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2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刘大钧还原清代“黄岩版梁山”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6 09: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刘大钧用手写板在电脑上写小说

书封面

手稿之一

  从查史料到完成长篇历史传奇小说《风云岐田寨》,老人耗时近十年
  在黄岩沙埠镇,有一个风光秀丽的小山村。
  村中古老的寨墙,让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显得很是神秘。这就是岐田村,黄岩近代史上有名的岐田寨所在地。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的清咸丰年间,这里上演了一幕惊天动地的“黄岩版梁山”故事。
  历史悠悠,时过境迁,岐田寨的故事也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被人淡忘。到如今,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那段往事?
  “历史是永恒的,无论过了多久,一旦被重新发掘,它就会焕发本来的光彩,重新展现出当年的风貌。”黄岩人刘大钧耗时近十年,挖掘这段历史,并将它写成了一部历史小说,让这个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风云岐田寨》一书32.5万字,讲述了清咸丰年间,岐田村贫苦百姓因饥寒所迫,铤而走险,聚义岐田的故事。
  从未写过文学作品, 骑自行车去沙埠“探”故事
  刘大钧今年68岁,1949年出生在黄岩城关,务过农,跑过全国供销,办过私人企业,做过生产管理,当过技术指导。商海沉浮数十个春秋,足迹遍及三山五岳,人生阅历十分丰富。
  有一次,他和曾经在沙埠工作过的柯元华一起到沙埠游玩。在那里,他听人说起了岐田寨的故事,随即被这个故事吸引。只可惜,没有人知道个中详情。
  “岐田村老书记黄明纲对这个故事了解得较多,但也不全。”刘大钧说,他拿出了一本珍藏多年的《黄岩县清史纪事志》,里面记载相对详细。刘大钧想借阅这本书,这可是黄明纲的宝贝,黄明纲把书借给他时,千叮咛万嘱咐:“你可千万不能把它弄丢了!”借到了这本书,刘大钧爱不释手,最后干脆将全书复印,以备日后时时翻阅。
  柯元华在沙埠工作多年,对沙埠很有感情,他本有将这个故事写成小说的想法,但是因手里正在写另外一本书,忙不过来。他见刘大钧对岐田寨的事情这么感兴趣,于是建议:“不如你将这个故事写成小说?”
  “我从未写过文学作品,更没有写过小说,当时也就是想着先把这个故事了解清楚再说。”刘大钧说,他也不会开车,十年前体力也还好,他就骑着自行车去沙埠,到处打听。
  聊晚了就在庙里过夜,故事“拼”起来了
  他常往老年人集中的地方跑,找到人就问。最初是在岐田村,后来逐渐扩散到周边村庄。“农村人都很淳朴,知道的都会主动说。”刘大钧说,他发现很多人都只知有这个事情,但是讲不清楚。
  “不把这个故事弄清楚,我心里就不舒服。”一有时间,刘大钧就往沙埠跑。他常常上午出发,骑车一个小时左右到沙埠,午饭随便买点东西解决,下午返回城区家中。
  有一次,他也是早上出发,到下午了没有什么收获,就准备回家。路上,他也不忘逢人就打听。离开岐田村时,他遇见了一个人。那人告诉他,在山上的一座小庙里,住着一位长须老人,他可能会知道一些。刘大钧准备立马出发去找那位长须老人,但是他的自行车怎么上山呢?那人又给他指了一条山路,虽然不大好,但是勉强能将车子推上去。到达庙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长须老人很客气,听到岐田寨寨主黄延喧的名字更是侃侃而谈。“我们很谈得来,这一聊就晚了,干脆在庙里过夜。”刘大钧说。
  六七年后,刘大钧基本上问遍了,再也问不到有用的信息了,他这才收起往外跑的心,在柯元华的催促下准备写小说了。“真正准备写小说了,我需要将故事里涉及到的每个地方都走个遍,自行车骑不到的地方,就让女儿开车。”刘大钧说,家里人基本上是支持他的。
  几番修改,小说终于“出炉”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写成,有些细节还是讲不通,而且有些事听到的版本很多,不知哪个才是真。”刘大钧告诉笔者,他准备先试试,于是手写了一万多字的提纲,理好了思路。
  他发现手写稿修改起来很困难,想用电脑写,但是他又不会打字。直到后来听说了手写板,就让女儿给他买了个,这才开始用电脑写小说。“写这本书,我用坏了两个手写板,这是第三个,感觉也快坏了。”刘大钧指着电脑边上的手写板说。
  “我想起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刘大钧说,研究历史的人要看《三国志》,而故事本身是靠《三国演义》流传开的,更何况岐田寨的故事史料记载很少,以纪实的手法写很难。为了让岐田寨的历史故事广为人知,他选择了小说这个体裁。
  然而,小说很多是虚构的,这部小说里又有几分真几分假呢?“如果以小说的形式写,其实应该加上黄延喧的妻儿,但是资料里毫无记载。”刘大钧告诉笔者,为了真实地反映历史,他不敢胡乱添加,于是决定撇开不写。
  “最难的还是资料没有记载,又没有打听出来。”刘大钧说,好在他写的是小说,有些内容可以虚构。“但是虚构也不能凭空想象,要尽可能还原事实真相。”写着写着,遇到资料里没有记载,情节串不起来了,他就暂停,想通了再继续写。
  “很多小说里,人物都有好有坏,但是我只想以客观的角度去写,不去夸大,我觉得这里面没有好人、坏人,只是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刘大钧说,他认为黄延喧既不是正面人物也不是反面人物。
  刘大钧一有空就坐下来写,通常会在晚上12点就不写了,但是也偶尔会忘记了时间,写到凌晨两三点。除《黄岩县清史纪事志》外,他还参考了《黄岩县志》、《台州府志》,直到2014年10月,终于完成了18万字的初稿。后来,他逐步修改完善,2015年11月以32.5万字定稿,2016年1月书籍出版。
  从来没有写过文学作品,却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刘大钧说:“也许是因为以前的一些经历,让我会分析问题,能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6-3-26 13:44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1_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3-26 19:41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0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