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乘风 于 2019-6-30 09:53 编辑
旧衣店
旧衣店,其起源与当铺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典当行业的附属产业。旧社会当铺很多,当顾客抵押的衣物到期后无钱赎回,当铺就按下架处理。其次,旧社会由于局势动荡,居民经济条件起落变化较快,俗话说“富贵无三辈”,那些原本富贵大户的锦衣华服,转瞬间就可能因破产而被送进当铺,主人往往也无钱去赎回,所当衣服即成为“死当”,所有权转移到当铺手中。于是为了兑现钱,当铺就把期满不赎的衣物转卖给旧衣店,旧衣店再把大批的旧衣物,分出三六九等在街市上售卖变作钱财。
旧衣店所收进的衣服大多是七八成新的旧衣服,其中刚做好还没穿的衣服卖到旧衣店也得按旧衣算,旧衣店的衣服成色很杂,上至绫罗绸缎,下至粗细棉布,而且新旧程度也很难辨认。
旧衣店收进旧衣后,为了有个好卖相能卖出好价钱,于是他们经常需要将旧衣服清洗熨烫,有时还要动针缝补。开旧衣店还要“三防”:一防在梅雨天时衣服变潮发霉,二防被虫蛀鼠咬,三防遭遇火灾。所以旧衣店经常要把衣服拿到阳光下暴晒,店里都要养猫捕鼠,每天晚上都要认真注意火烛,以防不测。
旧衣店将半旧的成衣在店里一摞摞的叠放,卖旧衣的店员将一件件的旧衣物倒过来展示给过路人看,口中还不停地介绍衣服的颜色、材料、款式,以此招徕顾客。
新中国成立前,人们生活普遍贫穷,一件衣服穿十多年是常事,所谓“新老大、旧老二、补补纳纳是老三”就是那时的真实写照。人们碰到困难时,常将旧衣卖给旧衣店换几个钱,有时又花钱在旧衣店买件衣服。因此从当时社会人们的消费水平看,开旧衣店这行当确实有利可图。
新中国成立后,当铺被取缔了,旧衣店失去了重要的旧衣来源,其经营旧衣的利润比以前微薄。但在过去那个计划经济时代,购买什么东西都要票证,一个人一年只发布票三四尺,根本不够买一件衣服,所以那时旧衣店的生意也可以。改革开放后,买布不再需要布票,花不多的钱就可以买到所需的新衣,旧衣店的旧衣没人再买了。
作为一个行业来说,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旧衣行业是一项调剂民间日用生计的商业活动。那时候,旧衣店是普通老百姓经常光顾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商店中各种衣服琳琅满目,如今买旧衣服穿的人很少了,往日的旧衣店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它早已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打更人
打更人,又称更夫,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打更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打更人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还提醒人们防火、防盗。这打更人的行当过去在我们台州普遍存在。
古代因娱乐设施比较少,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生活在城中,城门一关便几乎没人再上街,而生活在农村,生怕点灯熬油不如赶紧睡觉。当人们休息后,打更人便上岗了。
打更人的工具有梆子、铜锣、蓑衣、斗笠、雨鞋、灯笼或马灯等,无论刮风下雪,他们都风雨无阻照常打更。
打更是民间夜间的一种定时报时的做法,打更人通常为单人作业或者搭档作业。搭档作业则是一人手中拿梆,另一人手中拿锣,打更时两人一搭一档,边走边敲“笃笃,咣咣,笃笃,咣咣”。夜晚巡逻的时候,一个晚上通常报五次时更,每隔一个时辰报一次。即晚上七点(戌时)打落更,晚上九点(亥时)打二更,晚上十一点(子时)打三更,凌晨一点(丑时)打四更,凌晨三点(寅时)打五更。打完五更,至五点天快亮公鸡也叫了,人们也该起床了。
打更的任务就是让老百姓更好的掌握时间,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打更的任务也不仅仅局限于报时了,往往还加上一些注意事项。打更人在打更时常喊“天气干燥,小心火烛!”“关好门窗,防止贼盗!”等打更语。因此,打更人报时,除了掌握时间他还起到防火、防盗的作用。他们是无私奉献的卫士,保卫着周围的老百姓,也是因为有着他们,老百姓才能安心地睡去。因此,那年代这打更人的职业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打更人不但胆子要大,而且还需吃苦耐劳,因为干了这份工作就彻夜不能休息。他们能熬夜,这个熬夜可不是像我们现在二三点睡觉的那种熬夜,而是一直熬到天亮。打更人对于时辰的掌握有着自己的办法,有观星法,还利用染香、沙漏等计时等物件,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准确地掌握时间。打更人虽然辛苦,但是为了换取温饱,很多打更人子承父业,在父亲老去之后,儿子接班继续干这打更的行当。
过去社会,那时物质方面远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丰富,人们想要知道时间可没有这么方便。解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夜间的文化娱乐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钟表也进入了普通百姓家。人们掌握时间比打更可准确多了,我们看时间只要拿出钟表看看便可。
随着社会的需要,过去打更这个职业应运而生。但也随着科学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钟表已发展成为现在的闹铃手机等,那自然而然地打更人这门古老的行当也早已消逝。
图片/网络
旧衣店,也叫估衣铺、旧衣行,是过去卖旧衣服的店铺或寄售二手衣服的店铺。在旧社会富裕的人家有穿剩下的或嫌过时了的衣服,都送到专门收售旧衣服的店铺,再由他们转手卖给那些生活困难买不起新衣服的人。过去,我们台州也有旧衣店的这个老行当。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