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标题:
台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打印本页]
作者:
zhaoshunyou
时间:
2011-6-13 20:54
标题:
台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台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台州市环境保护局
(2011年6月5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发布2010年台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概 述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狠抓生态环保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局部区域有所改善。
二、水环境
■ 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0年全市五大水系和湖库89个监测断面,符合Ⅰ、Ⅱ、Ⅲ类标准的断面占59.5%;劣Ⅲ类水的断面占40.5%,其中劣Ⅴ类断面占18.0%;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的断面57个,占总断面数的64.0%。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略有变好:符合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数增加3.3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数减少5.6个百分点;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增加5个,即增加5.6个百分点。水体污染特征为有机型,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氨氮、总磷、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等。
椒灵江水系 Ⅰ~Ⅲ类水断面占89.6%,整个水系中86.2%的断面水质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主要位于永宁江的江口断面,定类因子为氨氮、总磷。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金清河网 50%的断面水质属劣Ⅴ类水,整个河网中79.2%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等。与上年相比,水质较大改善。
玉环河流 Ⅴ~劣Ⅴ类水断面占57.2%,71.4%的断面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主要污染指标除了氨氮、总磷外,还有特征污染因子六价铬。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变差。
三门河流 Ⅱ~Ⅲ类水断面占87.5%,水质优良,整个河流中87.5%的断面水质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主要污染河段是善岙蒋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溶解氧。与上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
椒北河网 属Ⅲ类水的断面占75%,75%的断面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与上年相比,水质明显改善。
湖泊与水库 93.3%的水库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的水库,其水质超标项目为总磷。水库富营养化状况以中营养为主。临海东湖为Ⅴ类水,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饮用水源 我市28个建制镇以上城镇饮用水源地中,除秀岭水库外,其它27个水源地水质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要求,占96.4%。按达标水量计,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4.4%,主要原因是6月份长潭水库pH值超标。
■ 废水排放情况
2010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9510.3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5708.7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3%;生活污水排放量13801.6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共排放28125.5吨,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9742.9吨,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8382.6吨;氨氮共排放2623.6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893.5吨,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1730.1吨。
■ 措施与行动
一是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0年全市共有9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和1家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建成运行或试运行,日处理能力达56.85万吨,年度新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428个。2010年椒江污水处理二期、温岭大溪、坞根、上马、玉环滨港等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9万吨/天,温岭松门、泽国、玉环漩门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临海污水处理二期、天台污水处理二期、路桥滨海、仙居横溪、白塔、三门沿海污水处理工程动工建设,椒北、黄岩院桥、临海白水洋、温岭箬横、新河等污水处理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天台污水处理厂除磷改造全面完成。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活动,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台州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和椒江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投入试运行,温岭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投入运行,市区、临海、玉环等地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开工建设。
二是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年共完成196家企业废水达标整治、28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和565公里河道疏浚清淤。工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关停了一批重污染企业,加快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和临海、温岭、玉环、三门等地电镀园区建设。
三是加强污染全过程控制。通过环保执法、限期治理等法律、行政手段,不断规范工业企业环境行为。推广工业企业废水治理设施第三方委托运营216家,提高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率和达标率。推行以总量控制为基础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开展排污权交易。加强400家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运维管理,初步实现了污染物排放的实时动态监控。加强水质自动站运行管理,随时掌握河流水质动态变化。认真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强化各级政府保护河流水质职责。
