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遗城落梦 于 2018-11-4 19:35 编辑
初次邂逅毓秀桥,正是橘花如星星般闪烁,在黄岩南城蔡家洋的橘园中眨巴着眼睛。阵阵橘花的芳香扑鼻而来,肺腑之间清爽自来。醉人的馨香,对于橘乡黄岩人,那是如此熟悉。许多人为之动容,为之怀念,更为之沉醉。漫步过碧绿的橘丛,去感受南城贡橘园的白橘花,诗意葱茏,惬意满怀。而最令人激动的事,莫过于发现了永丰河上的这座古桥———毓秀桥。
毓秀桥,正是取钟灵毓秀之意。委羽山畔多灵气,永丰河上增秀色。蔡家洋在民国十五年的春天,建成了毓秀桥。毓秀桥,当地人俗称橄榄桥,只因桥中间两个状如橄榄的桥墩,而称之为橄榄桥。这两座立在永丰河上的橄榄石墩,两边尖,中间饱满,极其简约,但能较大强度承受洪水的冲击。尤其对于一些杂物的顺利过桥,起到更好的疏通作用。橄榄桥,石桥形象呼之欲出。
桥墩之上,有向上挺起向两边伸展卷起的石托栏,巧妙地立在碧波荡漾河水中的橄榄石墩上方。托梁石墩惟妙惟肖,状如浪花一朵朵,彰显出当年造桥师傅的匠心独运。河岸上的两个桥墩样式,与中间两座桥墩形成鲜明对比,因地制宜采用了穿壁上砌石墩,从河底至桥面,如舞蹈家展开单臂,托起桥面。两座饱满圆润的石墩,和两座精美雅致的橄榄桥墩,立在永不枯竭的永丰河河道中,位置永远是那么妥帖。
两座桥墩之间,铺就了六条长石条,形成约三米宽的桥面。两两铺搭的石桥桥面,被过往的行人踩得光滑油亮。倘若累了,可以立在桥上远眺东面雄壮的方山如嶂,也可以在夕阳下俯视霞光映照的永丰河。河面上的倒影,赏心悦目,一年四季风景优美。但需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抛却烦忧才能感受。
秋天的蔡家洋永丰河畔,金色的累累硕果高挂枝头,沉甸甸,饱满鼓立,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或许此时,你在桥上看风景,永丰河畔的橘农正在看风景的你。
毓秀桥,连接南城蔡家洋和西城羽村,曾经是黄岩西南捷径上的一座重要桥梁,上通长潭,下达三甲。这里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西南捷径在方山脚下南官河畔,石湫桥东接台温古驿道,西面在焦坑古街西接黄永古道,交通便利,让许多老一辈黄岩人记忆犹新。当一座设计时尚,造型精美,实用牢固的桥梁替代了旧时的简易木桥,让众多的过往行人为之激动。一担担蜜橘,一车车橘果,从永丰河两岸进入了河道两岸各村。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蔡家洋的老人说,毓秀桥曾经有一块碑记,桥南口曾经有个拱门,有两扇门可以上锁,只是后来在破四旧时被拆了,毓秀桥石碑碑记也沉入了河底。于是走近毓秀桥,来一探究竟。但是,当我见到这座桥时,石桥桥面加上了砖头和水泥桥面,并在桥面两边增设了安全铁栏杆。这与村民口中所说的老桥大相径庭,直到我拨开桥岸的荒草,站在河岸的石板上靠近桥侧。终于,发现桥侧由左往右写着一行字,风吹雨打漫漶了文字,但我还是终究把它念了出来:“毓秀桥,民国十五年,丙寅端月造。……羽山陈普煜同建。”原来,这座石桥建于1926年,它已存在近百年。虽然,一行楷书可得歪歪扭扭,但还是体现了文字保留的价值。或许是哪个未卜先知的当地石匠的好事之作,还好有他的记录也书写了永丰河上的这段佳话,让毓秀桥这三个字,得以重见天日。
直到有一天,我翻看喻长霖主编的《台州府志》,也看到了永丰河上有毓秀桥三个字,至于具体地点和其他什么的都没有提到。但是,对于我来说,倒是显得格外兴奋,一座有历史年代感的古建筑的发现,无疑彰显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对于正在实施乡村振兴的黄岩南城贡橘园,蔡家洋这座形神俱佳的古石桥的保留,无疑增添了园区的风景。
只是,古桥现在还淹没在人迹当中,期待有一天得到保护,恢复曾经的模样,并成为贡橘园中一个观景佳处。
来源:黄岩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