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30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黄岩兽类大起底惊喜不断 红外相机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6 09: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自2021年4月台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岩分局启动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以来,各项工作均得到顺利推进,目前,黄岩区第二轮秋季全域调查圆满收官。在本轮调查中,红外相机回收及数据整理工作获取了大量珍贵的野生兽类影像,揭开了我区兽类家底的一角。

困难重重:跋山涉水觅踪迹

我区山林广袤,很多区域人类活动难以到达,野生兽类繁多,如何调查到这些兽类的身影是我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的重点、难点,触发式红外相机则是兽类调查中的好帮手。野生兽类喜隐蔽、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调查人员常常需深入深山老林,在泥泞湿滑的山林中探寻理想的兽类红外相机安放点,设置一处相机甚至需要半天,而在层峦叠嶂的黄岩山区,这样的相机点有40个之多。“无限风光在险峰,动物也是。”调查团队的领队杨仕雄如是说。截至本次红外相机回收,调查团队在黄岩山区布设的40台红外相机工作时长已经超过60天。



兽类红外相机布设环境



“摸着石头过河”的调查队员

惊喜多多:黄岩兽类大起底

整理红外相机影像数据发现,在2个月的工作时间里,40台红外相机记录到12种兽类,其中三有保护动物小麂、野猪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出镜率最高,花面狸(俗称“果子狸”)、猪獾、狗獾、黄鼬等野生兽类均被红外相机所记录。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从兽类分布来看,大寺基、富山乡、布袋山等为代表的山区是黄岩野生动物分布的热点地区,在这些地区红外相机经常拍摄到豹猫、野猪等兽类“拖家带口”活动的场景。“如果不是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真不知道有这么多生灵和我们一起住在大山里。”当地的村民在看到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动物画面时惊喜地说道。



长着“猪鼻子”的猪獾

猪獾为食肉目鼬科猪獾属兽类,因其长了个“猪鼻子”而得名。猪獾体型粗壮、四肢粗短,吻鼻部裸露突出似猪拱嘴,头大颈粗,耳小眼小,尾短,身体黑白两色混杂,头部正中从吻鼻部裸露区向后至颈后有一道白色条纹,吻鼻部两侧面至耳壳穿过眼为一黑褐色宽带,向后渐宽,但在眼下方有一明显的白色区域,其后部黑褐色带渐浅。猪獾爪发达,善于掘地。獾类虽为食肉目兽类,但均为杂食,猪獾喜食蚓类、蛙类、蜥蜴类、鸟类、鼠类、昆虫,也觅食浆果、花生等植物。猪獾喜掘洞,在山体林地内掘洞或侵占其他兽类巢穴以栖息。从红外相机阶段性调查成果来看,我区猪獾分布并不广泛,仅发现两处猪獾活动区域,从猪獾的发现位点来看猪獾多在水域周边活动。猪獾目前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豹猫——今年新晋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在黄岩并不少见

豹猫是本次我区兽类阶段性调查中发现的唯一的中型猫科动物。其体长一般在36-66厘米,尾长20-37厘米,体重1.5-5千克,两眼内侧至额后各有一条白色纹,从头顶至肩部有四条黑褐色点斑,耳背具有淡黄色斑,体背基色为棕黄色或淡棕黄色,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尾背有褐斑点或半环,尾端黑色或暗棕色。一般来说,目前全球学术界较为认可的豹猫亚种为4个,而大陆豹猫中只保留了指名亚种(P. b. bengalensis)和北方亚种(P. b. euptilurus),分界线在我国北京附近,本次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便是豹猫指名亚种。在现阶段无虎豹分布的黄岩区,豹猫便是森林生态系统内的顶级丛林猎手,以鼠类、松鼠类、兔类、鸟类、蜥蜴、昆虫等为食,受体型限制,豹猫不能对野猪等大中型兽类造成威胁。豹猫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



拥有长尾巴的花面狸

花面狸这个名字大众并不熟悉,但其外号“果子狸”由于2003年SARS疫情被全国人民广为熟知,一度被认为是SARS根源的野生花面狸也因此遭大量扑杀。2017年,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研究结果表明花面狸只是SARS的中间宿主,菊头蝠类才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就是SARS的源头,时隔10余年后花面狸身上的一口大锅终于被卸下。花面狸因鼻后缘经面中央至额顶有一条宽阔的白色面纹而得名,又由其喜食成熟浆果的特性使其冠上了“果子狸”这一别称,但作为食肉目灵猫科动物,花面狸为典型杂食兽类,鸟类、鸟卵、蛙类、蜥蜴类、蛇类、蚓类、螺类、昆虫等均属于其食物范畴。从黄岩区兽类阶段性调查成果来看,花面狸在黄岩区分布广泛,果园周边林地及山坳林下草地灌丛均有记录。花面狸目前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也是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



黄岩山林中最常见的兽类——小麂[jǐ]

小麂为小型鹿科动物,是麂类中体型最小的一种,身高约43-52厘米,体长70-87厘米,体重仅9-18千克,是名副其实的“林中精灵”。小麂的个体毛色变异较大,身体两侧较暗黑,由栗色以至暗栗色不等,颈后黑线或不明显,雄性小麂具角,但角叉短小。在黄岩,小麂主要生活于山地密林及林缘灌丛内,胆小畏人,常单独生活。小麂活动范围相对固定,同一台红外相机常记录到小麂穿梭往返画面。从阶段性调查数据来看,黄岩区山林内小麂种群数量较大,分布范围较广,调查团队在走访过程中,大寺基等多地村民及工人均反映过夜晚及晨昏听到山林“鹿鸣”,据判断声音来源应为小麂。小麂目前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意外收获:误入镜头的稀有动物们

值得一提的是,红外相机还记录到不少鸟类,画眉、紫啸鸫等悉数亮相,更有白冠长尾雉、白鹇[xián]等珍稀濒危鸟类出镜。



白颈长尾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白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黄岩种群数量稳定且分布广泛)

雉类俗称“雉鸡”,是鸡形目雉科鸟类的统称,属于陆栖性的森林草原鸟类,雉类飞行能力相对较差,大部分为留鸟。我国山地、草原贯穿东西,广袤的栖息生境为雉类提供大范围的活动空间,是世界上雉类最多的国家,计有雉类21属55种,其中20种更是中国特有物种。浙江作为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VIA东部丘陵平原亚区,雉类以灰胸竹鸡、红腹角雉、黄腹角雉、白鹇、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等为主。本次我区红外相机调查到了两种雉类,其中白颈长尾雉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也是我国特有种,仅在在一处红外相机布设点发现;白鹇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布相对广泛,种群数量相对庞大。

雉类由于活动和迁徙能力限制,更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目前全球野生雉类分布范围呈显著缩小态势,种群数量锐减,如何保护野生雉类是未来鸟类保护工作中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未来展望:保护生物多样性,黄岩在行动



长潭水库与横岭——山林与湿地的交相辉映

据了解,目前我区已完成1次维管植物调查、2次苔藓调查、2次大型真菌调查、2次昆虫调查、1次两栖爬行动物调查、1次鸟类调查、1次哺乳动物调查和1次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调查,并布设40台红外相机。同时,10月27日至今正在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第二次鸟类调查。

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31种,其中植物17种,陆生脊椎动物14种。珍稀濒危物种43种,其中植物种28种,陆生脊椎动物种8种。

下一阶段,我区将继续启动冬季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力摸清我区生物多样性本底动态,着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以生态底色彰显发展成色。

来源:台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岩分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1-12-8 15:57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