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璜(1877——1963),字定础,号绿天野人,浙江黄岩人,近代著名爱国学者、教育家、书画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柯璜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赤诚的爱国者,是一位一生从事文教的伟大教育家,是一位不遗余力地弘扬儒家孔子学说的深邃的思想家,是一位诗书画全能的杰出的艺术家。热爱祖国、甘为人师、弘扬儒学、书画大家即是柯璜的一生。
一、爱国教授 魅力人师
近代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柯璜奉行教育救国论,一生从事文教,教授经典学术,培养学生品德,无愧乎一人师。他爱国爱民,直接参加爱国运动,撰写诗文唤起民众觉醒,支持中共革命运动,义卖自己书画作品赈济灾民,无愧乎一爱国者。
1.开蒙奠基。1877年1月19日,柯璜出生于黄岩(现路桥区桐屿街道)一中医世家,父亲柯之清,母亲徐氏。柯璜前两个哥哥早幺,他居三,弟弟柯镇菘居四,妹妹柯凤仙居五。母亲勤俭持家,但体虚多病,1884年病逝时年仅37岁,当时柯璜仅7岁。他在母亲病逝后主要由祖母抚育长大,得到祖父、父亲和叔叔的文化启蒙,在十三岁那年入黄岩九峰书院读书,有幸得到本县最好书院的文化熏陶。他在1936年60岁《答谢海内师友赠诗》中写道:“我祖饴我经,父亦尝语斯。叔昆道性理,渐渐启良知。”
2.行走科场。青年柯璜初时走的也是传统的科举道路,他踏出科考第一步是到临海参加府试,考中成为了“秀才”。1894年,他赴杭州参加乡试又一举夺魁,成为“举人”。1895年,他到京师(北京)参加会试,很遗憾名落孙山,但京城应试的阅历成为他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柯璜等当时参加会试的十八省举人义愤填膺。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大皇帝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柯璜当时是康有为身边的联络员,积极参与了此次公车上书活动,也郑重地在文本上签了名。
在京城应试期间,风华正茂的柯璜与各省举人交流学术,纵论时局,得到康有为、梁启超的器重,也结交了一大批后来的精英人物。
3.求学京师。1895年应试落榜后,柯璜暂留居京城,1898年离京回乡。1902年,他参加京师大学堂的招生考试,考中录取在师范馆,攻读博物学、美学、心理学。在京师大学堂里,他拼命研读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及当时的新式学科。1903年,他参加了爱国拒俄运动。1906年,他编译《动植矿物学》一书。1907年毕业。
4.任教山西。1908年2月,应山西大学堂校长聘请,他到该校担任博物学教授,主要教授博物学、动植物学、心理学等课程。他在该校任教近30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的教育观,如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要知行合一,学生要关心国家命运等等。他严格要求学生,治学严谨,教学有方,讲课旁征博引,循序善诱,很得学生喜欢。他在山西还主办过尚志学校、养正小学、三晋中学、新民中学等5所中小学校,均任校长。柯璜桃李遍三晋。
柯璜是山西省教育图书博物馆的创办人。1917年,他受山西地方当局委托筹办该馆,克服专业人才与经费缺乏的重重困难,于1919年建成开业。他从1919至1937年担任该馆副馆长一职近20年。1921年,他提出“学校为有期有限之图书馆,图书馆为无期无限之学校”的经典箴言。在他与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下,该馆成为当时国内一流的图书馆,对传承山西文脉、传播新知、教化民众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9年,柯璜被任命为北平故宫古物陈列所主任委员。他首先加强故宫保卫工作以防国宝流失,然后安排文物专家学者清点和整理故宫文物,一一鉴定登记造册。但由于中原大战,北平政局动荡,1930年底,他辞职回到山西。
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侵略中国得寸进尺,柯璜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撰文作书绘画参与抗日救亡以唤起民族觉醒。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柯璜伏案疾写了《九一八告日本书》,痛陈日本政客、军阀、浪人的无耻阴谋,追溯中日友好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心理的相近性,劝告日本迅速撤兵以保和平,警醒日本继续侵略必定给双方都带来灾难,警告日本继续侵略必定引发中国广泛反抗、必定引起国际公愤,也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必胜信心。此篇告日书登载于北平天津各大报、顺天时报和山西晋阳各报,也印成传单在国内散发,还直接邮寄给日本天皇和首相犬养毅。犬养毅给柯璜回信赠诗:“百虑谋犹拙,一言迷自开,忌心都去尽,何复病尘埃。”
