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345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高水平打造更具辨识度的宋韵黄岩 奋力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15 0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
9月12日至14日,市政协副主席、区委书记陈建勋赴沙埠镇、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和北城街道调研文化事业发展工作。陈建勋强调,全区上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全面落实省委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高水平打造更具辨识度、显示度的“宋韵黄岩”,形成展示重要窗口独特定位、文化浙江建设成果的黄岩标识,奋力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注入深沉持久的文化动力。

区政协主席柯善辉,副区长车献晨,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提名人选夏曦参加调研。

陈建勋来到沙埠镇,沿路查看了沙埠窑竹家岭遗址覆棚工程建设现场,参观了竹家岭青瓷坊。他说,沙埠青瓷窑址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是我区深入挖掘“两宋”文化的重要节点之一。要立足“千年永宁”文化坐标,带着情怀开展沙埠窑竹家岭窑址、凤凰山窑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在精细化打造、宣传推介等方面多花心思、多下苦工,高标准建成沙埠窑考古遗址公园,持续增强橘乡黄岩的文化软实力。在小乌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陈建勋详细了解了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后续发展规划。他指出,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引领力和辐射力。相关部门要关注具有成长性的文化企业,主动服务、全力扶持,将其打造成为具有龙头引领作用的文化传播企业。企业也要扎根黄岩历史积淀,大力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在黄岩图书馆新馆施工现场,陈建勋实地查看了新馆建设和开馆准备情况,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陈建勋还来到吴庆扬名家工作室,看望慰问了我区著名画家吴庆扬。他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留驻文化人才,充分发挥“名师”“名家”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推动我区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

在14日上午召开的座谈会上,陈建勋与我区文化界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文化是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则黄岩兴,文化强则黄岩强。”陈建勋指出,文化是一个区域发展的灵魂,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黄岩历史文化悠久,积淀底蕴深厚。在宋代尤其是南宋,黄岩无论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教育等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就了“东南小邹鲁”的美誉。各地各部门要围绕省委“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的部署要求,高水平打造“宋韵黄岩”,全面唤起黄岩人的文化自信,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汇聚成推动黄岩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陈建勋强调,打造“宋韵黄岩”要把握好三项基本原则:要彰显地方特色。多层次、全方位挖掘提炼黄岩独有的文化精髓和内涵,尤其要深挖青瓷文化、服饰文化(宋服之冠)、商贸文化、书院文化、名人文化等资源,通过解构重组,绘制“千年永宁”文化谱系,努力在浙江宋韵文化中找到黄岩坐标。要坚持修旧如旧。在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存的过程中,要秉持“保护性修建、恢复性修缮”的理念,下足“修旧如旧”的绣花功夫,尽可能维持其原有基本格局、肌理与风貌,真实、全面地呈现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彰显黄岩宋韵文化的本真风采。要注重创新转化。文化传承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形式载体,科学利用、宣传推介好历史文化遗存,并以此为基础做好保护开发利用文章,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让黄岩宋韵文化活态再生,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夺目光芒。重点打造三大标志性工程。一是官河古道商贸文化圈。将沿线的历史遗存,特别是展现南宋文化精髓的历史节点串点成线,融合现代商业、休闲、旅游等业态,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旅新地标。二是沙埠青瓷文化园。加强对沙埠青瓷的研究,挖掘青瓷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打造黄岩新的文化名片。三是江北名人文化带。深入挖掘以翠屏山为核心的儒学文化内涵,进一步整合江北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成果转化利用。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1-9-15 11:14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什么时候大力发展委羽山洞?这可是天下第二洞天,是全中国级的文化遗产。其它的如沙埠青瓷、孔庙、五洞桥、九峰等都是地方级的文化遗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1-9-15 13:46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尽玩些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