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7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遇见 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10 15: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全市牟姓人口数量近2万人,集中在黄岩,该区牟姓人口数达到1.4万多,占全市70%多。


   
    顾问 徐三见
    临海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文博研究员,台州文献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古籍编辑部主编,台州市美术协会荣誉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文博、地方史研究及国画创作。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有《默墨斋集》《默墨斋续集》,整理出版地方文献500余万字,主编主撰著作多部。
    牟姓在黄岩,可以说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望族。不过,就台州而言,牟氏却是一个小族,因为在台州其它县市,很可能再也找不到牟姓聚居的大村落。甚至在整个浙江,恐怕也找不出几个牟姓群居的村子。
    上世纪80年代,全省开展古旧宗谱调查登记,结果记录仅黄岩《畲川牟氏族谱》一种。由此而言,在台州乃至浙江,是否还聚居除畲川牟氏以外的其他牟姓支系,尚需进一步考察。
    翻检台州方志,牟姓入传者共33人。其中除1人属玉环籍(玉环全境1959年前均不属台州)外,余32人均为黄岩人。也就是说,古代台州方志中除黄岩外,找不出一个其它属县的牟姓人物。在这32个人物中,《台州府志》和《黄岩县志》都为之列传者19人,《府志》有而《黄岩志》无者13人(内正传4人,附传9人)。
    在宋末元初那场朝代更替的斗争中,以牟大昌为代表的牟氏族人作出了许多牺牲。例如牟及,他的二弟牟雷镛、儿子牟厚,俱死于牟大昌之难。牟及是宋咸淳四年(1268年)进士,做过福州司户参军,在任多有惠政,宋亡后屏迹山林,乃至“衰麻终身”。入元后有人举荐其出仕为官,牟及断然拒绝,并作诗以明志:“困雨葵心终向日,随风柳絮慢漫天。”从此自号“乐在野人”。
    黄岩牟氏一族在仕途上晋显宦者不多,明代晚期的牟贤,在崇祯七年(1634年)的会试中,与龚鼎孳、杨元锡号称“一榜三少年”,登第后,崇祯皇帝还专门为他“赐归毕姻”。生平政绩也为人所称道,但他最终的官职,只做到吏部文选司主事,就因明朝的灭亡而怃然归里了。
    黄岩牟氏属于文人的不少,可称者如:
    元代牟楷,号九溪,因其父早逝,母亲多病,于是终身服侍其母,从未入仕。他学问很好,为文主张“以性命为先,词华为后”,教授乡里,从学者至数百人。著述颇富,有《九书辨疑》《河图洛书说》《春秋建正辨》《定武成错简》《深衣刊误》《管仲子纠辨》《致中和议》《桐叶封弟辩》《四书疑义》等,门人称其书为“理窟”,尊为静正先生。
    牟若畯,亦元时人,为牟楷从弟。《台州府志》称其“博极群书,善属文,尤豪于诗”。著有《击瓯吟》《覆瓿集》。
    明牟完,牟楷从孙,博学能文,文章深受方孝孺所称赏,著有《四礼家仪》。官到燕府纪善。
    此外,清代之牟宗周、牟天抡父子,生平好义,能急人所难,诸如宗周闻人卖妻偿债,即倾囊以助,又出资建玉成桥,创鸣山书院;天抡途逢运粮船户船损粮坏,即赠米四十石以解其难,凡邻里有急,无不周之。
    总而言之,在台州,像牟姓这样如此集中聚居于某一地域,支系如此单纯,实属极为罕见之现象。

来源:台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