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休渔期渔业市场的调查②
从5月1日休渔期以来,已有近两个月时间。市场上,水产养殖与加工企业站上舞台,成为休渔期间水产品供应的主力。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相比往年,今年线下行情似乎有些淡。养殖户和水产加工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新渠道,开拓新市场。
吃货少了,线下人气仍待转旺
6月22日,黄岩红四农贸市场的水产品区,一些市民在挑选购买。相比冰鲜摊位,光顾养殖水产摊位的人并不多。一个摊位老板告诉记者,沿海地区的人,口味上会更偏好海鲜,休渔期生意增量并不十分明显,爱吃海鱼的人仍然有丰富的冰鲜产品作为鲜鱼的替代可以选择。而蛏子、扇贝、蚶等贝类养殖水产品,正值品尝的季节,人气稍高,但相比往年,大家“买鲜”的热情似乎没那么高涨了。
在台州市水产品交易中心市场,市场部经理金建国介绍,进入休渔期之后,各类冰鲜仍然是批发市场上的主流选择,养殖的黄鱼、鲈鱼、鱿鱼是比较受欢迎的种类。另外,钓上来的带鱼也作为这段时间少见的新鲜海鲜,人气不低。“批发市场的价格,小号的钓带10来元一斤,中上大小的30-40元一斤,个头大的50多元一斤,菜场里卖得更贵。台州人还是喜欢吃海鱼。”
“这段时间,市场的客流是比较少的,八九月份才是台州人真正要消耗海鲜的季节。相比往年,今年来市场的吃货不见踪影了。”金建国说,可能是受疫情影响,开年后就没见过大买特买的单子,但养殖户的供货量依然不减,“现在单位和企业食堂成了小黄鱼、鲈鱼等养殖鱼的主要买家。”
线上开卖,探索销售新渠道
浙江三特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三门规模较大的集海鲜加工、水产养殖和渔家乐等业务为一体的渔业生产园区。董事长王端红表示,虽然进入休渔期,但受疫情影响,几项业务回暖迹象不明显。
“近几年需求变化不大,但通过电商等方式进入市场的人越来越多,这也使得我们加开线上渠道。疫情之下,人们的消费意愿相对低迷,酒店、饭店的需求也在下降,买的人少,价格也上不去,对虾、蛏子的价格根本卖不起来。”王端红感慨,压力着实不小,但还得撑过去,寄希望于下半年的回暖。
“我们将海鲜干货做成附加价值高的礼包产品,线下主要供货给本地的批发商,线上主要零售卖给内陆的消费者。扩开地域范围,寻找潜在的买家。”王端红说。
台州市欢益水产品商行是一家专注于销售海鲜干货的40年老店,今年是其第一次触网,开了家淘宝店。
“进入休渔期,炊皮、紫菜、烤虾这类的‘大路货’,稍微卖得好一些,像海参这类价格稍高的,就不怎么卖得动。“老板郑伟岗说,往年购买用于赠礼的订单,今年减少了一部分,批发市场上生意也一般,来他这里进货的也少了。
郑伟岗闲时经常刷抖音,看到有些人在上面拍小视频、直播卖海鲜,也萌生了同样的想法。因为没有任何电商经验,他便从淘宝开始摸索,努力适应这种新型销售模式。“最近网上的销路也慢慢起色。做这行这么多年,选货看得准,品质高,价钱合理,网购又方便,不少网友都成了我们的回头客。”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