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几天,随着50亩荷花地逐渐进入花开旺季,黄岩南城吉村的荷花塘和九曲桥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远远看去,九曲桥蜿蜒曲折,雏形初显。
“这里未来将成为一个集观光、垂钓、采摘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该村党支部书记徐学明说,近年来,村里加紧食用菌基地、荷花塘和九曲桥项目建设,按照5%的年化率,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一年至少可以给该村带来18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受益于“千万工程”,北洋镇依托原有的山水资源和人文底蕴,通过精心打造特色农业观光小镇,“三产融合”新蓝图正呼之欲出。
美丽乡村的发展变化,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橘乡大地上的实践:
宁溪镇乌岩头村、屿头乡沙滩村、富山半山村、北洋镇潮济村……成功实现蝶变的乡村正随着黄岩“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而不断展现;屿头柔川景区、北洋蓝美庄园、鉴洋湖田园综合体……因地制宜而发展起来的休闲观光景区也越来越多。在该区,“千万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开阔了兴农之路,美丽乡村开始澎湃无限活力。据统计,该区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5元,同比增长9.7%,比全市平均增幅高出1.3个百分点,排名居全市第二。
美丽行动打造宜居生活
走在平田乡牛游塘村的路上,道路绿化、休闲长廊、公共厕所等分布有序,村居庭院修葺雅致,苗木点缀其中。80岁的老人付德贤坐在自家小院的木椅上品茶,悠闲惬意伴着茶香四溢。
近年来,黄岩区以“千万工程”为抓手,围绕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着重开展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并着力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让原先“脏乱差”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你看,现在村里像一个大花园,卫生院、文化礼堂也建设得很好,我们村民都觉得很幸福。”付德贤言语中透着自豪。
在江口街道新来桥村,村民王美桂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丢进离家最近的智能垃圾收集设备里。自从上个月村里多了几台智能垃圾收集设备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习惯于每天将垃圾分类后再扔进智能垃圾桶。“实施垃圾分类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村里的环境在变好。”王美桂告诉记者,饮料瓶、塑料橡胶等废品会有保洁员定时清理,瓜皮果壳等垃圾则被用来填埋肥田。
为改善村居环境,今年该区掀起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和美丽庭院“三大革命”。目前,该区村庄一改“脏乱差”面貌,农村环境美了,农民越来越幸福了,一个让村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的宜居家园呼之欲出。
培训学习让农民全面提升
人才兴则乡村兴。
“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很多地方务农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怎样让农村发展得更好成为现实难题。”
黄岩区委办副主任、区农办主任朱世聪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迫切需要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确保乡村振兴后继有人。”
今年2月6日,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揭牌和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黄岩宁溪镇大剧院举行,3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了首期培训。这标志着黄岩在培育‘三农’人才的阵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学院将打造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目前已开发了乡村生态系统、乡村产业发展等20多个课程,承接省内外乡村振兴专题研讨班8个班次,培训631人次。”区“两山”办副主任杨康说。
宁溪镇白鹤岭下村党支部书记张青友前阵子刚参加了乡村振兴学院举办的“红色领头雁”工程首期培训班,他说:“培训班讲的内容十分有用,不仅让我收获了不少乡村振兴知识,更是增强了‘百姓不富心不甘’的使命感。”作为“领头雁”的张青友,对于白鹤岭今年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信心满满。“眼下我们村已进入创建关键时期。开发利用好‘版画’资源,开发独有的文化内涵,将村庄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景区将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
下阶段,该区将继续实施推进“千万工程”,并坚持把“三农”人才培养与制度创新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和重要保障,发挥其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精准脱贫扶贫、农村现代化中的创新驱动作用。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