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710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黄岩富山南正顶 南正顶传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30 09: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天气晴好的午后,叶德林来到台温古道,看台州温州分界碑,讲述往事。

黄岩·南正顶

  地处平均海拔700多米的黄岩富山乡,与温州永嘉交界,海拔1246米,为黄岩第二高峰,属括苍山脉。

  被称为轿马岩的分界碑、齐天大圣孙悟空、常年不涸的一潭泉水、醇香的糯米酒、透白的老酒汗……这些有趣、神奇、美妙的因素,将南正顶塑成一处极富戏剧性的地方。

  长久以来,这里是富山乡坑头村村民们的居住地,现常住人口为50多人,只占登记在册的“56户200多人”的四分之一,且以老人居多。南正顶丰富、耐人寻味的人情世故与神话传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就了老一辈坑头村人的坚守。

  分界碑

  在成为坑头村村支书之前,叶德林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

  1947年出生,读了半年初中后,便去村里唯一一所小学当了老师,4个班级,十几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他是唯一的老师,每个月工资16元。这份工作,他干了8年。1978年之后一段漫长的年月里,他辗转漂泊在福建、安徽、江苏等地,做各种各样的工作,直至回到家乡。

  1996年到2013年,叶德林当了17年村支书。

  他所经历的种种沧桑,都挤进了额头一条条深如沟壑的皱纹里,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叶德林的精神矍铄。说起坑头村和南正顶的故事,他的语气和神情变得丰富极了。

  “当书记这么多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块石头的事情,是我们和温州的分界碑。”那是一块外表青红的石头,百年来,一直以巨大、完整的姿态,静静矗立在台温古道边。

  直到2012年的某个夜晚,那恐怕是一个叶德林终身难忘的深夜。“大概是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我就听到‘轰’的很响的一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后来没听到其他声音,就没出去看。第二天一大早,有村民跑来跟我说‘分界碑被炸了’,我跑得很快,跑去看……”

  他突然不忍再说下去,眉头紧锁,锁出一道道深刻的悲伤,又侧过身去,只冲我连连摆手。

  “那边说修路,刚好修到分界碑,说碍着修路,就炸岩了,好好的一块大石头,被炸成了5块,现在就散在路边。我们以前有过协议,任何一方都必须保留这块分界碑的。”叶德林口中的“我们”,指的正是坑头村、与南正顶交界的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南正村。

  天气晴好的午后,叶德林领着我来到台温古道,几块岩石散落在路边,“就是这儿,往树林这边走,你来看,字还能看见。”他熟练且矫捷地爬过几块碎石,在一片树影婆娑下,指着一块斑驳的石面对我说。

  镌刻在石面上的历史,已经被时间风化得差不多了,要不是叶德林一撇一捺地顺着字迹描,我恐怕是看不出刻在石面上“台温边界”四个字。“我很小的时候,分界碑就在这儿了,村里人都知道,传说是明朝就有的。”他说。

  事实上,古老的分界碑,还有另一个名字。

  村里的老人,60多岁的黄美煦讲起了“轿马岩”的故事——

  “这块石头虽然一直被村民们叫做分界牌,但其实应该叫‘轿马岩’,现在看不清了,早前,在这块石头上,靠温州永嘉的石面上有个图案, 像一顶轿子;在轿子对应的石面上,有一块图,像一匹马。相传明朝的时候,台州和温州有两个府太爷,两人在边界没法割定的时候,台州的府太爷喜欢骑马出行,温州的府太爷喜欢坐轿,一个骑马,一个坐轿子,两个人到这里会合,就有了这块轿马岩。”

  由于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分界碑事件最终不了了之,但对于老支书叶德林来说,分界碑,不仅仅是一块岩石,而且是被封存在岁月之中的记忆和象征,永远难以忘怀。

  我还记得,那个午后,他伸出手指,顺着已被炸毁的分界碑的岩石肌理,一下又一下地触碰,神情专注、动作轻柔,就像在抚摸自己的孩子。

  叶德林一家6口人,5人定居路桥,守在南正顶不肯离去的只有他。“这里多好,什么都好,又自由,我就喜欢待在这里。”他说,“我们这些老伙计,都是不想走,就留在这里……”

  传说

  据说,南正顶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道场。“祖上传下来的说法是,孙悟空聪明、忠诚又嫉恶如仇,象征着机智、勇敢、自由。”叶德林解释。

