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30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仿烧青瓷 传播宋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6-2 11: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我区2件陶瓷艺术作品在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奖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第七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颁证仪式在绍兴国际会展中心落幕,我区陶瓷艺术家陶正生的艺术作品在此次博览会上斩获一金一铜。其中,陶正生、陶祎之创作的青瓷作品《黄岩窑婴戏缠枝纹青瓷盆》获得金奖;陶正生创作的青瓷作品《黄岩窑福寿富贵青瓷盆》获得铜奖。

金奖作品《黄岩窑婴戏缠枝纹青瓷盆》继承了传统的黄岩窑沙埠青瓷的婴戏缠枝纹图案装饰,结合现代大盆结构和融入现代元素与审美取向,利用半刀手法刻划,经过1300度高温气烧,一次性烧成,突破传统的匣烧的局限,使得传统与现代表现手法相得益彰。铜奖作品《黄岩窑福寿富贵青瓷盆》青瓷作品运用了五蝠临盆和牡丹花开的图案设计元素,结合寿字浮雕火石红烧制与跳刀工艺,将五福临门,福寿双全,花开富贵体现在作品中,手法有阴刻牡丹,阳刻五蝠、寿字,经过一次760度的素烧和一次1300度高温气烧的正烧完成。

金奖背后的汗水和付出

进入陶正生研究所内放置陶瓷的房间,欣赏满满一房间精美的瓷器,这里有在2022年长三角陶艺成果展作品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的《黄岩窑火石红缠枝牡丹瓶》,也有在2022年浙江省陶艺成果展作品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的《黄岩窑火石红缠枝牡丹长颈广口瓶》,还有2022年在浙江省陶艺成果展作品评比中荣获二等奖的《黄岩窑“蛟龙出海”盘口瓶》。

在一旁,记者看到了此次获奖的两个作品,《黄岩窑婴戏缠枝纹青瓷盆》是金奖作品,它是一个56厘米×56厘米×10厘米的大盆。谈起获奖作品,陶正生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年初的时候,沙埠窑新出土的瓷片上刻画着婴戏缠枝纹的图案,看到后,我便被这个图案深深地吸引住了,它是沙埠青瓷的典型图案,于是我想要用现在的器型去还原并放大这一图案。”有了这个想法后,陶正生说干就干,他又回到了沙埠去找当地的矿泥釉料、矿石釉料和釉料辅料等,“要还原沙埠青瓷,这些原料很重要,我运回来后还有配制、漂洗、过筛、炼泥等工序需要完成,原料完成后还要进行拉坯、刻画、上釉等后续工程。”

记者了解到,就算前期的工作全部完成进入烧制后,还是会有意外出现,“如果在拉坯的过程中这个瓷器受到了‘内伤’,比如有细小的裂痕等没有注意到,烧制的时候很容易裂开,造型不好也会开裂,你看,这些都是失败品。”陶正生指着研究所内的碎片,一脸心痛地告诉记者,“有些都已经烧制完成了,结果在拿出来的时候又裂成了一摊碎片。”终于在历经几个月后,《黄岩窑婴戏缠枝纹青瓷盆》完美完成。

而获得铜奖的《黄岩窑福寿富贵青瓷盆》的设计也颇为有趣,盆边画着五只蝙蝠,盆内则是牡丹花和一个“寿”字,“其实这个盆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个朋友,他当时拜托我帮忙做一个瓷器送给老人祝寿用,我就有了这个想法,盆边的五只蝙蝠又意为‘五福临门’,另外刻画了‘寿’字,意为福寿双全。”陶正生解释着设计的初衷。

