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7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宋韵今声 | 幽幽古巷 氤氲着人间烟火,年年岁岁 长存着地老天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5-28 09: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展开黄岩城区老地图,

无数条纵横交错的街巷跃然纸上,

就像是巨人身上的血管,

连接脉络,遍布全身。



千百年来,多少人从黄城的街巷中走过,

多少故事在灰墙青瓦之间上演,

一条条老街旧巷,

以古旧的色彩记录着城市的过往,

读懂它们,才能读懂黄岩,

才能解读“千年永宁”的历史。



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

——《巷》

狭长幽深的巷道,

陈旧而富有韵味的老屋,

布满苔痕的白墙,

上了年头的黑瓦……



走进黄岩的老街巷,很难不被巷子里独特的韵味所吸引,那是无数细碎的时光打磨出来的韵味,藏着岁月的悠长、人间的变迁与生活的琐碎。



巷子里大部分的时间是安静的,偶有零星的行人和开着三轮车收纸箱旧电器的商贩经过,远远的就可以听见大喇叭里重复播报的声音。



窗台下晾晒着的衣服,随着微风轻轻摆动,还有慵懒的狗儿,耷拉着眼皮趴在地上,那姿态仿佛浑身的每一根毛发都在说着悠闲惬意。



最热闹的时间应该是饭点了。那时家家户户的厨房开始忙碌,下班的人归家心切,骑着电动车,几个拐弯就消失不见了。倒是放学的孩子,如同放飞的鸟儿在路上嬉戏追闹,不知疲倦。老人们靠着椅背,笑容满面的看着玩闹的孩童。此时此刻,连墙角的青苔都显得那样可爱。



每一条街巷都有着自己的步调,有如老者般平淡包容的,也有面貌改换一新,高楼林立,窗明几亮的;有新旧交融,白墙黑瓦,如同一幅江南水墨画的;有商店鳞次栉比,顾客熙熙攘攘的……

它们或快或慢,或新或旧,如一扇古朴的木门,半开半掩,隐隐约约可以窥见旧时的黄岩。





《读史方舆纪要》

“唐上元二年析置永宁县,属台州。”

黄岩,古称永宁县,于唐上元二年设立,隶属台州。古时候,永宁江南岸温黄平原上有一道土城墙,隔开了黄城内外。城墙外官河环绕,城墙内街巷河网纵横,可用“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来概述。



唐宋时期,居住区大多称“坊”,也有部分俗呼街巷;商业区则称为“市”。《万历黄岩县志》中记载,黄城内最早的清镇、钦贤、仁风、新罗四坊,乃宋神宗熙宁九年县令范世文所建。

清镇坊
即行书巷,原位于现在的西城街道。因有善行书的进士居此,俗呼行书巷。

钦贤坊
宋熙宁中因有徐姓贤良之士居之,故名,后名钦贤巷。

仁风坊
位于今东城街道,以古代官方设置的驿站仁风驿而得名。仁风驿原名永宁驿,南宋乾道三年(1167)改仁风驿,明洪武年间易名丹崖驿。俗呼馆驿巷。

新罗坊
位于今柏树巷。五代时新罗国人居之,故名。黄岩是吴越国对新罗国通商的主要基地之一,新罗商人在县衙东设立新罗会所。宋熙宁九年,范世文建新罗坊。今巷内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徐昌积宅,其宅院为城内现存规模较大的三透九明堂建筑。


嘉定十年,县令陈梦建又先后建起梯云、庆善、丛桂、景贤、孝行、教善、里仁等十七个坊。

景贤坊
因理学名人林鼐、林鼒兄弟俩居此得名。林鼐,南宋进士,与其弟林鼒同为朱熹门人、台州大儒。景贤坊又名道义巷(淘泥巷),今改名青年路,以1958年青年突击队为修路主力而名。