四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2010年新创建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4个,开展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提高饮用水源地应急防范能力,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加强了饮用水源地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特别是库区上游及周边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落实长潭水库库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1800万元。
三、海洋环境
■ 状况
2010年,台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点位共设12个,监测4期。我市海域水质无机氮超标最为严重,活性磷酸盐有较大的超标面,化学需氧量也存在少量超标现象。环境功能区水质均为超四类,比上年降低4.8个百分点。
■ 措施与行动
一是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为防治海洋污染,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十二五”期间海洋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我市启动了海洋环境保护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至2010年年底,已形成了规划的征求意见稿。
二是进一步加强涉海工程环境监管。2010年,我市认真组织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全市共核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件8个,组织召开海洋工程听证会5个,围填海海洋工程环评听证率达100%,同时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海洋环境监测计划,积极开展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生态补偿措施,维护海洋系统的生态平衡。
三是积极推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台州大陈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保护区总体规划通过审查,重点开展了保护区的监视监测,全面掌握保护区保护对象的变化情况和保护区生境状况,日常管护工作正常开展。玉环披山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前期申报工作逐步展开,目前已完成保护区科考工作和保护区规划报告的编制工作。
四、大气环境
■ 状况
2010年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持平,属良好水平,但市区等的化工恶臭污染仍时有发生。影响我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各项主要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是首要污染物。各类污染物的时间分布规律是:第一、四季度污染重于第二、三季度。
二氧化硫 全市SO2年均值为0.020mg/m3,与上年持平。7个城市的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060 mg/m3);其中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和仙居县达到国家一级标准(0.020 mg/m3)。全市日均值达标率为100%。
二氧化氮 全市NO2年平均值为0.024 mg/m3,与上年持平。7个城市的年均值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0.040 mg/m3)。全市日均值达标率为100%。
可吸入颗粒物 全市PM10年均值为0.079 mg/m3,较上年上升0.002 mg/m3。7个城市的年均值均达到国家PM10二级标准(0.100 mg/m3)。全市日均值达标率为96.2%。
酸雨 近年来,我市酸雨始终处于较严重的水平。2010年全市总体水平属中酸雨区;降水pH年均值为4.58,比上年上升了0.02;平均酸雨率为91.6%,比上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7个城市的pH年均值均小于5.0;市区、玉环、天台、仙居酸雨率在95%以上,其中天台达100%。
■ 废气排放情况
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含电厂)为25309.7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4551.7吨,生活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量758吨;烟尘排放量6582.4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5856.4吨,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726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309.0吨。
■ 措施与行动
一是推进二氧化硫减排。加强锅炉脱硫设施建设。2010年新建35吨以上热电燃煤锅炉脱硫设施1套,4-20吨工业锅炉脱硫设施11套。加大淘汰力度,全面关停台州发电厂6台135MW机组,淘汰了一批小锅炉。加强重点能耗企业分级管理,发展循环经济,推行节能节电措施,控制非电用煤量的增加。
二是推进工业企业废气达标整治。玉环华能电厂脱硝工程顺利推进。突出抓好医化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装备提升、末端废气深化整治、有机溶剂总量控制等工作。椒江外沙岩头化工区深化整治年度186个项目基本完成,建成恶臭在线监测点20个,临海、黄岩、天台等地开展医化行业废气整治。椒江完成废塑料行业整治,解决了废塑料乱焚烧问题。开展了温岭制鞋业、玉环家俱业、仙居工艺品业、三门橡胶业整治,新建了一批有机废气治理设施。
三是开展机动车排气治理。完成15个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建成5个机动车尾气监测点。启动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工作,2010年累计发放机动车环保标志达1000多个,淘汰黄标车1519辆。开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椒江、临海城区建成投用了一批站点。
四是继续加强对扬尘的控制。强化城市交通运输和工程施工过程的防尘、抑尘管理。
五、声环境
■ 状况
2010年,我市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区域环境噪声 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面积计权均值为55.5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属轻度污染。93.4%的城市面积处于46~65分贝声级范围内。除市区外的其它6个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值均低于55分贝。生活和交通噪声源是城市的主要环境噪声源。
道路交通噪声 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路长计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7.0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属好;路长超标率为23.6%。7个城市的交通噪声值均控制在70分贝内。与上年相比,全市交通环境噪声平均值下降了0.9分贝,路段超标率降低了8.8个百分点。
功能区噪声 各功能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全市功能区定点噪声平均超标率为26.6%,比上年降低1.6个百分点。夜间噪声超标情况重于昼间。在各功能区中,以4类标准适用区的夜间噪声质量相对较差,超标率为43.8%。各功能区按噪声超标率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4类标准区(31.3%)>2类标准区(28.1%)>1类标准区(21.9%)>3类标准区(8.4%)。
