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0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透过灰雕,读懂路桥的人文变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9 09: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走进路桥区桐屿街道坐应村,由南面青瓦白墙的村名小牌楼处进入,经过约百米、两侧树木葱茏的绿化景观路段,至十二生肖浮雕石桥,映入眼帘的即是一处装饰有灰雕的雅致古建筑——坐应村文化礼堂。
    乡村记忆馆让沉睡的老物件讲述村庄的变迁;和合书院让村民在静谧时光中接受文化熏陶;乡村名嘴们则在和合讲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答疑解惑,传播知识,宣传政策……坐应村文化礼堂不仅是坐应村民心中的一座丰碑,也是村民们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
    名片:
    坐应村位于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办事处南面,紧靠104国道和南官河,西接桐屿塑胶产业基地,是路桥物流贸易新基地,桐杨路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坐应村文化礼堂自2016年6月开工,今年5月建成。坐应村文化礼堂整体建筑为四合院格局,路桥灰雕建筑风格,主要由门楼、礼堂大厅、乡村记忆馆、多功能大舞台等组成。
    透过灰雕看路桥人文内涵
    冬日的午后,坐应村文化礼堂的檐廊下,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聊着天。听说记者想了解文化礼堂,村民们的话匣子便打开了,说得最多的便是“灰雕”。
    云头灿、如意翘……指着白墙青瓦上那些翘起的灰色檐角,村民们自豪地告诉记者:路桥灰雕可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路桥灰雕是汉族传统建筑装饰工艺之一,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台州和广州均有灰雕,而台州的灰雕多见于路桥。路桥灰雕以素色为主,简而不媚。
    灰雕的存在既展示了路桥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体现了路桥独特的人文内涵,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汉族传统艺术工艺。
    坐应村支部书记赵建国介绍,坐应文化礼堂以路桥灰雕建筑风格为特色,在礼堂、家风家训馆屋顶,火焰形状灰雕寓意着红红火火。古建风格搭配“师法自然”的礼堂院落绿化设计,浓郁的乡村风味中,灰雕文化融入其中。
    灰雕不仅装饰着文化礼堂,礼堂内的乡村记忆馆中,还为村民们介绍了灰雕的历史、特点等,橱窗内,各种形状的灰雕也让大家大开眼界。
    草编手艺传坐应文化
    “巧手描绘幸福的路,蒲草织成和善的心,坐应人是追梦的人……”悠扬的节奏中,坐应村村歌《追梦的人》在文化礼堂中响起。
    正如歌中所唱,坐应人用他们的巧手,将一根根蒲草编织成了坐应村的幸福。
    据《黄岩县志》和《路桥志略》载:草席,宋代始编,已有800余年历史,清光绪年间,桐屿曾经出现一位心灵手巧的“草席女”。她所编制的草席被列为国之贡品,还曾献给慈禧太后,被册封为“草席娘娘”。
    在坐应村的历史中,由于地处低洼地,洪涝等自然灾害较多,仅靠农耕不能解决村民们的生计。勤劳的村民们便栽种席草,学习加工编制草席的手艺,久而久之,村里草席的名头就传开了。
    村民夏小金从十三四岁就开始做草席了,如今63岁的他依然放不下这门手艺。
    “以前,我们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打草席,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我记得十三四岁那会儿,一张1.2米的草席才卖1.2元。”夏小金介绍,草席一般以麻为经,席草做纬。很多家庭都会夫妻搭档打草席,一个用席添将席草添进经条,一个用席筘把席草一根根压下去,有些小孩子还会在旁边帮忙找边。一家人分工合作,其乐融融。不算前期的准备工作,两个人一天能打2条草席。
    “以前晚上吃完饭基本上就是在家里筛选席草等,为第二天打草席做准备工作。哪像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娱乐活动也多了,大家经常在一起打打太极、跳跳广场舞。”夏小金说。
    虽然和很多民间传统手工艺一样,曾经辉煌的桐屿草编手工技艺终因机械化的操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桐屿草编技艺依然在民间流传。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