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0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黄岩这个三地交界的古村落,风景好传说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3 19: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上垟乡沈岙村,位于长潭水库西南角,黄岩、乐清、永嘉交界。村庄秀美而古朴,这里,不仅盛产竹笋、紫莳药,而且古迹众多。


明万历《黄岩县志》上记载:沈岙古称锦川,因锦溪两岸繁花似锦得名。唐代时,蔡家的祖先蔡均因黄巢之乱,举家从福建长溪迁入,居于秀坑凤凰山。到了第四代蔡国友时,已经把沈岙一带开辟得良田阡陌,遍植花木,一片锦绣,因而称地名为“锦谷”,又因上垟溪回环而过,又名“锦川”。


锦川蔡氏蔡勉祖孙子一代,开始入官为仕。至第十二代的蔡原祺,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蔡梦龙和蔡梦说,他们之后都成为了著名的学者。特别是蔡梦说(字起岩、号锦波),为南宋时著名理学家之一,成名后隐居不仕,开门授徒。自明万历《黄岩县志》起,以后的各种县志及《台学统》等都曾为他立传。


明朝时,蔡家出了一位声名远扬、终身布衣的大名人蔡智榥。蔡智榥,字元丌,天性孝友,有志完成祖父和父亲“蔡氏一族重新聚族而居”的毕生心愿,和弟弟蔡智诤重建“锦川蔡氏祠堂”,合祀祖宗神主,合近千族人同居共灶。这些,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锦川蔡氏祠堂记》石碑有详细记载。


在沈岙,至今还流传着蔡元丌与银坑故事。传说那时山里有一个银坑,一天流出一个银冬瓜,只有蔡元丌才能带走银冬瓜。明朝永乐年间,国库空虚,经黄淮引荐,蔡元丌入京面圣,将三十六个稻桶的银冬瓜上捐。永乐帝赐他做官,蔡元丌谢恩婉拒。永乐帝下令建造两座圣旨牌坊赞赏嘉奖蔡元丌义举。


台州知府随之也下令盖了一座牌坊,因算不上圣令,故而只能称“半”,这便是沈岙村“两道半圣旨”的由来。圣旨牌坊边还设有“下马石”和“上马石”。只要是经过“下马石”,不论官阶高低,是何身份,武官下马,文官下轿,唯有新娘的轿子可以通过,其他人需走到“上马石”处,方可上马、上轿。


蔡元丌因“两道半圣旨”闻名乡里,受人尊敬。他家财万贯,一生修桥铺路,仗义疏财,沈岙村至今还保留了许多蔡元丌出资建造的古迹。

“一品塘”,位于曾经的蔡氏宗祠大门前,是600多年前的蔡元丌建造的。当时建造的主要目的是振兴地方文脉,后来也用于防火。一品塘最初建成时,由一个大的四方水塘和两个小的四方水塘组成,形成一个“品”字形结构。除了形似“品”字以外,蔡元丌期望蔡氏后人都能勤奋好学,官至一品,因此取名“一品塘”。


沿着一品塘旁边的小道,行百步,可见一座石桥横于锦溪上,这就是历经六百多年风吹、日晒、雨打的古桥——青龙桥。《省府旧志》记载,“青龙山,在县西七十里,山形蜿蜒如龙,故名。其南有‘锦溪’潺潺流淌,溪上有单孔石拱桥一座,曰青龙桥。”


青龙桥是蔡元丌出资建造,民国十一年,大水冲毁了部分桥身,村民集资重修青龙桥,并改名“兴隆桥”,取“生意兴隆”之意。现在的青龙桥下部分是明朝建造,上部分为民国重修,一端是整洁平坦的水泥路,另一端是蜿蜒崎岖的温黄古道(又称“永乐黄古道”)。一座石桥,衔接古今,见证了600多年的历史变迁,唯独它岿然不动。


离青龙桥不远处的一座山上,还有蔡元丌命人建造的“天仙庵”,曾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相传天仙庵建成之初高逾五丈,有数十间房屋,高墙红瓦,华丽壮观。随着时光流逝,天仙庵逐渐被岁月销蚀,如今只剩一方小屋掩于山中茂林。


沈岙村群山环绕,山林保持着最原始的风貌,山中物产丰富、怪石林立。如“乌龟岩”、“仙人锯石”、“夫妻岩”、“太婆跪石”等,这些奇形怪状的山石,都有属于它们的传奇故事。行至山间,走过荒草遍布的山道,登上山石,你还可以遇见壮丽的龙潭瀑布群。



一个好地方有好故事,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是好地方。闲暇尔,不如寻山涉水,去这个有故事的村庄听听锦川的千年传说吧。

来源:黄岩发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