■ 措施与行动
加强对第三产业噪声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夜间建筑施工审批程序。同时继续实施城区机动车辆“双禁”等措施,控制道路交通噪声。
六、固体废物
■ 状况
201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45.8万吨,综合利用量为240.0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7.6%。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4218.7吨,综合利用量为10654.9吨,处置量为13265.2吨(其中送往集中处置场处置量为11222.1吨),贮存量为481.7吨。全市共处置医疗废物4365.4吨,处置率为100%。全市进口固体废物总量210余万吨,主要为以回收钢铁为主的废五金类电器、以回收铜为主的废电机、以回收铝为主的废电线电缆及少量废塑料和废纺织品等。
■ 措施与行动
一是阶段性完成污染土壤修复任务。根据《台州市固体废弃物拆解业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控制实施方案》分别落实了温岭、路桥两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项目的资金,工程招投标,科学实施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完成了1.25万平方米路桥区山后村变压器市场示范点和4千平方米温峤镇桐山村示范点第一阶段修复目标,达到居住地土壤质量标准,通过了省生态办组织的现场验收。
二是不断夯实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加强固废业务培训,举办全市医化和电镀行业近200家企业固废专管员培训班及全市乡镇以上卫生院分管院长培训班,增强产废单位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危废监管力度,开展全市医药、化工及金属表面处理业的专项排查和46家重点危险废物产废和处废企业专项检查,立案查处4家违法企业,要求11家企业落实整改措施,严格危险废物输运企业的资质审查,确保道路运输环节的安全,逐步建立台州市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名单制度。
三是进一步深化进口固废监管。加强对定点企业全过程监管,进口固废定点企业实行入运申报信息化管理,严把进货源头,提高货源品位,对139吨不符合要求的进口废物予以退运,并加大考核频次,严格总量控制。加大场外拆解打击力度,部门联合出动执法人员3700多人次,开展专项行动57此,查处案件61件,有效遏制场外非法拆解反弹趋势。加快推进“圈区”建设:完成2000多亩道路填渣和场地平整及施工用水、用电的接入,引导45家企业已明确入基地,其中1403亩土地已挂牌出让给13家企业,4家企业进入平面设计报批阶段。
作者:
zhaoshunyou
时间:
2011-6-13 20:56
七、辐射环境
■ 状况
2010年,无涉及放射源的环境安全事故发生,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均未受到人为的放射性污染,辐射环境总体安全。全市有放射源单位40家,射线装置使用单位223家。全市共有移动通信基站3611个,500KV输变电站3个,220KV输变电站22个,110KV输变电站90个。工、科、医电磁辐射单位61家。
■ 措施与行动
一是严格辐射行政许可。使用放射源单位持证率达到100%,射线装置单位持证率达到100%。全市242家电离辐射单位,已现状评价或验收的单位237家,验收率达98%,通过规范行政许可环节提高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意识,完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
二是强化辐射安全防护管理。通过规范审批、发证、转移和验收等各个辐射监管环节,对重点辐射工作单位进行定期监测评价,开展全面系统的辐射安全执法检查,并对问题单位和重点单位进行跟踪落实,保证辐射安全。继续加强辐射工作单位的硬件建设,所有的放射源单位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在线巡检系统,每个放射源处于动态安全监管之下,同时放射源单位建立台帐管理。开展辐射应急预案评估和演练。
三是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加强对移动通信基站和输变电工程的审批把关,并对完成投入运行的输变电项目按规范组织“三同时”验收,确保电磁辐射项目合法运行。同时密切关注电磁辐射的动态情况,积极调处电磁辐射信访。
八、自然生态环境
■ 状况
耕地/土地 到2010年底,我市实际耕地面积为288.3万亩,实际标准农田保有面积为297.53万亩。大力实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耕地28715亩,连续1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根据全省第四次遥测资料显示,全市共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72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19%。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54.14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451.28平方公里。
水资源 2010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39.6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53.7%。人均水资源量2047立方米。产水系数0.68,产水模数146.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全市13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6.80亿立方米。全市总供水量为19.53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为19.53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亩均346.3立方米。水的有效利用率为14.0%。全市总耗水量为10.03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51.3%。生活用水量2.62亿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为286.3立方米。
森林资源 全市森林面积8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3%,林木绿化率61.5%,森林蓄积量1879.42万立方米。与上期相比,森林面积、蓄积分别提高0.8%和62.9%。
生物多样性 全市森林生态系统复杂,生物资源丰富。森林植被分为13个植被类型、83个群系、108个群丛。有木本植物91科,320属,881种,其中有15种属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森林昆虫19目,199科,1558种;有列入国家和省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重点兽类30种、鸟类380多种、爬行类21种、两栖类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种、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3种,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0种。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3207公倾;自然保护小区34个,面积11.2万亩;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0个,面积25.8万亩;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
■ 措施与行动
