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们坐在走廊闲聊。
1月16日,符彩凤和几位老人坐在走廊,相互闲聊。她今年86岁,养老院刚开,她就住了进来。
在耆英养老院正式运行前,黄岩西部六乡仅富山乡没有养老院。富山乡政府三次为了建养老院公开招投标,全都流标。
因为无处供养,三名五保户被乡政府出资送到外乡镇的养老院。
去年下半年,富山乡政府第四次公开招投标,终于有人接手养老院项目。
富山乡迎来“家门口”的养老院。
三次流标,山里的养老院难办
富山乡是黄岩西部山乡,户籍人口达1.2万,常住人口仅有30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达2755人。
“留在山里的都是老人,年轻人出去闯了。”富山乡武装部部长王富利说,黄岩西部各乡的情况类似,都需要有一家养老院。
2013年,富山乡就考虑到了富山老人的养老问题。
“当时北山小学合并到了现在的富山小学,小学教学楼闲置了,我们就产生了将学校改造成养老院的想法。”王富利表示,这样可以将原有资源加以利用,相比重新租地盖楼,成本更省,还能有效解决乡里老人的养老问题。
但在小学校舍改造时,消防等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加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富山乡的养老院运行一年左右,办不下去了。
“当时接收了20多个老人。”富山乡武装部部长王富利回忆说。
与此同时,黄岩西部六乡,其他乡都逐渐办起了养老院。王富利说,因为没有养老院,乡里有三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户被乡政府出资送到了外面的养老院。
2018年下半年,富山乡组织招投标,邀请社会资本进驻,破解养老院难题。
“组织了三次招投标,都流标了。”王富利说,也有一些有投资意向的企业,但是他们实地了解情况后,都退缩了,觉得山里人少,位置偏远,投资大了,很难收回成本。
没人愿意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漂泊在外”的五保户也要“回家”了
王永良第一次看到北山小学改建的养老院,心里也有些打鼓。
“整个翻建,投资很大。”王永良想了一下说,如果仅仅从利益角度考虑,他不敢接这个项目,压力很大。
王永良说,山里老人的思想有些保守,他们认为“养儿防老”,下一代人本身就有赡养他们的义务,如果去了养老院,可能会被村里人笑话,说子女不孝。
“山里的经济条件也有限。”王永良发现,这里的老人都吃苦耐劳,只要是身体还行的,就不愿意给儿女增加负担。很多走出山区的儿女也将父辈接了出去,留在山里的要么是经济能力不足,要么是恋旧的老人。
尽管顾虑重重,王永良还是竞标接手了富山乡养老院,这是富山乡针对养老院的第四次招投标。
王永良花了七八十万元投资改造养老院。每间宿舍有两个床位,书桌、衣柜、空调,还有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院内甚至还有一间健身房,配备了适合老人锻炼的健身器材。
去年12月1日,改造一新的耆英养老院正式运行,富山乡终于有了自己的养老院。
“我本身就是开养老院的,做这个事,不能只顾着赚钱。”王永良说,这里需要有养老院,老人需要一个“家”。
平日里,富山乡政府也帮忙宣传养老院,让大家体验养老院的好处。
“我们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放在养老院,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王富利表示,居家养老服务面向乡里老人开放,只要预约登记好,中餐晚餐都可以送餐上门。
王富利最关心的五保户供养问题也迎刃而解。
经过协调沟通,耆英养老院会接收乡里需要集中供养的五保户。
今年春节后,三名“漂泊在外”的五保户终于要“回家”了。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