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45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一门多英杰 清风逾百年(上) ——久被遗忘的乌岩短垟俞氏家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25 09: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俞树棠书法。
长潭水库建成后,乌岩沉于水底,繁华了近千年的古镇变平湖,苍山变浮岛。一些大家族星散于祖国乃至世界各地,其子孙秉承先祖的家训家风,在他乡茁壮,但不忘自己的根,短垟俞氏便是其中一个杰出代表。
从长垟进入库区直到路的尽头,对岸便是短垟。短垟大半沉没于水底,只有后门山、烟酒山、钱家山仍半露于水面。山上繁茂的林木覆盖着当年人迹,披满葛藤的山坡还能依稀分辨出短垟人开垦出的梯田形状。水库建成前,短垟有俞、杨、娄三姓,人口过百,其中以俞姓为大族。如今短垟人几乎全部移民,仅剩一户人家,两间两层小屋,房前长着一棵高大的栗子树。行舟水间,夹岸青山,迢递的层峦叠嶂,依稀是当年万水汇聚的永宁溪的走向。随着永宁溪走出去的不仅有山货和千张,还有黄岩西乡的杰出儿郎。俞氏先人,便是沿着永宁溪,走向祖国各处,走向世界各地,谱写人生的辉煌篇章。
心怀家与国 俞氏称楷模
短垟俞氏由俞作祊自慈溪鸣鹤乡迁入,至今已历十余代。前五代的详情已无可考,从第六代润字辈起始有零星记载。如俞润根一脉,自晚清以来,名人辈出,成为浙东黄岩小城一个煌煌世家。俞润根,又名昌言,号紫珊,前清武秀才。虽务农为业,但培育4子读书各有所成。俞润根去世后,其墓碑由当时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于民国九年(1920)六月亲自题写,经后人添红,至今“光炳彤书”4字及“荣典之玺”印章题刻仍鲜红夺目。
1985年,台湾回大陆探亲始盛,俞润根之孙、曾任蒋介石侍从室副侍卫长的俞滨东因心脏病无法回家探亲,在给堂妹俞滨绿的家书中这样写道:俞氏后辈子孙仰仗你父棣荪公进士身份,使得离黄岩城区50里的穷僻乡村,读书风气所及,遗爱人间,一代接一代,越来越多。
俞滨东所说的“棣荪公”,便是俞润根的长子、俞滨东的大伯父俞树棠。俞树棠(1869—1933),谱名河棠,号棣荪。年少时就有“神童”的美誉,中秀才后,又连中举人,《黄岩县新志》第二十七册《选举上》记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式第九十六名”,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癸卯科三甲第157名进士。《清实录·德宗实录》卷五百一十七记载:“引见新科进士……俞树棠、狄楼海俱著以主事分部学习。”当时正处于清末新政的转型时期,兴学堂、废科举成为大势所趋。作为接受传统儒学教育的最后一代士绅,顺应时代潮流,俞树棠东渡扶桑进入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班学习,接受以传授西学为主的近代教育的洗礼,成为时代转型的负载者和清末新政的践行者。《清实录·德宗实录》卷之五百八十四又载:“此次验看进士馆游学毕业学员……考列最优等之法部主事陈宗蕃、俞树棠均著准其留部以原官遇缺即补。”由上述史料可知,俞树棠考中进士后,分发至法部担任正六品的主事,先进进士馆学习,后入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班深造,因考列最优等,光绪皇帝让其留部以原官遇缺即补。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度支部公布各种银行则例4种,正在广西实行新政、意气风发的广西巡抚张鸣岐决定将广西官银钱号一律改为广西银行,奏请朝廷同意将当时充任从五品的京师地方审判厅推事的俞树棠等3人调至广西,办理广西银行事务。为此,张鸣岐有专本上奏,其中有:“创办伊始,非得谙练商务及深明法理之员,相济为用,未易奏效……法部主事现充京师审判厅推事俞澍(树)棠,学识优长,志趣远大,前曾留学日本,于政治、经济、银行、拓殖诸学均研究有得……合无?仰天恩俯准各该员调桂差遣。由臣委令办理广西银行事务,裨收得人之效。俞澍(树)棠一员并请免扣资俸。”经过俞树棠等人的精心筹备,宣统二年(1910)正月初一,广西历史上第一家省营地方银行——广西银行诞生,俞树棠任副总理,总理由广西布政使魏景桐、劝业道胡铭桀照章担任。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由张鸣岐推荐,俞树棠调任广西省高等审判厅厅丞(长),1904年中进士的黄岩人朱文劭为高等检察厅检察长(《广西官报》宣统二年第96期)。以后,俞树棠还担任过浙江盐务督办等职。
