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黄莎莎
黄岩区上垟乡小坑小学英语教师
黄岩区优秀教师
从黄岩城区出发,向西南行驶20多公里,再顺着蜿蜒的盘山路,驶入大山深处,校舍老旧、环境简陋的上垟乡小坑小学映入眼帘。7年前,黄莎莎第一天报到时,心里满是失落。7年间,小坑小学的老师、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始终都在,坚持为乡村里的孩子播撒知识。
2015年,因家庭原因,黄莎莎放弃了南京的外贸工作,回到黄岩考上教师编制,被分配到小坑小学任教。
“我们这一批3个老师都是要分配到乡村小学的。”虽说有心理准备,但看到学校的第一眼,黄莎莎还是“破防”了:教学楼就一幢,设备简陋;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还在操场边上……
由于路途遥远,上下班近2个小时,黄莎莎有时就住在教学楼三楼的教师宿舍里。“一开始蛮不适应的。”作为一名新教师,那时的黄莎莎很不习惯夜晚一片黑暗的学校。晚上洗漱上厕所,还得摸黑着走。
但这些都还是第一关。小坑小学的生源来自周边乡村,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学校师资力量也有限,黄莎莎是唯一的英语教师。对她来说,真正的挑战是教学零基础,同时,还要接手4个年级段的英语课。
黄莎莎从未想过放弃。没有教学经验,她就把周末的时间也拿来备课,学校里的老教师批改作业,她就守在旁边学习;“问题学生”多、基础差,她上课就多多点名他们回答问题……
起初,那些孩子都想不通,黄莎莎为啥要这么管着他们,有些还会跟她作对。后来,他们慢慢理解了黄莎莎的严厉。
有一次放学后,黄莎莎叫住了几个基础差的学生,给他们“开小灶”。尴尬的是,黄莎莎在讲台上讲课,那几名学生在底下“讲他们自己的课”。“你们回家吧。”一气之下,黄莎莎走出了教室。但过一会儿,她又不放心这几个学生,偷偷回来看他们。结果,她看到黑板上写着“黄老师,对不起”六个字。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一个男孩子,从小父母离异,由奶奶抚养长大,比较叛逆,上课爱搞小动作,还会和黄莎莎顶嘴,背后说她坏话。黄莎莎生气过,但没放在心上,而是耐心劝导,平时也会给他更多关注。毕业后,这个男孩子经常回学校看黄莎莎,传达谢意。
当学生用最稚嫩、单纯的方式“回馈”自己,黄莎莎说,属于教师的那份满足感便油然而生。这也是她坚持下来的动力。
黄莎莎在力所能及地培育每个孩子,也在为他们播撒美的种子。小坑小学缺美术老师,也就没法开设美术课。黄莎莎在给孩子们布置英语作业时,会训练他们画画。“你看,这些孩子画得都很好,一点不比城里孩子差。”打开手机相册,黄莎莎给记者展示了一幅幅学生作品,语气里满是自豪。
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黄莎莎在大山深处坚守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