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忧国忧民杜丞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27 10: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两有空明皆洞天,江北之壁可高阁。”在黄岩北城街道翠屏山上一转角处,几根毛竹搭成了山门,几枝藤蔓遍布其上。东侧石壁拔地而起,壁间有洞,高大宽广,这便是南宋右丞相杜范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灵岩洞。

9月21日,我前往黄岩宁溪镇牌门村拜谒杜范墓。

在牌门村公交站牌边,我向一位村民阿婆打听杜范墓所在。

“阿婆,杜范墓在什么地方您知道吗?”

阿婆茫然地摇了摇头。

“就是南宋丞相杜范的墓,就在这村子附近吧?”我加以解释。

“哦,杜丞相的墓啊。”阿婆笑了,“来,我带你去。”

在一条羊肠小道边,我终于见到了杜范墓。墓的规模不大,正面嵌着一块碑石,为“黄邑翠屏杜曲”,是黄岩区人民政府于2013年所立,边上还立有《重修杜范墓碑记》。黄岩历史上最大的乡贤就埋骨于此。

杜范,字成之,号立斋,黄岩杜家村人(今属黄岩区北城街道),生于淳熙九年(1182),嘉定元年(1208)进士及第,理宗朝官至右丞相,淳祐五年(1245)卒于任上,关于他的事迹,《宋史·杜范传》有详细记载。值得一提的是,《宋史》为人立传通常简略,而《杜范传》足有四五千字,这大抵是《宋史》中篇幅最长的宋末人物传记之一。

杜范是唐代名相杜佑的后人,祖先因避战乱而来到黄岩。其家学渊源,从祖(即祖父的亲兄弟)杜烨、杜知仁都是当地有名的学者。杜烨师从朱熹,人称南湖先生,与杜知仁一同钻研理学,开创“南湖学派”。

杜范跟随二杜学习,自小便深受理学影响,经过刻苦努力,在二十七岁那年,他考中了进士,由此步入仕途。当时,朝廷由权相史弥远把持朝政,力主推崇理学,并招用了大批理学人士。因此,杜范之所以能逐渐步入南宋政治权力的中心,与他理学名士的背景有莫大关系。

登进士第后,嘉定年间,杜范一直担任地方官,他恪尽职守,留下诸多好名声。他廉政,嘉定七年(1214)担任金墰尉期间,他每入乡里执行公务,不打扰当地百姓,也不从中渔利;他善政,嘉定九年(1216),当地农民私自开发导致水不能充分利用,他抢修水利,使农田得以灌溉;他也勤政,嘉定十四年,调任婺州司法参军时,对不平之事敢于严查,对百姓所言的弊病进行革除。

绍定六年(1223),六十九岁的史弥远病故,结束了他长达二十六年的权相。随后,宋理宗开始了他“中兴宋室”之路,他拔贤黜佞,整顿吏治,取得了一定成效,史称“端平更化”,杜范就是在端平年间受到重用。

杜范于端平元年(1234)任军器监丞,他为人正直,工作也尽心尽责,史书记载他在职期间,“每月点戎器,必计工役多寡良窳而下上其食,以示劝惩。”后来,他入台谏(台官和谏官的合称),即反思台谏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史弥远在位期间,常利用台谏攻击政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权奸擅国,所用台谏皆其私人”。杜范屡屡上奏理宗,总结了台谏的弊端,希望皇帝能真正重视台谏制度,而不是把它当做一个摆设。然而,理宗虽肯定了杜范的言论,但并未采取实际行动整顿朝纲。

杜范以直言立于朝,后因弹劾权贵而出台谏,再度回到地方任官。嘉熙三年(1239),他任宁国府(今安徽宣城)知府。才上任,当地就出现大旱,杜范立刻开仓赈灾,并劝当地大户有积粮的也参与发放。同年冬,战争原因导致流入宁国府境内的难民,常抢劫骚扰当地居民,杜范用计策先将流民中带头生事的人擒而杀之,再安抚其余流民,使他们各自回乡。

上述两件事足以说明,杜范在处理地方事务上的果断与睿智,也难怪宋理宗对他愈发重视。淳祐元年(1241),杜范被拜为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次年,他被授予端明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由此正式进入南宋政治领导核心。据《宋史》记载:“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此时的杜范已是耳顺之年,在官场混迹几十年,没有变成“老油条”,他依旧试图挽救飘摇不定的南宋朝廷。

淳祐四年(1244),杜范被拜为右丞相。

杜丞相在位期间,曾先后向皇帝呈上多封奏札,其中有两封较为出名——《相位五事奏札》和《相位条具十二事》,堪称为南宋时局开出的两剂药方。在奏札中,杜范提到要“正本”,即政令应当出于中书省,切不可大权旁落;又提出要“肃宫闱”“择人才”“惜名器”“节才用”等,用于解决南宋内政的贪污腐败与财务危机。他也提出了一些军事策略,“宜仿祖宗方田之制,疏为沟洫,纵横经纬,各相灌注,以凿沟之土,积而为径,使不得并辔而驰,结阵而前,如曹玮守陕西之制,则戎马之来,所至皆有阻限,而沟之内又可以耕屯,胜于陆地多矣。”

然而,现实却不像杜范想象中那般发展。还未来得及将政治抱负一一实现,淳祐五年(1245)四月二十一日,杜范过世于临安,当丞相不过区区八十天。

关于杜范之死,当时的人们就议论纷纷,怀疑是被史嵩之(史弥远之侄,嘉熙四年至淳祐四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投毒致死。《宋史》记载:“时嵩之犹子璟卿诵言其过忽毙,而杜范、刘汉弼、徐元杰三贤暴死,人皆疑嵩之致毒。”而当代的学者在研究这段史料时,更偏向于杜范是生病而死。杜范在任右丞相时,多次在奏札中表示自己在“病倦”中,并说“凛凛焉常有朝不及夕之忧”,可见他已自知病情不浅。身居相位又诸般操劳,病死也在情理之中了。

杜范以理学之士入仕,为官后积极挽救摇摇欲坠的赵宋江山。他面对一片困境,做出力所能及之事,且能取得显著的成效。虽然未能挽回南宋最终走向覆灭的结局,但他依旧可称为南宋黑暗政坛中的一缕亮光。

杜范死后,谥“清献”,洁身自爱曰“清”,聪颖睿智曰“献”,“清廉的智者”是朝廷对他的盖棺定论。他的墓地在宁溪镇牌门村,传说归葬那日,沿途百姓无不痛哭流涕。墓地规格很高,据史料记载,有五凤楼、祠堂、石像生、神道碑等设施,颇为雄伟壮观。不过,这些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七百多年过去了,到了2006年底,杜范墓重见天日。牌门村一位老农在耕种番薯时,挖到一块碑石,长60厘米,宽30多厘米,厚10厘米左右,细读文字,为“宋少傅清献杜公墓”。2013年,当地政府仿照“椅子坟”的样式,重修了杜范墓。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墓的样子。

杜范的老家杜家村,如今已没有一位杜姓后人,杜范真正的后人目前在临海小芝。不过为了纪念杜丞相,村里建起了“南宋第一相祠”,以供游人观瞻。

来源:台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