关于俞树棠,一度同居京华、过从甚密的黄岩籍名士申丙曾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轶事。光绪末年,军机处汉官领班章京、中宪大夫王彦威(黄岩人)因病在任上去世,海内震惊,在北京黄岩会馆筹办祭祀事宜。遵照他的遗嘱,遗骸归葬故土先人墓地,公推俞树棠为提调,管理王公的丧葬事务。“时公以丁忧读礼京华,当是时,闷热甚,忽大雨,永定河泛滥,京畿一带成泽国,前青厂(北京胡同名。前后青厂胡同中间有周家大院,院内为黄岩会馆)积水过膝,陆相国(陆润庠)大轿不能进,公赤身脚,头戴红顶花翎,指挥百工,安板凳、阁跳板、换轿柱、易短檄,绰进会馆正厅,完成大典。夫以红顶花翎三品大员,而赤其身脚者,古今所未闻……”这个故事可看出俞公之风范,虽贵为朝廷大员,仍率先垂范,办事干练从容,不是百无一用、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一个出身耕读人家,饱经生活的能吏。可惜俞家四散天涯,熟悉俞公生平的俞家,长辈都已经仙逝,俞公具体生平大多已不可考。俞树棠苦读成名,一生勤政爱民,廉洁清明,为官一方,造福百姓,成为短垟俞氏家族兴起的标杆。卸任回归故里后,俞树棠淡泊生活,读书劳作,直至去世。俞树棠提携后辈,营造读书风气,在其影响下俞氏家族人才辈出,俞公的风范也可从他的弟弟们、子侄辈以及俞氏家族族人后辈身上可窥一斑。俞树棠的兄弟,皆事业有成,其三弟俞树荣和四弟俞树棻,皆留学日本,回国之后,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为了家国百姓,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二弟俞树燊(1871—1937),谱名河燊,号壹修,前清秀才。在当时民风闭塞的社会之中,颇具前瞻的眼光,将举家从短垟山村迁往乌岩镇,耕读务农并经营酒坊。俞家数俞树燊一脉最为兴旺,四代超过百人,分别定居本地、本省乃至上海、江西、湖北、福建等地,也有远至海外如美国的。
三弟俞树荣(1880—1917),谱名河荣,号温甫,毕业于北京高等法政学堂,后留学日本。民国初年,他携带夫人王氏和长子俞滨东、次子俞滨朔至湖州、海宁一带。他担任法官,为官清廉,积劳成疾,病逝在上海附近,年仅38岁。
四弟俞树棻(1890—1921),谱名河棻,号榆荪。“性孝友,事父母能尽厥职,幼依兄嫂,及长,敬礼如事亲。家世以医传,十二龄时,读神农本草诸书,慨然有范文正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志,且谓富贵不足羡,可传者名耳。”(《俞君树棻纪念石文》)先就学于江南水师学堂,后毕业于陆军军医学堂。历任京师警察厅民政部防疫医官、禁卫军军医长,曾充任浙江都督府卫生课课长,第六师、第一师军医处处长等职。后赴日留学,肄业于军医学校防疫专科。回国后任陆军军医学校教官、传染病研究所主任、中央防疫处科长、筹边使署监医处处长、红十字国际救灾会防疫股股员等职。著有《检疫指针》《梅毒检治法》,译著有《平时战时卫生勤务》《军阵防疫学教程》《英日法义军阵防疫近况》《传染病预防浅说》等,另有《经济救急审定四时感冒治痊》(与俞永钦合作)出版。
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期间,有一段往事特别值得一提,俞树棻与周作人乃同班同学,两人过往甚密。周作人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与俞树棻的交谊,如在散文集《雨天的书》中《怀旧》一文有如下描述:“而于我的同班呢……只好提出一两个故人来说说了。第一个是赵伯先君,第二个是俞榆孙(荪)君……榆孙(荪)也改入京师医学馆,去年死于防疫。这两个朋友恰巧先后都住在管轮堂第一号,便时常联带地想起。那时刘声元君也在那里学鱼雷,住在第二号,每日同俞君角力,这个情形还宛在目前。”再如在周作人自传《知堂回想录》中写到与俞树棻的一段交往:“我们到了北京,第一要做的事,是去访问在北京学校里的同乡。次日是十一月廿二日,便同了林秉镛柯樵二君至医学馆去看俞榆荪君,俞君是台州黄岩人,又曾经在水师是同学,是从前相识的……至初六日又访榆荪,同柯采卿(樵)三人照相,并在煤市街饭馆吃饭。十六日同采卿访榆荪,见到温州永嘉的胡俨庄,因同至广德楼观剧。十八日晚,同了柯采卿徐公岐吴椒如至榆荪处告别……榆荪因为是旧友,所以特别过往频繁,而且为人也很诚实,在医学馆毕业后在北京做事,逐级升为医务处长。”俞树棻因公殉职后,周作人对其遗腹子俞滨立关爱有加,甚至连俞滨立的婚礼都是由其操办的,可见两人交谊之深。
