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带着下午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赶往河北,救助一名2岁的白血病患儿。
捐助这些造血干细胞的,是临海人赵敏芬。
10年前的一次献血,赵敏芬留下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资料,今年夏天,她的造血干细胞和这名2岁的白血病患者匹配成功了。
10年前留下捐献资料派上用场了
2017年6月8日,赵敏芬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对方说我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个2岁的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问我愿不愿意帮帮这个不幸的孩子?”一开始,赵敏芬以为是个诈骗电话,但对方表示,他们是临海红十字会的,“他们说我10年前,就留下了捐献的资料。”
时隔10年,如果不是这个电话,赵敏芬还真忘了这件事了。
那是2007年,赵敏芬刚刚从护理专业毕业,在台州医院当一名实习生。当年的7月30日,赵敏芬经过临海崇和门广场时看到了献血车。
献血结束后,赵敏芬看到献血车上的宣传资料里有一份有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内容,里面有提及可以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资料录入中华骨髓库,没有过多的犹豫,赵敏芬当即填写了资料。
“没想到,整整10年了,我的造血干细胞竟然真的派上用场了。”赵敏芬说,非亲属关系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匹配,这样的几率是百万分之一,她一定要救那个孩子。
反复沟通,说服了反对的家人
尽管赵敏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 ,但家人反对声很强烈。
“爸爸很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我的身体造成伤害。”赵敏芬说,为了安抚父亲,她专门去查过相关资料,一遍遍地给爸爸讲述相关知识和情况,直到老人家了解并理解为止。
“其实,我也是紧张的。因为要提取血液里的造血干细胞,要在捐献者体内注入抗凝剂及其他一些药物,这可能会造成捐献者脾脏出血,腰酸背痛或者是过敏症状。”赵敏芬说,但与一条人命相比,这些都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期间,临海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也与赵敏芬保持着密切联系。
“工作人员反复确认我的意愿,是因为以前有碰到过,捐献者到最后捐献的一刻又反悔了,而这时候,病患被送入无菌仓,期间病患的抵抗力几乎为零,如果捐献者在这个时候打退堂鼓,就会威胁到病患的生命。”赵敏芬说,不管是10年前,还是现在,至始至终,她都终坚持一个想法,那就是,只要有人需要她的造血干细胞,她一定会捐献!“我有个5岁的女儿,能体会孩子生病时家长急切求助的心情。我把家人思想工作做通了,自己也准备好了,这个孩子,我一定会救!”
半年来,过得小心翼翼,只为完成捐献
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捐献任务,这半年来,赵敏芬过得“小心翼翼”。
“首先,我要确保自己身体要好,不能感冒,其次,在饮食上 ,我也要很注意。”赵敏芬说。
因为觉得自己有点“微胖”,五六月份时,赵敏芬坚持运动,成功地甩掉了10多斤肥膘。后来,她又慢慢地停掉了运动。赵敏芬说,停止运动,是因为自己特别容易出汗,夏天还好,秋冬季节,运动后大量出汗,怕感冒,所以干脆停掉。
以前,赵敏芬还是个无辣不欢的人。“没办法,这个辣也得戒了!”赵敏芬说,有时候实在馋了,就蘸了一点,过个瘾而已。
赵敏芬的努力,都是为了“救人”。而她的单位在知道这事后,特地给她批了15天的长假。
1月26日,赵敏芬赶赴杭州,随后开始了捐献前的准备工作。
“这几天,我每天要打2针注射动员剂。”赵敏芬说 ,“第一天头疼,第二天就开始腰酸了。”
不过,赵敏芬说了,自己都坚持了那么久了,现在是最关键时刻,绝对不能掉链子。而家人的鼓励和陪伴,更让她坚定了信心。
昨天上午,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正式开始。“一台机器从我一条胳膊上抽血出来,经过机器过滤造血干细胞,再把剩余的血液及成分输回我体内。”赵敏芬说,从上午8:20分开始,一直到下午1:30分结束,整整5个小时,她一直直挺挺地躺在那里,一点都不能动。“当时脑子里想的都是,我终于完成任务了!孩子有救了!这点困难,根本不算什么!”
赵敏芬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并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并加入捐献行列,让更多生命得到帮助。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