里仁坊
即司厅巷。宋末,陈氏十四世祖孝廉藏庵公在此巷建有花、月、书、礼四厅。巷名初为“四厅巷”,“司”与“四”同音,谐音“司厅巷”。


除了坊巷外,黄岩城内还有许多街市,每条都有自己的人文典故流传下来。

天长市
更名天长街,今称天长路。这条街自小南门(天长南路南端)起沿河岸至假山下(今天长北路北端),长度为当时全城街巷之冠。

永宁街
以古永宁县得名,寓意永远安宁。

荔枝街
本是一条寻常小巷,因有蔡缸爿修荔枝街的民间故事闻名遐迩。

山亭街
因左纬而闻名。北宋著名诗人左纬,在此垒石筑假山,山腰建一亭,周边建一楼,名曰“山亭馆”,收纳弟子入学,为山亭书院。如今山亭书院早已随着过往的时光消逝,但山亭街的街名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黄道街
相传此街北首有明朝侍郎黄孔昭及子员外郎黄俌、孙尚书黄绾故宅,此街为黄氏出入之通道,故名。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法院曾设此,因此又叫法院路。


✦ 斗鸡巷  摄影师:王敏智

古往今来,一代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每条街巷,都是一部漫长厚重的历史书籍,是“千年永宁”最好的见证。



几十年的光阴间,黄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商场影院,车流如织,而巷子似乎被时代遗忘了,变得残破脏乱沉寂,与繁华热闹的城市格格不入,仿佛是割裂开的两个世界。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改变不了老巷,

逐渐成为城市管理难点的事实,

那么,老巷的出路在哪里呢?



|斗鸡巷 砚池巷
斗鸡巷,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因巷口的古石墙上雕刻着两只相斗的公鸡而得名。巷子不大,不过百来米,一路晃悠过去,很快就到了尽头。



小巷深深

巷子里住户不上二十户,其中以王姓为主,因此斗鸡巷又俗称“王家里”。从斗鸡巷西头走几步,左拐就是砚池巷。


砚池巷,因巷边一口叫砚池的大池塘而得名,是一条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巷。巷子里四合院与古建筑众多,不熟悉的人在砚池巷走上一圈就不知道身在何处了,因此还有“幽幽砚池巷,行走一圈两相忘”的俗语。




这两条年代久远的小巷,也曾被按下暂停键,给生活在小巷里的人们带来很多不便与烦恼。2017年“美丽庭院”改造项目,在保留了小巷内涵的前提下,赋予了新的东西,让古朴韵味焕发出新的生机。



|肇泽池巷。

西城街道办事处不远处藏着一条历史悠久的小巷——肇泽池巷。要了解这条巷子,首先要知道江若幹宅与肇泽池的来历。



相传宋元时,这一带是中原南迁的宗室赵氏家族开发的居住地之一。赵氏一族堪称“进士之家”,一门出了二十几位进士,黄岩文风能够在南宋时达到鼎盛,赵氏功不可没。这口池塘便是赵氏族人所挖,故名“赵宅池”。



花无百日红,明代时期,赵家衰落了,西桥蔡氏迁居这一带。蔡氏一族出了多个进士和知府,显赫一时,于清代衰落外迁,宅院卖与江家,江腾蛟、江潜蛟兄弟二人在此居住。江氏扩建宅院,并改门前的赵宅池为肇泽池。




现在的这座江若幹宅,是江腾蛟之子江若幹在清末所建,至今保存完好,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样一条曾有那么多大家族在此安居,走出那么多文武大臣的巷子,也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是远近闻名的“垃圾巷”。幸而,肇泽池巷等来了改造的春风。历经数次修缮,小巷摆脱了“脏乱差”的名头,变得干净整洁。



那保留着原有面貌的青砖墙面、仿古修复的雕花屋檐、转角处精心布置的园林小景无不体现着设计者的用心,便连墙面上宣教新风文明的公益海报都贴心的用古色古香的画框来装点。如今的肇泽池,可谓一步一景,古韵悠长。


当地图上“三十六街,七十二巷”的名称一一浮现,犹如黄城千年的历史在眼前重新上演。

千载光阴已然逝去,

过往的辉煌也成为了历史,

但只要这些街巷还在,

这座城市的根就还在。

未来,小巷也必将记录黄城新的历史。

小巷虽老,朝气犹在!

来源:黄岩发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