  “关于南正顶孙悟空,还有一个传说,也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叶德林说得眉飞色舞,语气中透着几分神秘。

  “相传100多年前,村里有个人生了重病,他可能感觉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就去拜孙悟空,求着说‘让我再多活10年吧’。结果,他就真的只活了10年,没多一年也没少一年。”

  一年之中,南正顶最热闹的时候,是六月初一,相传那天被认定是孙悟空的诞辰之日。

  “到了那天,南正顶会搞庙会,很多地方赶来的香客会把这里挤满,人挤人,车挤车,需要很多民警来维持秩序。你能想象吧?”叶德林指着窗外一块并不大的空地说。

  我点点头,“从刚才开始,一辆接一辆的私家车就没断过,好像都是来爬山的,今天是礼拜二。”

  我的赞同,让叶德林很高兴,“前年庙会人最多了,最起码有两万多人,上面停不下车了,好多人就把车停在山脚下,花一两个钟头走上来。”

  其实,爬上南正顶,除了祭拜,有更多的人是为了取水。

  “南正顶有一潭泉水,从来不会干涸,无论多长时间不下雨,或者天气多么干燥。”叶德林说。

  “到现在,也没有人能说清这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以前有村民说是从石缝里滴下来的,但你说,泉水上面的岩石光光的,别说什么植物,连泥土都没有,又怎么会有水?不过,那潭水啊,干净得很,喝一口又冰又凉,舒服又解渴。”

  酿酒

  似乎越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外表看上去越是平常无奇。对坑头村的村民来说,自制的糯米酒和老酒汗,就是这样一种美妙且神奇的存在。

  利用发酵技术,将稻米和酒曲,这两样不同属性的微生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酿成糯米酒。这道繁杂的转化程序,黄美煦已经做得得心应手。

  每年,他都会赶在天气变暖之前,制作一大缸糯米酒,这差不多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酵母菌不能处在太热的环境里,所以天不冷不热的时候做最好。”

  “要先用清水把米洗干净,再泡上半天,蒸成米饭。”值得一提的是,酿制糯米酒所用的米,都是黄美煦自家种的。坑头村村民务农,以种植番薯和水稻为主。从山脚往南正顶上走,要经过一条蜿蜒的小路,在山路一侧,可以看见一层层错落有致的梯田,种满了水稻,在阳光下闪着绿色的光。

  “用勺子把米摊匀,再把酒曲均匀地撒在糯米上,然后用勺子翻米,让米和酒曲混匀……最后找个盖子把缸盖严实,等着发酵。”黄美煦指了指放置在自家角落里的一口黄色大缸,对我说:“拌酒曲一定要等糯米凉透,不然酵母菌就活不下来,酿的酒又酸又臭。”他热心地向我传授这门酿酒技术的精髓,毫不吝啬。

  黄美煦拿手的另一门技术,是利用糯米酒,制作老酒汗,与糯米酒相比,后者更为珍贵——约百斤糯米酒醅只能蒸提出二两老酒汗。

  黄美煦把封装在塑料瓶里的老酒汗递给我,“你闻闻,香得很!”手中的老酒汗晶莹剔透,我打开瓶盖,凑到鼻尖一闻,一时,米香醇芳、酒香四溢。“这酒好吃,喝一口嘴里都是香味,你喝上两口,就打个酒嗝。”拿着一瓶自制的老酒汗,他满脸骄傲。
  
  延伸阅读

  酒汗
  糟烧或糟烧酒,是黄酒过滤后的酒糟经再次发酵, 并经蒸馏得到的蒸馏酒。
  煎酒过程中,酒精的挥发损失约0.3-0.6%,挥发出的酒精蒸气经收集,冷凝成液体,称为“酒汗”。酒汗可用于酒的勾兑或甜性黄酒的配料。

  酒醅
  酿成而未滤的酒。酒醅是白酒的工艺术语。固态发酵法酿造白酒时,窖内正在发酵或已发酵好的固体物料。

  酒曲
  是酿酒用的“发酵粉”,是酿酒开始必须添加的,酒醅酒糟是酿酒中产生的。

  本报记者彭 洁  

    来源:台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5-30 10:44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5-30 12:17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5-30 15:28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5-30 17:02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5-30 18:46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5-30 20:04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5-31 14:38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5-31 14:43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5-31 19:54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1_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5-31 20:43 | 只看该作者 IP:天津市
好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6-1 09:48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
{:1_16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6-1 18:24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6-2 12:42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