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6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品悠悠乡愁 筑幸福家园——茅畲乡大里村文化礼堂侧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22 09: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2013年,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吹响集结号,两年过去,当农村文化礼堂在全区遍地绽放,2015年,茅畲乡大里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被提上日程,经过一年的精心建设,大里村的村民们有了自己的文化礼堂。
    六月初,记者跟随茅畲乡宣传委员池红芳的脚步走进大里村文化礼堂,品味那承载着一段段鲜活故事的庭院粉墙、民风民俗、祖训家谱,了解逐渐被岁月的浪潮冲淡了的乡村历史,品味悠悠乡愁,感受大里村每个角落散发而出的被文化浸润的幸福感。

留住美丽乡愁
    茅畲地少,满足不了种植需求,当地村民积极出门创业,全乡1.38万人口,据不完全统计,在外种瓜创业的农民近五千人,遍布上海、江苏、云南、四川、北京、贵州等地,而在大里村常住人口657人中,每年就有260多人外出创业。
“村里有文化礼堂了,可热闹了,快去看看。”今年春节,当外出种瓜的瓜农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在村民中口口相传的文化礼堂让他们感受到了村庄的变化。
    站在这座崭新的三层楼前,右边一幅廉政墙画简洁明快、生动有趣、构思精妙,走进文化礼堂的一楼大厅,笑脸墙上村民的一张张灿烂笑脸,传递着温暖和幸福,大里讲堂、棋类活动室、休闲书吧等在文化礼堂里应有尽有。
    “礼堂的每一处设计都紧紧围绕西瓜文化。”池红芳介绍,为传承乡土文化,让村民多个心灵归宿,大里村在不折不扣完成“标配”建设的同时,想方设法打造一个让留守老人抚慰孤寂,让外出创业的年轻人记得乡愁的“西瓜文化主题馆”。
    头灯、喷壶、水泵、打洞机……这些在种西瓜的过程中需要的工具在大里村文化礼堂的“西瓜文化主题馆”里一应俱全。“这些都是我们外出务农要使用的工具,跟着我们走过很多地方,现在看到它们被摆在这里,感到家乡与我们紧密相连,心里暖暖的。”近日返乡的瓜农徐国正说。

打造精神家园
    1月1日,大里村庆元旦文艺晚会在大里村文化礼堂举行,热情洋溢的表演结束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而每逢大年初一、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兵乓球比赛、包粽子比赛、敬老爱老礼等活动一场接着一场。大里村文化礼堂不仅承载着游子的乡愁,也为村民带来了无数的欢声笑语。
    车红艳是我区乡村大使中的一员,也是“骨灰级”的越剧迷,大里村文化礼堂建成后,只要文化礼堂有活动,车红艳都会来唱上几曲,“知道车红艳要来,大家早早就来占座位了,迟到的人没位子也会站着听,整间屋子都挤满了人。”文化礼堂管理员章丽君笑言,“只要车红艳在,文化礼堂里就特别热闹。”
    在平时,文化礼堂也没空着,晚饭后,村民放下碗筷就往文化礼堂走。文化礼堂门口的空地上,每天晚上都有村民来跳排舞、打羽毛球,而在文化礼堂内,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村民牟月芬一有空闲就带着她三岁的小外甥到文化礼堂棋类活动室“报到”。“我今年60岁啦,以前在家没事做,就只能去村里的老人会看别人搓麻将,现在村里有了这样的地方,能看书,能下棋,经常还有活动可以参加。”牟月芬说,她的外甥也十分喜欢这里,天天跟着她来这里玩舍不得回家。
    文化礼堂的休闲书吧人气也很旺,只要开门,书屋都有人。“小说、农技专业书、养生保健书都很受欢迎,这些书给村民们带来了知识 。”村支部委员王洋虎说,起初是赶热闹,现在是每天都想来。从小就爱书法的他也会在文化礼堂练书法,毛笔行走间,或疾或缓,或轻或重,自然流畅,常常会吸引到在一旁玩闹的小朋友。看着这清新飘逸的书法作品,小朋友们跃跃欲试,争相提笔,嚷着要跟王洋虎学写字。“六七百毫升的墨汁,一个月就用掉了三四瓶,村里的文化味越来越浓了。”文化礼堂管理员章丽君说。

筑牢红色阵地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5月15日晚7时左右,大里村文化礼堂的大里讲堂灯火通明。这是村中雷打不动的“党员活动日。”这天,全村二十余名在家党员如约聚在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在大里村,“党员活动日”被当做一项传统,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只要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大里村的在家党员们都会推掉其他事情,准时参加支部的学习。学习内容不仅涉及党纪党规、反腐倡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还涉及美丽乡村建设、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内容。
    “文化礼堂为党员群众学习、休闲、活动、议事提供了最佳场所。”村支部书记王仁美告诉记者,过去村里党员活动都是在老的办公场所进行的,“那时我们开会学习,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大家做笔记都是把本子放在腿上写的,”王仁美说,如今,文化礼堂里电视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齐全,党员学习形式也丰富了许多,多次邀请县委旧址的讲解员徐华霖(本村人)来讲堂宣讲茅畲抗战时期的革命斗争故事。
    在大里村,文化礼堂不一定是村里最好的房子,却一定是村里最热闹的场所,从台下的观众到台上的主角,从旁观到参与,村民们在不断拥抱幸福的同时,更积极地融入其中,村民的热情激发了文化礼堂的生命力,文化礼堂的生命力同样为村民的生活注入了活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