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3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风景这边独好 ——九峰的文化内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6 09: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黄岩城区,地理环境绝佳,“东揖丹峰(方山,古称永宁山)之翠,西含岱山(松岩山)之英,南则委羽(委羽山)献灵,北则苍溪(永宁江)拱秀”,再加上翠屏山环列,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九峰是方山支脉,是一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风景名胜。九峰山麓的九峰公园,在20世纪60年代即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现已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山名九峰,顾名思义,盖因峰峦有九(九可能还表虚数,意谓多)。九峰名称出现的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早在宋代,吟诵九峰的诗作已然不少,说明九峰在宋代已有较高的知名度。至于九峰各峰之名称,也各不相同,以清嘉庆年间(1796—1820)进士夏鼎的命名最为知名,其命名的九个山峰分别为文笔峰、华盖峰、灵鹫峰、接引峰、灵台峰、宝鼎峰、双阙峰、卧龙峰、翠屏峰,一直延续至今。

据清王棻编纂的《九峰山志》记载,宋代九峰已有“一石、二井、三碑、九亭”之说和“三塔、六溪、九峰、十二景”之胜。民国时期,康有为游历黄岩,观九峰胜迹,曾赞曰:“黄岩在台(天台山)宕(雁荡山)间,九峰环立,峭碧摩天……”明代黄岩知县邙文有“九峰清绝胜蓬壶”之句,诗赞九峰意境清绝,胜于蓬莱仙岛。现代郭沫若、沙孟海都为九峰公园留下题名墨宝。

站在黄岩城区,抬头即见华盖(紫云)峰和文笔(阜云)峰峰顶的双塔峭拔、高矗于云端。双塔之下有五峙堂(又名云影院,唐代始建,原名瑞相禅寺),堂前有“半亩方塘”,塘边有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天台宗高僧传灯大师撰写的古碑。碑文记述了曾任山西监察御史的林国材辞官后隐居于此,他根据寺院的环境特点将之更名为云影,“以院前有方塘圆池,源头活水,瑟瑟东注,厥色清湛,可以鉴毛发。天光云影,每徘徊于其间,类朱夫子考亭之上妙高峰顶状,故名”。可见,这是后人按朱熹《观书有感》的诗意创设的。站在方山之巅,可以俯瞰全城,永宁江蜿蜒于城北,风景如画。

说到九峰,“铁米筛井”可以说是无人不知的。宋朝有个叫净真的和尚,据说在夜里坐禅时听到神人对他说:“紫云峰头产丈芝,岩头堂下出个池,万古不断铁米筛。”第二天一早,他看见山下有泉涌出,就凿了一口井,因为下有流沙,于是置铁窗于底,以滤沙石,这口水井就叫“铁米筛井”。南宋庆元三年(1197),知县常浚孙在井东建一亭,题为“不竭”,称赞这口井久旱不涸,此亭也就叫“不竭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此井,在原亭的旧址上重建一座方形石亭,改额为“甘泉亭”。至今,来这里取水的人仍昼夜不绝。其实,在桃花潭东南处还有一口“米筛甘井”,周砌石栏。在大井的井底中心又有一小井,只有到久旱水干时才能被看见,因而它叫“井中之井”,水质亦极为甜美。

铁米筛井之东,有桃花溪水从东边山谷中流出,到这里转了个大弯,于是积成了一深潭,因联想到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名句而名为“桃花潭”。1929年,九峰学村首事王定一与伍止渊大师弟子等疏浚此溪潭,掏滩垒石,形成一潭碧水。又在南边造了一座三面临水的凉亭,即“镜心亭”。方石柱上,每面都刻着楹联,共八副,分别由喻长霖、朱文劭、周慕庵、王念劬、毛训、任重、柯璜、朱笑鸿等社会贤达撰写,正草隶篆各具风格,成为黄岩历史文化的瑰宝。

在镜心亭西边,跨潭原有一石桥,叫“奚桥”,栏板上书“继武”两字,是纪念黄岩教育界先贤、曾任女子师范讲习所(黄岩师范学校前身)所长和黄岩县立中学校长奚继武的,现已改为精巧的三曲石桥横跨于桃花潭上。奚继武的墓就在山上烈士墓的西侧。桃花潭东南处,原有道教全真派伍止渊大师修炼处——小玄都观,现已成为茶楼,公园管理处在故址上立碑以示纪念。

过曲桥即桃花潭北坡,有一片“中山纪念林”,1930年植树节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开辟,如今绿松成林,巨干虬枝,蓊郁挺拔。此外,平林塔影、沙堤烟雨等景点处均有古树群,数百株古树名木共同造就了这座清幽绝尘的森林公园。

在桃花潭东北处,有一座七层八面仿楼阁式的砖塔——瑞隆感应塔。五代吴越国时期,法眼宗高僧德韶大师立志化缘募款在此修建寺院和宝塔,此塔始建于北宋乾德元年(963),直到开宝年间(968—976)才建成。后多次重修,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的东边原有瑞隆感应塔院,就是久负盛名的九峰寺。这座寺院也是德韶在建塔同时建成的,历朝以来屡有修建。

此寺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深受历代文人钟爱,成为他们雅集会聚之胜地。明弘治十一年(1498),管茂玉与谢铎等人,组成“九峰九老会”,在九峰寺聚会,酒余兴浓,吟诗作赋,管茂玉有《九峰九老醵会歌》传世。后来又有童悦等,结“九峰吟社”,留有诗集。到清同治十年(1871),又有“重阳节九老会”宴于九峰,以王商民等年逾花甲的九位老人为首,并邀当时的后起之秀王棻、王舟瑶、王彦威、杨晨等陪宴。九峰地灵人杰,九峰寺中历代唱和之声不绝,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话。明朝以来许多士子都曾寄居寺中寒窗苦读。寺门口原有一块“朗公石”,流传着吴朗公 (吴执御) 在此苦读成才的故事。清嘉庆年间(1796—1820),武生柯石镜在此石上刻了“朗公石”三字,此后凡是有人来九峰,都要来看一看这块石头,接受一次励志教育。文人墨客还留下了不少题咏。可惜,现在原石已毁。

太平军进军黄岩时,九峰寺毁于战火,知县孙憙就在此废墟上建立九峰书院。孙知县带头捐薪百金,下庄卢氏出资千缗,又赠田若干,于是建成敷极堂五间、梯云精舍五间、名山阁五间(楼下为纪念吴朗公的吴公祠)等,书院粗具规模。孙知县手书《九峰书院碑记》《九峰书院学规》,又在岙口立“理学名臣”牌坊以纪念朱子、勉励士子,并敦请乡贤王棻为山长(校长)。王棻赠古籍万卷。于是,黄岩学风大盛,最盛时一榜之中有七人中正榜举人,二人为副榜举人。清朝黄岩久衰的科举至此崛起。孙憙还在珍珠泉下魁字岩上刻“青云直上”四字激励诸生发愤向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九峰还建有陈叔亮书画馆、革命烈士墓、儿童乐园、烟雨楼等,并在九峰书院旧址建报春园,内有“黄岩梅桩惊天下”的盆景。

风景这边独好,不仅是因为这里九峰环拱、山水灵秀、环境幽奇,更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厚实的历史底蕴,儒释道三教融合萃聚,钟灵毓秀,名贤毕集,成为历代黄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