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0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罗启松:翻簧竹雕的守望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9 11: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黄岩城区仁风路的弄堂蜿蜒悠长,不熟悉的人,会一不小心迷了路。但询问街坊邻居,都知道罗启松的家在哪里。老罗家很好认,门口挂有“黄岩启松翻簧研究所”字样的铜招牌。
  老罗今年82岁了,头发花白,戴着一副厚厚的老花眼镜。他的家中,一楼客厅被布置成展厅,陈列着他的部分翻簧竹雕作品;二楼有个向阳的小房间,是工作的地方,平日里,他在此伏案雕刻。
  老罗从事翻簧竹雕艺术,有近60年光景。他坚定地守望着这块民间艺术阵地,并不断求索翻簧竹雕工艺的创新与发展。1998年,罗启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9年,文化部公布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他是一位令人尊重的民间工艺美术家。
  退休后,他独自钻研翻簧21年
  1957年,罗启松由黄岩城关镇人民政府推荐,进入黄岩翻簧刻字社,当学徒工。
  翻簧也叫“贴黄”“文竹”,其取毛竹内壁,竹黄为面,在上面雕刻而得名。翻簧竹雕在清代中期达到鼎盛,黄岩在国内则是主要产地。
  罗启松颇有绘画基础,在翻簧厂里,受“翻簧雕刻老艺人”陈方俊先生指导,他逐渐掌握了雕刻、造型等手艺。
  上世纪60年代,黄岩翻簧竹雕曾迎来一次短暂的辉煌:一大批翻簧工艺品出国展销,郭沫若与中央电视台先后到黄岩翻簧厂考察,翻簧艺术顿时誉满全国。许多翻簧工艺品受到老外的喜爱,出口有着良好的销量。
  随即,文化大革命开始,翻簧厂一度处于半停工状态。改革开放后,西方木制品玩具传入中国。翻簧厂亦应市场经济需求,转型生产木质圣诞礼品。原本从事翻簧竹雕的技术员们,也都去设计木质玩具。
  翻簧工艺难度大,经济效益又不及木质玩具,谁还愿意去做呢?
  罗启松也曾一度与木制玩具为伍,亲眼见证了翻簧艺术的衰落。“我应该为翻簧做点什么,至少不能让这门手艺失传。”老罗白天工作,夜里回家,悄悄地搞试验。1995年,老罗退休了,他推辞了许多企业返聘,把家作为工作室,开始潜心研究翻簧竹雕的技艺。
  翻簧工艺的创新者
  在翻簧厂时,罗启松主要雕刻山水,在家中,他有了自我发挥的空间,开始雕人物、动物等。退休后至今21年间,老罗不光将传统的翻簧工艺练至炉火纯青,还在此基础上搞了许多创新。
  “新竹的颜色很淡,过几年后,竹表面会被氧化,呈现出红色。”罗启松便利用竹子氧化后变色的规律,创造出一种浮雕法:在竹制品上先雕一层,再放置上几年,等表面竹色变红后,再雕第二层,这种雕法把竹子自然色充分利用,还不易褪色。老罗的作品《凤耳孔雀花瓶》便是采用了这种工艺。
  为了丰富翻簧的表现手法,老罗大胆地吸收了贝雕、牙雕、玉雕等民间工艺的长处,从原来的单色线刻和浅浮雕,发展成浅雕着色和电烙烫画。他还与其他艺术家合作,将历代画家的名作移植到翻簧制品上,竟然惟妙惟肖。
  罗启松还将翻簧竹雕做成花瓶、屏风等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他曾用竹子制成三十六个面,拼接成一个花瓶,花瓶的弧度接近于圆,此类高难度的工艺,是前人从未尝试过的。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发展的过程,翻簧竹雕也一样,我也只是在探索的路上。”罗启松说。
  他希望翻簧艺术能传承下去
  罗启松凭借作品斩获奖项无数。不过,他终究老了。
  面对记者,老罗指了指自己的脖颈,说颈椎炎是老毛病了,长期伏在桌前雕刻的缘故。他对锻炼极其重视,爬山、打太极拳,还注意饮食,为的是保持身体健康。
  但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干不动了,他希望翻簧这门艺术,能后继有人。
  “翻簧这门艺术,所涉猎的学科很广,除了雕刻,绘画功底要扎实,还要学书法、造型,对磨刀功夫也有考究,除此之外,翻簧艺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好在老罗的儿子罗文弛,自小耳濡目染,也随着父亲,走上了传承翻簧竹雕的道路。老罗还有5个徒弟,随师父学翻簧已有多年,逐渐能独当一面。
  社会对翻簧竹雕也给予了足够重视,2006年5月,黄岩区翻簧竹雕艺术馆成立,罗启松和顾启望成为该馆重要的两位翻簧竹雕艺术家。2007年,翻簧竹雕先后被区政府、市政府、省政府列入黄岩区、台州市与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尽管年事已高,罗启松从未放下过学习的心态,为了给翻簧作品题诗,他有心钻研起了诗词。老罗给记者念了一首诗:“老夫忙碌亦痴狂,无枕通宵睡板床。早起爬山练筋骨,持刀代笔制翻簧。植根绘画代耕作,得心应手喜非常。多亏视手相呼应,栩栩如生入殿堂。”这大抵就是老罗对自己晚年翻簧生涯的写照吧。

来源:台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8-4-20 11:26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
去看过,罗启松雕刻还行,大部分器型做的不好,以平面为主,细节处理也不佳,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的关系,雕刻出来的东西精细度也差了很多。希望有更多人能从事翻簧行业,让这个传统老手艺一直延续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8-4-20 13:09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这门手艺快失传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