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34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非遗 | 作铜锣:用器乐尽显山水灵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9 14: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那些从生活里走出的艺术,
质朴而充满温情。
它们不仅承载着时间的重量,
更经受着传承的考验,
值得人们品味,再品味。

今天是农历的二月初二,黄岩的宁溪镇举办特色灯会的日子。“中华元宵皆十五,宁溪灯会二月二”,宁溪人过“二月二”的传统始于南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依照传统,农历二月初二到二月初四期间,每晚都要组织迎灯活动。




在人们的记忆中,与“二月二”相伴随行的还有一项民俗表演——作铜锣,它被誉为“江南民间交响乐”,已经被人们演奏了七百多年。灯会期间,当作铜锣的曲乐声在宁溪街头飘荡开来,人们就知道热闹的一天即将落下帷幕,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即将来临。



说起作铜锣,就不得不提它的创作者王所。王所是南宋末年的进士,著有《五经类编》、《南峰集》等书。他原先在如今的江苏高邮任知军(宋代官名,掌管地方军队),后来元兵侵入南方,便辞官回到了故里宁溪,开办了南峰书院。



讲学授课之余,王所喜欢出门游览家乡山水。宁溪地处黄岩之西,因黄岩溪上游的湍流之势到此趋于缓和而得名。这里风景秀丽,山峦叠嶂,自成一派江南韵味。春日里的一天,王所漫步于宁溪境内,眼见山花烂漫、农人耕作,耳闻清脆鸟鸣、溪水潺潺,心中不禁升腾起一股莫名的欣喜。



回到家以后,情绪化为了灵感,精通音律的他创作了一首曲子,将其命名为《祝同乐》。这首结合了南宋宫廷音乐和宁溪民曲,旋律简单而优美,曲风沉稳亦悠扬,尽显乡野之乐。

《王氏宗谱》有这样的记载:“……每山雨初霁,云澄太虚。命俦酣尝,按箫度曲。良宵美景,习以为常……”可见当时王所经常演奏此曲,并乐在其中。



至于《祝同乐》是在何时开始为“二月二”这个节日助兴添彩的,我们已经无法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七百多年过去了,这首曲子依然流传在宁溪当地,只不过人们将曲名按照谐音改成了《作铜锣》。



“作铜锣”一名与曲子倒也相契,因为这原本就是一个铜锣丝竹的合奏曲。主要乐器包括大小铜锣、大鼓,叫锣、镲、板胡、二胡、琵琶、笛、箫、等等。

相传,王所选用如此多的乐器是为了模拟了他所听到的各种自然声响。比如,用镲代表鸟鸣,用叫锣来代表犬吠,用大锣来代表牛叫。“牛”在这首曲子占据主角的地位,除了用大锣来代表它的叫声之外,还用一只大鼓来代表它的身躯。大鼓由两人来敲打,一人手执竹条,另一人则同时拿着叫锣。



近数十年来,宁溪镇的作铜锣主要由桥亭村的村民负责表演,其中今年89岁高龄的王俊从是乐队的关键人物。他的父亲曾在作铜锣的队伍中负责敲锣,他的叔叔则是负责主鼓的。小时候,每次迎灯结束,别的小伙伴都跟着大人回家了,王俊从却依然跟在作铜锣的队伍后面,一直到演奏结束。



看到王俊从这么喜欢作铜锣,在他十来岁岁的时候,叔叔就把这首曲子以及主鼓的演奏方法都教给了王俊从。他把叔叔教给他的东西也一直牢记在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王俊从所在的桥亭村成立了宣传队,作铜锣以全新的方式回归到了人们的视线中,王俊从成为表演队伍里中的员,并陪伴作铜锣一直走到了今天。



过去,他是那赶牛的农人,手持竹鞭赶牛,在乐队演奏中负责总指挥。但现在,这根竹条转交给了他的徒弟陈卫萍。若是整支乐队的节奏整齐划一,像一只听话前行的牛,陈卫萍就用竹条轻点鼓面加以配合。若是乐队的节奏出了差错,就像牛行错了方向,耕坏了田地,她就高扬竹条使劲击打大鼓,让队伍重新听指挥。



王俊从则是另一个敲大鼓的人,他的鼓槌一声声敲打着鼓面,就像牛前进的步伐,稳重而有力。在整支乐队里,主鼓起到引领以及掌控节奏的作用。



演奏即将开始时,王俊从左手持一面小铜锣,右手拿一把鼓槌,在大鼓旁边站定。随之,他高举鼓槌,敲响第一记鼓声。旁边敲边鼓的随即跟上。两慢两快的节奏之后,他将鼓槌往大鼓上一杵,旋即敲响左手的小铜锣。两下敲毕之后,他又手持鼓槌往外作大幅度的一甩,其余乐器齐鸣,整支队伍的演奏也就开始了。




1955年,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来到宁溪,在听完《作铜锣》一曲后对它进行了采集和整理。他们发现,《作铜锣》全曲仅有15个乐句,30小节,音域跨度也只有12度,并且曲调还呈下行的特点,但是它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气势磅礴而层次分明,是“江南独有的民间大型器乐合奏曲”。

如今,《作铜锣》作为浙东锣鼓的典型代表之一,已被收入了《民族器乐的体裁和形式》和《浙江省民间器乐曲集成》这两本书中。同时,它还被列入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项目、以及市、区两级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铜锣是宁溪的先民们所创造并且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民俗活动,具有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斗转星移,岁月悠悠。宁溪的青山绿水,依然是这片土地上的灵感来源;宁溪的传统文化,也依然在滋润着今天的孩子们;而《作铜锣》这一古老的曲调,也将在未来的月夜里,久久地萦绕在人们的心间。

又是一年“二月二”,又是一年春将至……

来源:宁溪先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9-3-9 22: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值得人们品味,再品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3-10 09:17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这两天又热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