1918年6月,中华民国政府筹建中央防疫处,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现代传染病研究和生物制品生产的机构,俞树棻参与其事,并被派赴日本采购器械材料。1919年3月,中央防疫处在北京天坛内原京师传染病医院分院正式成立,俞树棻担任中央防疫处第三科科长。
民国初年,传染病横行,俞树棻一直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直至牺牲成仁。1919年7月,廊坊霍乱流行,很快蔓延至北京。俞树棻带人奔赴廊坊现场,组织防治工作。1920年10月,海拉尔发生肺鼠疫,迅速流行到长春,并引发了1920—1921年的东北三省肺鼠疫大流行。中华民国政府遂派伍连德和俞树棻等组织防疫队赶赴东北开展防疫工作,其中俞树棻等驻守长春,经过艰苦努力,出色完成防疫任务。1921年2月,东北三省的肺鼠疫流行蔓延至山东桑园,俞树棻再次临危受命,夜以继日,亲自检查,奋不顾身,精疲力竭,不幸染上鼠疫,于3月24日殉职,年仅32岁。民国十年三月二十九日《申报》记载其前后经过:“天津北洋防疫处俞医官于十九日在防疫医院查看将死之病人,传染疫症。于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许,觉有不适,其时尚自德州往济南,夜十二时吐痰……翌晨回桑园,是时确切证明系受疫,即电德大夫请其来援,注射盐水。二十四日晨俞医官逝世。”他临终前留有遗书:“勇于检疫,偶一不慎,接触太多,以致罹病,为民而死,夫复何言。家有寡妻无子,尚祈抚恤。鲁境疫事,大致无碍,务必派员接办。民命所关,陈祀邦、全绍清、杨怀德诸公,亦善于防疫,敬代推荐。棻死尸体,深埋于桑园,一二年后,可否迁葬浙江乡里,以正首邱。所有防疫人员,请优予津贴。”可谓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了纪念这位中国现代生物制品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缅怀这位为卫生防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并献出宝贵生命的科学先驱,1929年5月,俞树棻生前好友、同事醵金,在北平天坛中央防疫处为其庄严树石,并撰文以记其生平伟业,供后人瞻仰纪念。另《恕盦文艺丛录初集》收录《公祭俞榆孙教官文》,高度评价了俞树棻的医者情怀。《俞君树棻纪念石文》最后的铭词是这样写的:“涉山川兮冒冰雪,身可摧兮名不灭,耿耿精神兮贯日月,嗟四海之疮痍兮弥有怀乎先烈。”
拳拳报国志 殷殷赤子心
俞家的家国情怀,当为世之楷模。俞树棠子侄辈,对家国也是贡献颇多。民国乱世,俞家男儿出短垟,奔赴在救国的第一线,谱写下感人的篇章。俞树棠唯一的儿子俞滨来,号士(尔)健,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毕业,后从军,身先士卒,年纪轻轻便战死沙场。俞树荣之长子俞滨东是民国少将,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俞滨海(1909—1991),字伯涵,抗战时期为湘军团长,其堂弟俞滨强则在70军直属电台任排长,均为抗战屡立战功。俞树棠幼女俞滨绿,才情卓著,诗画双绝,隐于乡野,敦亲睦邻,传为美谈。
俞滨垕(1899—1968),号叔垕,俞树燊之第三子。民国时期担任过制图课课长。在中印边境冲突时,他被邀请至北京了解边界情况,曾受到国务院表扬。后一直在南京市城建局勘察大队工作,为测绘事业竭尽毕生精力。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7-10-25 09:39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新河镇环宇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