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5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仇重:被忽视了的台州籍童话作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26 09: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等齐名


仇重

《苹儿的梦》插图

《仇重童话选》

新版的《仇重童话》

    胡明刚
    一个幽暗的黄昏,我在北京地铁天桥下来,看见一位妇女在卖几本旧书,《仇重童话选》躺在阴暗的角落里,残破不堪,我的眼睛一亮,这是我台州老乡的童话啊。
    仇重也叫刘重,是椒江人,椒江以前叫海门,属于黄岩管辖的。我在台州文联工作时,在椒江文史资料中看到有关仇重的文字,但是没有读到他的作品。
    他乡遇故知,我不假思索地买了下来。书不厚,1983年的版本,232页,是黄伊编选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基本涵盖了仇重的代表作。
    困顿的生活催生童话
    《仇重童话选》的序言是他李庚写的,我约略知道,仇重一生都是漂泊着的,他一生都活得困苦,朝不保夕,少年求学也很艰难,据说读中学竟然换了六所学校,幸好读了大学师范专科,在全国各地教书做编辑,还从事其他的职业,做零工,勉强果腹度日。
    他曾辗转于浙江、福建、江西、广西、上海等地,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也不过两年,短的就两三个月而已,居无定所,从1935年到1948年,竟换了十几个工作。因为穷困出身,他倾向革命,在学生时期就参加左联,并参加了共产党组织。因为他的生活沉浮不定,他对底层百姓的情感就更加浓郁,他利用童话这个方式,找到一个情感宣泄的突破口,他写的童话,是想象中的奇幻世界,但也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仇重曾经在上海做儿童读物的编辑,童话发表最多的是上世纪30年代到解放初年,与陈伯吹、贺宜、金近等齐名,仇重的童话更有生活色彩,富有现实意义,可以说,他的童话所书写的,也是他的心路历程。
    美丽的童话与苹儿的梦
    中篇童话《苹儿的梦》,是仇重的早期作品,写于1934年。
    《苹儿的梦》犹如画梦,很美丽,也有美德的教育传递,但绕不过严酷的现实,童话中的苹儿就像现实中的仇重,不得不面对困顿的生活。
    《歼魔记》里的一场革命
    如果说,《苹儿的梦》是一种向往理想却又无奈的情绪,那么,《歼魔记》则是仇重的一种情感突破。
    作品中的阿土开始来了一场反抗与革命,艺术性和思想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篇写在1936年的童话里,阿土骑着名叫 “我就是我”的木工三脚马,跑过田野,进入道士李超仙即国王李天王的花园里,被黏住了,关到桃核里。李超仙统治一个魔国,让会歌功颂德的诗人癞蛤蟆李月书当上最宠信的大臣,让没有脑袋的人当侍卫,国王最害怕有脑袋的人,总是想砍掉他们的脑袋,癞蛤蟆让被抓来的阿土和臭豆腐公主他们吃愚蠢丸、懦弱丸、自私丸,整天昏睡。而三脚马吃不了药丸,脑袋清醒,请来蜗牛医生打针,取出药丸。阿土在核桃里救出他的父亲。也发现李超仙李大王原来是大老鼠。李超仙等胡作非为,让地面上农夫难以维持生计,住在洋房里,靠洋鬼子保护。但最终,在蟋蟀和蚯蚓的帮助下,还是同心协力将这些霸道的妖魔打死了。
    穿行《稻田里的故事》
    《稻田里的故事》是仇重的短篇结集,是他童话里的精华,发表于解放前夕的1948年,富有自然乡土赋予的智慧。
    仇重出生于台州乡间,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写出来更得心应手,他关注农民命运,他对地主的剥削深恶痛绝。他构思了一只正气的蛤蟆,它咯咯地叫,鼓胀身子,狠狠地把没有功德心、慈悲心的地主抵在墙上。当地主求饶后,蛤蟆放了三个屁,身子缩小了。这故事富有童趣,也很解气。
