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0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文化惠民乐百姓 ——看我区如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4 0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机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能力大大增强,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过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近年来,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1月19日一大早,吾悦广场上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合书吧”内就来了几位市民,书吧外虽然寒风萧瑟,书吧内却一片温暖祥和。“早就听说影城有24小时不打烊的书吧了,但是一直离家太远不方便,现在好了,家门口就开了这样一个书吧,我平时就爱看书,这段时间只要有时间我就过来看看,环境好,氛围好。”家住附近的市民张先生一边说着一边点赞。
除了看书,书吧还提供了免费借阅服务,在入口处的自助借阅机上,市民只要用100元作为押金,就可以直接用身份证进行借阅,每次可借4本书。“目前,我区已经开设了4所便民书吧,市民刷身份证或者市民卡就可以进入书吧,它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24小时为市民服务,方便市民看书和借阅。”区文广新局局长周祯富说,“同时,区图书馆还在院桥、宁溪、头陀等乡镇开设了图书分馆,方便市民的借书、还书。”
截至目前,我区“和合书吧”及外延至乡镇的图书馆共有藏书147872册,读者证办理6137张,借阅量达102790册次,服务方式的创新,给广大读者带来了便利,让他们徜徉书海享书籍之乐。
11月底,位于宁溪镇老区公所旁的黄岩野生动物科普馆开馆,各类标本127种150件,非洲狮、东北虎、火烈鸟、羚羊等动物标本形象逼真。“科普馆还会通过动物标本和视频互动体验结合的方式,使参观者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宁溪镇党委副书记肖沐告诉记者。
今年黄岩博物馆正式开馆;集少年儿童阅览室、多媒体视听阅览室、盲人阅览室、报告厅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开工;文化馆新馆建设已完成选址并加快立项;农村文化礼堂新增20家,已完成创建141家;院桥、宁溪等14个综合文化站基本达标……一项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开工建设,正不断推进着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不断惠及黄城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娱乐活动精彩纷呈
“老陈啊,又来放电影了,今天放什么电影呢?”“今天啊,老规矩先放森林防火宣传片,再放戏剧片《李三梁》跟抗战片《红鹰突击队之深入敌后》。”11月9日下午,家住宁溪镇的60岁电影放映员陈林江带着放映机早早地来到上垟乡白沙园村,一边准备着一边热情地和村民们打招呼。
“西部山区都是我负责放映,这里的每个村我都去过。这是今年第三次来白沙园村,村民们每次看到我都很热情,这项工作能给他们带去快乐,我也喜欢从事这工作。”陈林江说。陈林江口中的工作是指我区依托文化“四下乡”活动平台开展的送电影活动。今年,区文广新局将送电影下乡的场次从2700场增加至5700场。该局还依托该平台送戏16场,送书26000册,在文化礼堂举办美术摄影书法展、图片巡回展51场,讲座12场。
为了满足市民愈加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今年4月1日起,区文广新局在全市率先开展“你选书,我买单”云采悦读活动,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这项活动就把图书馆的购书权限前移给了读者,让读者帮忙选书,不仅让读者变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还可以让图书馆的藏书变得更加多元、丰富。”区图书馆馆长卢勇说,“明年我们计划加大资金投入,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其中,不断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同时,社区艺术节暨春节广场文艺展演、“乡村大擂台”文艺演出、新黄岩人文化节、剿灭劣Ⅴ类水主题演讲等文艺活动精彩纷呈,给群众带来了一出出文艺盛宴。11月7日至11月11日,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化馆、区文广新局、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台州市第六届民间戏剧展演在西城街道下埭头村举行,全市9个民营剧团近四百名演员倾力演出,为观众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文化惠民还应考虑如何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为此,区文广新局通过开展‘文化超市’免费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菜单式’文艺培训,助力文化精准服务。此外,我们还积极组织文化业务干部深入各文化礼堂进行巡回培训与辅导,不断提高农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周祯富说。
文化遗产保护持续深入
作为拥有1300多年建县历史的黄岩,具备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积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共同见证了黄岩社会的发展进程。而保护文化遗产是彰显我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传承优秀文化,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去年5月2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区博物馆抢救性发掘了距今800多年的南宋赵伯澐墓,清理出丝绸服饰、玉器、水晶、铜镜等文物66件。其中,出土的丝绸文物堪称“宋服之冠”,是浙江从丝绸之源走向丝绸之府的重要见证。出土的玉璧,原是南唐开国皇帝的祭天之物,为研究南唐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实物证据。
“该墓作为浙江省出土南宋墓葬中唯一未盗的墓例,加之其宗室成员的独特地位,极具价值,我们还以该墓考古发掘为契机,做好出土文物的学术研究及科学保护利用。今年5月,我们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杭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丝府宋韵’——黄岩南宋赵伯澐墓出土服饰展也在该馆展出。”区博物馆馆长罗永华说。
此外,对区级文保单位新来桥、王士骏宅等进行抢救性修复;省级文保单位委羽山大有宫修缮工程获省文物局立项;划定三处新增省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等一项项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在区文广新局的主持下不断开展,我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也在不断强化。
舞龙、舞狮、踩高跷、台阁、闹湖船……11月8日晚,在区文体中心上演的“秋水共长橘乡情”台州黄岩旅游柑橘节大型风情音乐会上,《欢乐橘乡》的演出博得了现场观众的声声喝彩。
“高跷是十里铺村的传统文化,这一民间体艺活动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百年间,当地民间艺人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成为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周祯富说。据了解,十里铺高跷2007年被列入我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被市政府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此同时,南城街道中心小学还将高跷作为一种课程引进学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通过孩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今年,我区《南太极拳》《院桥高台舞狮》被列入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新增了2名市级非遗代表性继承人和8名区级非遗代表性继承人;同时,非遗宣传周活动、罗启松师徒翻簧竹雕作品展,胡从德和郑英俊的黄岩书评、黄岩白搭曲艺表演不断进村入社宣传黄岩非遗文化。
“我们还加强了艺术精品的创作,改变创作了大型舞台剧《梦石传奇》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前采茶舞》,通过原创剧目的展演形式充分展示了我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深受观众的欢迎。”区文广新局文化科科长黄抒宏说。
下阶段,我区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措施,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拉高标杆、补齐短板,推进我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