1932年,日本又发动了一·二八事变。柯璜又立即撰写《一·二八告国人书》、《河山老人恢复失地预言书》,号召团结抗日,分析日本必败,阐述取胜策略。他还画《醒狮图》,书文天祥《正气歌》四条(页)屏并自己出资刻石朱拓900份,分赠全国师、厅以上文武官员及各界知名人士,借以激励民族精神。在1937年太原沦陷前夕,他让工作人员将陈列于太原文庙内的《正气歌》石碑埋入地下。此石碑现存于山西省博物馆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柯璜也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他在教育图书博物馆后院开设了官驿,当时有共产党地下组织在此秘密活动。有一次,他得知阎锡山将派宪兵来稽查时,便提早通风报信,使官驿中的革命志士得以安全转移。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曾冒险掩埋那些被枪杀于重庆歌乐山野外的烈士遗骨。
5.避居重庆。1937年太原沦陷前夕,柯璜被迫离开山西,后辗转到达重庆,居于歌乐山云顶寺,以卖自己创作的书画为生,但仍坚持撰写爱国诗文和经常到学校及各界社会团体进行演说,号召抗日救国。他在重庆广交朋友,既跟国民党高官频繁来往,又与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密切联系。抗战胜利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他继续居住在重庆歌乐山。
1938年,日本侵占中国更大面积的国土。柯璜在往重庆途中(宜昌)创作了七古诗《豕人骑狮预言歌》。他以沉睡狮王隐喻中国,以猪隐喻日本,记叙一头自不量力的猪跳到狮王背上企图侮辱狮王,结果狼狈丢掉性命,再一次预言中国抗战必胜。这是他运用书画特有的形象思维而创作的极具典型的诗篇,是一首漫画的诗,是一幅诗的漫画。此预言歌首先登载于《大公报》和《抗战诗坛》上,全国其他各大报刊争相转载,民国重庆政府将此歌印成传单,在敌占区空投。
1942年,柯璜著《历代权奸传》二册,鞭挞汪伪汉奸祸害中华。
柯璜热心赈济灾民。1938年6月,黄河花园口决堤,河南等省一时饿殍遍野。1939年,他举办赈灾画展,义无反顾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近三百幅书画珍品拿出来义卖,义卖所得全部慷慨捐献用于赈灾,在重庆引起轰动。
60余岁的柯璜仍矢志教育,1944年与老友章士钊创办了敦义农工学校和新声学校,1947年,创办蜀中艺术专科学校,均任校长,弟子满西南。
6.华彩晚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柯璜继续留居重庆,被选为四川省重庆市人民代表、重庆市人民委员、重庆市监察委员、重庆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任西南美专校长、西南美协主席、中国美协理事等。
1957年6月,柯璜重返山西,任山西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美协筹委会主席等。1963年11月26日下午1时45分,柯璜在太原去世,享年87岁,葬于晋祠龙山公墓。柯璜将自己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三晋大地,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山西的文教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称山西是他的第二故乡,山西人也把他当做山西名人看待。
二、一代名儒 教化人心
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初心与担当,柯璜亦是践行此言的典范。在中国儒学与时俱进的历史长河中,他以舍我其谁的精神气魄,承担起研究并弘扬儒家孔子学说(下简称“孔学”)的重任,希望借此实现民族振兴和世界和平,被誉为“一代名儒”。
1.苦研孔学。柯璜青少年时接受的即是传统孔学教育,一生苦研孔学,批判地继承和运用孔学的基本哲学精神,来剖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亦即孔学的时代化。
1911年,柯璜组织“宗圣会社”。1912年,他撰写《宗圣社会序》,阐述成立“宗圣会社”的目的是传承孔学,促进社会由失序转向有序。他同时还主编会刊《宗圣学报》,内中许多文章出自他手。孙中山在1912年9月视察山西时为该报题词“文明导线”四字,在当时社会影响极大。
柯璜用了十年时间辑录《孔教十年大事记》,辑录1912年到1921年国内孔学研究成果,分议论、史案、诗歌、演说、记载、书电等六编共八卷,客观地勾勒出中国孔学发展的脉络轨迹,并将孔学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作了许多理性的判断与全新的思考,以独到的视角对孔学作了重新审定。1924年,该书编印出版。他邮寄赠送各省图书馆和日本、泰国、马来亚等国家。
柯璜避居重庆期间撰著《人生基础哲学》,采用近格言语录体形式,分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共八篇。1942年,该书由重庆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后多次重版。
2.传道救世。柯璜不遗余力弘扬孔学教化人心。
