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去白鹭湾啊,去看墙上的画?”滴滴司机突然这样问我。
“是啊,你知道这个村子?”我有些好奇,这个村子距台州高铁西站有三十多公里,车要开一个小时。
“知道,原来穷得很,后来村里房子上都是画,好多人去看,周末去吃农家乐,车能堵到村外公路上。”
这位开了1.3万单的滴滴老司机,由衷地赞叹着:只要有特色、有个性,就能吸引人来,村子就有钱赚!
是啊,钱江晚报曾在2021年初以《亮了一个绝招,靓了一个村庄》写过台州黄岩白鹭湾村之前的故事。如今,记者再次走进这个村庄,除了重温之前的故事,更多的是看到了现在的摸索和对未来的规划。
而浙江大地上的两万个村庄,不正是无数个白鹭湾吗,在这些年里,它们摸索出一条条各具特色、成绩斐然的发展之路。
对,也许又可用那八个字形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夏盛品:
白鹭湾,我至少去了三十次
夏盛品最自豪的一件事,是过去十年里,他跑了浙江1300多个村庄。
许多村子,他去了不止一次,而去得最多的,便是这个位于台州黄岩宁溪镇的白鹭湾村,“至少去了三十次!”
老夏如今是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院长,但他和白鹭湾的联系是从2016年开始的,和当地合作,想思路、做规划、找人手,把出生于村里的版画家顾奕兴以及友人们的众多作品,搬到村舍高高矮矮的外墙上。
墙上的版画有两百多幅了,白鹭湾版画村的名气已经越来越响,村民们更是早从最初的拒绝、观望,到如今的支持、点赞。
夏盛品最近遇到这样一件事:有个村民想在自家墙上开个烟囱,来问他会不会影响墙壁上画的效果,“我说没关系,再规划的时候,我在你家墙壁的画中也设计个烟囱,你这烟一飘,还正有那种乡愁的感觉呢。”
村民放心走了,夏盛品想的则是,如何更突出村子的整体感。
最近一次他来村里,绕着村子走,又觉得可以增添不少细节,弥补之前的缺憾:这面墙没画到屋顶,最上方空了一大块三角形,要补上;那边的画前面怎么堆了一堆东西,拍照不好看;还有,这个宁溪镇白鹭湾村白鹤岭下文化礼堂里,得增加点版画村的元素……
暑假里,他又在一个一个跑村庄,有时一天要去四五个地方,“那些点子,其实都是跑村子时脑子里蹦出来的。”夏盛品说。
顾志里:
现在,最想的还是“留人”
55岁的顾志里,是白鹭湾村务工作领导小组的副主任。这个在村子里忙了半辈子的人,现在考虑的,还是怎么留住人。
当年白鹭湾除了种田没啥出路,村集体一分钱没有,青壮年都出去了,他要留人。
如今,村里出名了,很多人都回来了,他现在想的“留人”,是要让来村里玩的人多在村里留一些时间:“留住人,才能多赚钱。”
记者去采访的那个周末,白鹤岭下文化礼堂里就有一场文学沙龙活动;而村里曾有统计,一年有五万人次的游客量,“别说五一、十一这样的假期了,就是周末,到村里来的车子,也在马路边停得到处都是。”
现在村里农家乐就有七家,大一点的一家能开十桌,还不包括翻桌。很多时候,村里很热闹,也有些乱。
如今的喧嚣之中,顾志里却一直在想,村子有两百多幅画,怎么走,是不是要弄个地图;每幅漂亮的画前面,怎么拍照最好看,是不是要弄个“地标”……“细节,细节也很关键。”五十来岁的他,有些词语也很时髦。
采访中,他一直问我,怎么样宣传白鹭湾,能让更多的人走进版画村。我说现在最火的是拍视频、发小红书。
老顾晃晃手里的手机,“我这样的年纪,再学发什么小红书,难啊。”但他随即笑了笑,总会有办法,毕竟村里有那么多年轻人。
陈静:
未来,将给你一道多选题
32岁的陈静,是白鹭湾所在的宁溪镇的农业副镇长,他的办公室在一个颇为拥挤的四人间里,最靠里是他的座位,一堆堆的文件、报告、规划,还有放在文件筐最上面的一本《乡土中国》。
他说自己是工科生,所以一直在补这方面的知识,看完书的最大感受,“也许是更能理解农民和土地那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吧。”
他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当副镇长已两年,建筑结构大概已经生疏,但镇里各个村子发展的架构越来越清晰。
在他的思路里,是各个村子联起手来——在白鹭湾,你可以看版画村,可以吃水库鱼农家乐;附近的山上,将有露营基地,隔壁村还有房车基地;再多走上几公里,可以去乌岩头村,那里有古村落,有高端民宿;再走十公里,就是以采摘出名的村子,如果还想看看水库,还可以……
“也许白鹭湾村你只能逛一两个小时,但我们以后给你的,将不止一个白鹭湾村,是一道选项丰富的多选题。”陈静信心满满。
现在,许多选项已成现实,许多选项正在完善,而一幅更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在不断添加各种色彩,徐徐展开。
“千万工程”蜕变20年
2003年6月5日,浙江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拉开序幕。二十年中,千万工程不断升级拓展、更迭生长。
从2003年到2010年,这一阶段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万千村庄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环境变革触发了生态变革;
到了2011年开始第二阶段:“千村精品、万村美丽”,美丽乡村的建设带来了产业、文化和城乡重构的变革;
2021年起,千万工程进入第三阶段——“千村未来,万村共富”。
浙江大地上的各个乡村,都根据各自具体情况,逐渐形成了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韵,贯穿“千万工程”的始终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科学方法。
这20年的奋斗,浙江全省的1.97万个村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今年7月初,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就专门做了一期名为《“千万工程”二十年》的节目,节目中评价,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三农”领域的先声。
转载自《钱江晚报》
(图片由宁溪镇提供)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