    仇重似乎很喜欢写青蛙、蛤蟆,他在另一个童话里,说青蛙是非常聪明的孩子,游泳快,跳得高,嗓门大,但它就是不在心,不坚持,学一样丢一样,结果在水里憋不住气,在地上跳不起来,也不能打洞,最后总是被人捉走、被蛇抓走。青蛙不停眨眼睛,看起来很机灵,但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种青蛙一样的人,在我们的身边还是能找出许多的。
    半边树的那一边
    仇重的许多故事,来源于民间故事,甚至在民间故事中重新创作,仇重写道豆粒有个黑点,还有一个缝。这黑点是豆子在锅里炒焦的,豆子蹦出来遇到一根稻草和一个鸡蛋,他们成了好朋友,到了一条小河边,稻草搭成桥,让鸡蛋滚过去,但稻草吃不住重,最后都掉到水里,而小豆子觉得好笑,把嘴巴笑裂了,他知道自己很难看,找到一位老人,老人帮助小豆子把鸡蛋和稻草捞回来,把小豆子的嘴巴缝好。大家又重归于好。
    仇重童话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半边树》,完整的树,像个伞字,而半边树,就像 亻。但 亻一样的树是残疾的 ,一半身子,总是被别人讥笑,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一位好园丁,时刻得到其照顾,也遭到同伴的嫉妒,在老园丁的教育下,同伴被感化了。半边树在长大,遭受病虫害侵袭,有啄木鸟来捉虫,园丁来喷药。半边树遭遇到缺水,同伴齐心协力钻破石头,深入扎根大地,接近水源。半边树能开花结果。这是成长和关爱的美好故事,生命尽管是艰难的,关键是得到爱,自己善待自己,这个童话给人的启发是深远的。
    仇重的童话,是带着浓重的爱和正义讲述的,蕴含着鲁迅所说的台州式的硬气。
    追寻童话家的消息
    一语成谶,“半边树”,就像仇重的人生一样,残缺不全。没有结局。
    仇重在1957年担任了少年儿童读物和《中学生》杂志的编辑,并参与筹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任该社文学组的负责人,但到了1959年,整风运动交心过程中,他提出个人的意见被打成右派,先撤离编辑岗位,继而调离北京,在山西长治工作四年,总是挨斗,后来开除了公职,在故乡和上海等地都无法立足,最后音讯全无,不知去向。他是文革时期失踪的唯一的童话作家。
    2007年我做新散文论坛版主,有人贴出谢鲁渤写《小马过河》的作者彭文席的文章,我在文章后跟帖说,黄岩仇重三四十年代以童话和小说著名了,“可惜,在建国之后连个影子都没有,死得不明不白。”谢鲁渤告诉我,2002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儿童文学试卷里有仇重的名字,马来西亚初一华文教材中,仇重的《新年的礼物》列为第一单元“聆听与理解”首篇。谢鲁渤开始追寻仇重的消息。他发现张之伟《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稿》中,仇重被列入“联谊会前后的诗人与作家”, “联谊会”即中国儿童读物作者联谊会,那时仇重还在上海工作,担任《儿童月刊》的编辑。后来他漂泊京城,游离于浙江文坛视野之外。但中华书局2001年版的《浙江文学志》对他只字不提,真的“连个影子都没有”了。
    谢鲁渤统计仇重出版过的儿童文学著作大约有十七种,基本上是解放前的版本。上世纪50年代,仇重才四十岁左右,童话创作基本停止了。
    童话家仇重的失踪,就像诗人王以仁和散文家陆蠡的失踪一样,是一个有待解开的谜,他一生漂泊,到死都没有人知道。2010年,我在杭州宝俶山下,与黄岩画家蒋文兵交谈,他说知道仇重,过去曾与他的家人有所来往,据说仇重的家人在乡下教书,但我回北京后,也没有追寻下去。近日我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仇重童话选》,很快地得到椒江朋友的回复,他说已经找到仇重的家属线索,我也很高兴,朋友如果真的与仇重家属联系上的话,也可能挖掘他的更多故事,成为珍贵的乡土记忆。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