1917年,洗心社在山西太原成立,柯璜任常务副社长兼教育长。洗心社定期集会,全部仪式由柯璜主持。集会程序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参与者自省自己的言行有无过错,内心世界有无邪念,第二阶段是主讲师开讲。主讲人大都是柯璜邀请的儒学大师,也有其他领域的人文学者。参与洗心社活动的社会阶层非常广泛。柯璜曾多次主讲,如有一次主讲主题为《讲儒家之修养》,详细讲解儒家修养的四种方法即集义、立己、好古、游艺,并且还结合自身体会讲述四种修养方法的内在联系。
柯璜还频繁在其他各种不同的社团组织和场合弘扬孔学,如多次在山西道德学社演讲阐述孔学经义,又如在太原市先师孔子纪念大会演讲《孔子学说的伟大与我们纪念孔子的意义》。
柯璜还将兴办学校与弘扬孔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所创办的学校中渗透儒家传统文化教育。他让幼稚园学生读《三字经》,让小学生读《大学》、《中庸》,让中学生读《论语》、《道德经》、《周易》等等。他还亲自担纲,组织人员编写辅导教材。
3.修成正果。柯璜研究孔学取得重要成就,为他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威望,被全国公认为儒学传人,被誉为“一代名儒”
孔子后裔把柯璜的孔学研究视为正宗的孔学。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孔德成是遗腹子,孔德成父亲(孔令贻)在临终前指定柯璜为遗腹子的监护人。1936年,孔德成为柯璜《绿天斋书画初集》题诗:“高士于今博清名,儒林还当推泰斗。”
研究深刻全面,才能准确预言未来。1924年,柯璜撰写《孔教预言》,预言孔教“自今后一百年四子书必译十五国以上文字”,至2010年论语被翻译成25种以上语言。他还预言“自今后一百年世界学者多问道于孔经”也已经提前实现。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三、书画大家 翰墨雅韵
柯璜还是一位以书、画、诗享誉的艺术大家。他自称三十学书,四十学画,五十学诗。洪雅泉先生赠诗:“于今三绝诗书画,胜地名山到处悬。”
1.书情写意。柯璜钟爱书法艺术。他在山西大学堂任教时,兼授书法和美学,即已有很高的书法和美学造诣。他非常勤奋,每日书写屏联二三十幅,数十年如一日。同时代著名书法家赵铁山赠诗:“挥毫日万言,墨每需一斗。”到20世纪三十年代,他的书法艺术进入顶峰时期。”
他初期师承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后来临摹张芝、张旭、怀素草书,博采众家之长。他主张书法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似我非我,我与造化融合为古今未有之生灵,立于天地间。”
他还主张:“欲得于笔,必先妙于心,才能书之大开大合,犹如江河曲伸之自然。”他酷爱大自然,常面对名山大川、异藤怪树,或入神观察,或徒手空书,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
他强调书画要重德,一是要重人品,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二是要重书中之善,也就是重思想境界,做到融善于美。
他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居多,草书成就最高,独创龙蛇大草风格,大量使用回旋连笔,参差布白,结体连续突变,展现出连绵不断的壮美气势,整个作品高华圆润,遒劲浑熟,放逸而不轻狂,动不失规矩,静不失变化,动中有静,静中寓动。董必武赞其草书“浑灏流转,穷极笔势”。
他书写草书极具个性,“挥毫且高吟,如叱霸王兵”。他“预先炖墨令热,接着双目微合,宁神静气片刻,最后拿起三斤铜管,趁热书写,下笔迅疾,一气呵成,边吟诗,边落笔,诗吟完,书亦就,得意之时,大吼一声,笔墨如暴风骤雨”。当时有许多书法爱好者慕名而来观摩他创作草书,认为观赏他的创作动作神态就是一种精神享受。
1929至1930年,柯璜任北平故宫古物陈列所主任,当时齐白石(名璜,号白石)也定居在北平,两人在交流中结成了朋友。柯璜和齐璜曾合作创作扇面,齐璜绘画,柯璜题诗。柯璜风趣地落款“二璜唱双簧”,一时在书画界传为美谈。
柯璜是20世纪帖学书法的代表人物,在当时山西书法家群体中列名第一。由于书法造诣深,名气大,当时人们以求得他的一幅书画为荣,而他对于慕名求书索画者,一向不拒绝。他的书法作品遍散于民间,公共场所也较常见,不少手迹在太原、重庆、浙江等地被摩崖石刻或勒石碑林。1938年夏,他为九峰公园桃花潭镜心亭撰写了草书楹联“潭水不逢洗耳客,桃花长笑问津人”留存至今。
2.画中有诗。柯璜善画紫藤、花卉、青松。所画紫藤,虬枝缠绕,着色浓烈,以大草书体入画。所画花卉超脱飘逸,自成一格,“画叶不钩针,画花不点心”。他晚年喜画泼墨大写意山水,落笔草草却布局严谨,逸气纵横。
1955年,印尼总统苏加诺首次访华时,见到他所画的一幅古柏图赞不绝口,周恩来总理于是将之作为国礼赠送给这位国家贵宾。
1958年,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创刊号刊发隋唐至近代共40幅中国画,近代画家作品入选的仅3幅,其中就有他的一幅画作。
1936年,他的《绿天斋书画初集》由杭州西冷印社出版,孔子嫡传后裔孔德成为之题诗:“太行之西有遗叟,陶情翰墨称国手。”
1955年,他筹备出版《柯璜书画选集》,董必武、郭沫若为之题签写序。郭沫若赞柯璜书画“苍劲古朴,别具风格”。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