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3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故障应急有“小E”,无“人”能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31 10: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激扬青春”创新工作室成员,为“小E”这个“造人”工程,个个耗尽心血。

由台州供电公司自主研发、国内首例专项针对电力故障应急的智能型机器人“小E”。

应急演练现场,“小E”深入火场,神情淡定、有条不紊地灭火点、排故障。

    《全国首例电力故障应急专用智能型机器人面世》,8月28日,人民网上刊发的这条消息,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而且令台州人为之振奋和骄傲。因为,这台刚刚面世的全国首例电力故障应急专用智能型机器人,是由台州供电公司一群年轻人自主研发的。
    这个被称之为“小E”的机器人,是怎样在一群年轻的电力人手中诞生的?8月29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开关站电力故障现场,“小E”显身手
    某开关站着火了,出现了电力故障。
    这时,“小E”进入了故障现场。她通过360度智能扫描,寻找环境中的温度异常点,根据“记忆”锁定火点。四组雷达探头,默契配合,采集数据,综合分析,“小E”有效规避障碍物,向火点行进。
    温度感应装置,全程监测着机身和环境的温度,当“小E”身上的温度达到80℃以上时,机身的冷却装置启动。此刻,“小E”全身被二氧化碳介质流包围,这种介质流迅速建立起一个隔绝屏障,让“小E”的耐高温能力大大提升。
    借助介质的保护,“小E”毫无畏惧地靠近火点。通过身上的摄像头,“小E”锁定火点,自动启动灭火装置,一个个火点被扑灭。
    火点处理完毕,“小E”身上的排风装置开启,现场的空气质量迅速得到改善。此刻,烟雾、SF6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装置,将监测到的环境数据不停传回“小E”大脑中的“两大中心”,系统经过分析,研判空气环境达到正常值,排风装置自动关闭。
    排除了火情,“小E”开始寻找电力故障点。只见“小E”行至有故障的电力设备前,借助雷达感应装置,停于离设备30厘米处,开始扫描全套设备。故障设备的开关按钮被锁定,根据预估的高度,“小E”将机身升至相应的高度,通过感应式验电器动作,开始检测设备带电情况。
    开关按钮再次被锁定,通过通信与控制中心,“小E”的机械臂开始对设备进行隔离操作。设备隔离操作成功,故障排除。监测到开关指示灯颜色变化后,“小E”将设备操作情况进行了反馈。
    这次应急演练,机器人“小E”的表现非常出色。
    “激扬青春”七人团,六个月“造”出3.0版机器人
    台州供电公司,活跃着很多个创新工作团队,“激扬青春”是其中一个。这个团队由配电运检室的7位年轻人组成,方海潇是他们的“头儿”。
    去年10月,10kV环网单元发生爆炸性故障,现场弥漫着SF6产生的剧毒气体,应急人员无法靠近。为了尽快给核心区用户恢复送电,有位勇敢的“浩哥”穿上防护服,试图冒险排除故障,可最终因毒气侵入,身体严重不适,应急工作未能如愿展开。
    电力故障应急工作,时常会面临类似的危及生命的不安全因素。省电力公司发动的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这个团队的7名成员“脑洞大开”,决定研发一个电力故障应急专用机器人,高风险环境下,让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应急任务。
    今年1月,没有外部力量支撑,“激扬青春”团队7位成员,自我研发,底层打造,鏖战了30个日夜,1.0版的“小E”横空出世。当然,这个初生“婴儿”功能还极不完善,行进系统和升降系统,还无法承担肩上的使命。怎么办?没二话,迎难而上继续干。40天后,“小E”2.0和2.0+版相继出炉。然而,在接受一次比一次难度更高的应急演练后,“小E”的研判系统、改善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等短板,还是不断被暴露出来。
    技术上似乎进入了“死胡同”,队员们开始挠头,是不是一开始的思路就有问题?7月初,他们通过请教行业专家,推翻了原始设计,重头再来。以“大云物移智”为核心思想的高度智能化成了他们的新目标。大家重新设计、采购、施工、组装、调试、演练。失败了,重来;再失败,再重来。除每天6个小时的睡眠,2个小时的拿配件快递、吃外卖外,16个小时全用在了机器人的研发调试上。这样的日子循环了23天,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3.0版“小E”,终于破茧而出。
    7月26日,“激扬青春”团队带着凝聚他们半年心血的“小E”,相继拿下“2017年度浙江省电力公司互联网+智能运检创新创意大赛”金奖和“2017年度浙江省电力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银奖。 8月28日,“小E”又代表省公司出征国家电网公司的“青创赛”。
    “小E”若被推广应用,挽回损失价值可观
    经受了6次应急演练的严峻考验,“小E”不负使命,确保了人身安全。“激扬青春”团队负责人方海潇介绍,“‘小E’的价值远不止是‘替人受危’,它的工作效率和挽损价值不容人小看。”他说,应急演练中,“小E”完成整个应急处置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这比人工的四五个小时效率提高了70%以上;成本为15万元的“小E”,每次配网应急,只需花掉0.5万元的使用成本,便可挽回价值30万元以上电力设备和2.4万度的电量损失。假如应急失败,无非损失一台15万元的机器,却能挽回无价的员工生命。他表示,申请了发明专利的“小E”,若是在浙江公司推广试用,替代外部商用机器人,则每台可节约成本40万元以上,同时可减少25万元一台的应急防护设备的配备数量;若在全国网公司推广,预计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10亿元。

来源:台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