨笨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摊位上的“番薯肚肚”后一脸满足。这里的“番薯肚肚”是由宁溪当地的番薯精制而成,不额外添加白糖,甜度和枣类似,主打绿色和健康。作为宁溪“同心·侨助工坊”成员之一,台州市笨笨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了30余名年龄“50+”的女性工人,有效地缓解了当地妇女的就业问题。
文化创意定格城市记忆
“黄岩里·暖冬好市”不仅仅是市集,更是文化交流集聚地。一件件极具韵味的文创产品用巧思和创意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融合再表达,让游客们品味到地道的黄岩文化。
在澄江街道展位上,浙江如意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梁浩正忙着向游客介绍自家的产品——大转马音乐铃,引得许多游客驻足观看。
工艺美术行业是黄岩传统支柱产业之一。黄岩的工艺美术行业在全国县(市、区)级中门类最齐、产量最大,是中国木制礼品生产的发源地和最大的生产基地,连续两届被授予“中国工艺品之都”荣誉称号。
浙江如意实业有限公司创立至今已有36年,是一家集玩具、家具、礼品及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企业,产品畅销欧美、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往我们的产品以外销为主,近几年国际形势不容乐观,我们想增加赛道,开拓国内市场。”梁浩说,“虽然我们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对于国内其他地方的人来说还不大熟悉,我们想通过马拉松这个赛事宣传我们的产品,让更多的人知晓。”
无独有偶,浙江希乐工贸有限公司也带来了运动杯、保温杯、保温壶,“今天的产品是为了本次马拉松精心挑选的,这几款产品非常适合户外运动者。”浙江希乐工贸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赵灵军说,“马拉松带来的人流量也让我们的产品被更多人熟知。”
在北城街道的展位上,摆放着样式各异的麻篮、麻包,其中还有未完全编制好的麻篮、麻包被倒挂在篮架上,经线与纬线则互相交织着柔软垂下。活动现场,第四批黄岩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岩麻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金顺飞一边麻利地编织着,一边向游客介绍麻编的历史及工艺。游客陈昕问:“这个麻包太好看了,怎么卖?”“50元一个。”陈昕拿着麻包爱不释手并买下一个。
朱文剑是台州星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当天,在他的展位上,天文尺、月相笔、太阳系冰箱贴、流雅风扇等文创产品依次铺开,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来自路桥的伍女士带着一双儿女来到展位前,伍女士说:“小朋友平时喜欢星球、星座,也爱看天文方面的书籍,看到摘星谷的文创产品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也来了解下,以后有机会可以带他们去实地游玩。”
“我们将我国古代星宿文化、西方星座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此次展示的十余款产品既有新意又实用。”朱文剑说,“希望通过小挂件等文创产品引流,让游客初步了解摘星谷景区,欢迎他们来景区沉浸式体验‘手可摘星辰’。”
摘星谷位于上郑乡圣堂村仙机峰,海拔465米,山顶平地约60亩,周边目视仰视20度以上没有高山阻挡,空气通透度高,城市光污染极少,是台州市区范围内绝佳的观星胜地、华东地区首个星空文化主题公园,也是一处集科普、文化、生态、情怀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平台。
创新创意不仅意味着精美的外观与新奇的功能,更传递出我区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对传承弘扬本土文化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思路与新探索。在西城街道展位上,“永小宁”文创品牌衍生品冰箱贴、扇子、帆布袋等,精巧可爱。“黄岩史称‘永宁’,而‘小宁’则是方言‘小孩’的意思,我们取名为‘永小宁’,以橘子为原型打造黄岩城市IP,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浙江星风尚影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徐婷婷说。
“这个很特别,又好看又好吃。”游客蔡希兰说,在展会上,一款以橘子为整体造型,融合了五洞桥、瑞隆感应塔的景点元素的文创雪糕也深受游客们的喜爱。“黄岩是一座甜了千年的城市,雪糕也是甜的,希望能为此次马拉松注入‘甜蜜’力量。”望川咖啡主理人韩文说。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