进校园弘扬青瓷文化

陶正生一生都与陶瓷缘分匪浅。他出生在青瓷之乡——黄岩区沙埠镇,“我的家乡沙埠镇是宋代的古窑场,古人们在这里烧窑,留下了漫山遍野的青瓷碎片,有些碎片很漂亮,刻着鸟类、花卉等图案,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很喜欢这些瓷片,小时候经常去窑边捡回家,描摹上面的图案,也因此对青瓷产生了浓厚的感情。”陶正生告诉记者,“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回到了沙埠镇中心小学教书,同时我还兼职教美术课,由于我自己对从小就酷爱‘宋瓷’,所以我在课余时间也会积累各类艺术案例,尤其是当地的青瓷文化,我还收入了一些典型的图案瓷片,这些瓷片们都有不同的造型,我将其用于学习和教学中,我也会经常带着学生到户外捡瓷片,并教大家如何画花纹。”

2015年,我区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陶正生想到那就不如将青瓷文化引进校园,作为沙埠镇中心小学的特色课程。于是他组建了团队带领学校的老师一起去江西省陶艺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学习制作技艺,掌握传统的陶瓷制作技能及现代的创新技艺,与此同时陶正生还创建了陶艺工坊,向学生传授陶瓷制作技艺。不仅如此,经过系统学习回来后的他还“磨”出了一套陶艺的精品课程——《少儿陶艺》。“有了这本书后,上课教的内容也会更系统全面,我们在校内开设了社团课,每周五下午开课,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陶正生说。

退休后,陶正生又来到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学校,开了一家陶瓷研究所,一边给孩子们上陶艺体验课,一边研究陶瓷烧造技术。每年,他在素质教育学校要接待5000名中小学生,给他们上陶艺课,课上,他会将和泥、拉坯、刻花、入窑烧制等工序,一一演示,并给大家讲述沙埠当地“九龙透天”的传说故事。“学生们听完课后还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制作,往往他们在这一坐都是一上午,到饭点了都舍不得走,看着他们对陶瓷如此感兴趣,我觉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陶正生笑着说。

仿烧青瓷 传播宋韵文化

在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陶正生对青瓷越来越感兴趣,仿烧沙埠青瓷的想法也因此而生。于是在2016年,他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所长陈新华为师,系统地学习了陶瓷的烧造技术。

“学习回来后,我将从小就开始收集的竹家岭古窑址的瓷片样本、我们当地的泥土等送到龙泉青瓷研究所进行成分分析,这样我才能知道这些釉料含有什么,之后的配釉过程也有依据,因为沙埠窑青瓷的烧纸技艺毕竟已经断绝了这么久,要复烧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若配料上有一点偏差,就不是沙埠窑青瓷了。”陶正生向记者介绍着。

陶正生对照着科学分析出来的结果,在沙埠当地寻找原料,反复进行实验烧制。一炉烧出来,如果颜色相差甚远,就改进配方,再烧第二炉。慢慢的,颜色跟沙埠窑青瓷越来越接近。“经过几年摸索,现在烧出来的瓷器色泽,与沙埠窑出土的瓷器,已经很相似了。”陶正生指着研究所里的青瓷跟记者说。

颜色完成后,在瓷器上雕刻图案又是一大难题,“我发现古人刻花纹并不是一板一眼,很讲究神韵,而且沙埠窑每一块出土的瓷片上面刻画的花纹都不一样,沙埠窑瓷器之美,就在于每一块都是不一样的,要完全复刻得一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陶正生说,“于是我模仿沙埠窑里的经典纹饰,如婴戏纹、凤凰纹、鹦鹉纹等,我们只需追求其神韵即可。”

在此模仿的基础上,他还有所突破,例如,沙埠窑的纹饰,多用点彩的方式,而陶正生还使用阳刻技术,去绘制泥浆画,作为瓷器表面的花纹。这些年,他也从未停止过学习,除了向师傅陈新华请教,他还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龙泉青瓷艺术创新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学习,接受中国陶瓷大师陈爱明、卢伟孙等的教导,并将所学融入到创作中。

如今,宋韵成为黄岩的文化标识,青瓷,更是宋韵黄岩的重要组成部分,陶正生自发当起了宋瓷的代言人。“在我看来,每一次烧制瓷器,都是对乡土文化的致敬。”陶正生说。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