一是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进一步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规划审查、预审制度及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把实现耕地、生态公益林林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平衡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有效推进,2010年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5.54万亩;营建生物防火林带112公里;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130个,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29个、建成省级森林村庄12个,500多个村庄启动了绿化建设;35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措施得到全面落实,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优质林分面积达到262万亩。绿色通道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国省道边坡复绿工程4.2万平方米,国省道绿化更新完善15公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面推进,完成12家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100%,创建绿色矿山5座,有效促进了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是持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先后开展了代号为“春季行动”、“冬季行动”的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和“侦破森林火灾大会战”、“禁种铲毒”、“集中猎捕成灾野猪”等专项行动,有效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切实维护了林区社会治安稳定。
九、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2010年,我市在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上狠下功夫,全面完成年度及“十一五”减排任务。全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2.81万吨、1.16万吨,较2009年分别下降3.37%和1.22%,较2005年分别下降17.35%和19.01%。
工程减排 按照污染减排“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的总体思路,全市共确定减排项目26个,其中化学需氧量减排工程22个,二氧化硫减排工程4个。椒江污水处理二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10万吨/日)投入运行,温岭大溪等25个省市级中心镇污水处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全市共新建截污管网328.4公里,新增污水处理量4.39万吨/日,新增削减化学需氧量3030吨。
结构减排 通过结构调整,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并促进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装备、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水平。2010年全市“以新带老”削减化学需氧量7540.8吨,削减二氧化硫511.1吨。加快医化、造纸等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椒江外沙、岩头医化企业结构调整,关停、搬迁三门医化企业9家,整治3家;关停造纸企业4家,整治3家;关停食品罐头生产线2条。
管理减排 按照《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减排核查技术细则(试行)》和《浙江省火力发电企业二氧化硫减排核算技术细则(试行)》等有关要求,对全市污水处理厂和热电厂实施全面监督考核和台账管理。2010年全市污水处理厂总体达标率91.4%,较2009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全市热电企业脱硫率稳定在60%以上。
十、环境管理
“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 认真实施《台州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方案》,全面通过了考核验收。2010年完成路桥、温岭拆解区域土壤污染修复试点省级验收,完成了台州经济开发区、临海经济开发区、玉环经济开发区、仙居工业园区等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温岭制鞋冷冻业、玉环大麦屿经济开发区、仙居工艺品行业、三门橡胶业、临海电镀业、玉环家具业等6个市级重点区域和椒江洪家废塑料行业整治。
生态系列创建 深入开展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9个、省级生态县(市)3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78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107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市级生态村1277个。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出台2010年度创模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创模任务和创模重点工程,集中精力解决主城区化工恶臭污染、市区内河水质改善、城乡垃圾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印发《台州市2010-2012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台州创模2010-2012年要大力实施八大行动共30项工程、近60个项目的重点任务。2010年,开展市区主要河道“河长制”试点工作,重点实施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及搬迁关停、截污管网建设及精细化截污、河道疏浚清淤综合治理等工作,并禁止市区建筑泥浆水和畜禽养殖污染物直排河道,基本实现市区所有平原河道水面全面保洁。
农村环境保护 全面推进全国、全省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清洁家园、和谐乡村”行动,按照“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家园。2010年,全市共完成村庄环境综合整治396个,完成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428个,新建垃圾中转站20余座,建立垃圾清扫保洁队伍的行政村覆盖面达95%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90.5万亩,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7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6.5%,有机商品肥推广使用量比上一年提高7.2%。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促进了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产业层次。2010年,全市共审批项目1426个,其中报告书103个,报告表927个,登记表396个,项目投资总额为722.17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1.488亿元。全市共否决污染严重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98个,有力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全市应执行“三同时”项目为646个,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646个,“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环境执法和来信来访 2010年全市共查处各类环保违法案件718件,罚款金额达2916.08万元。全市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5785件,同比下降3.74%,其中涉及废水污染的1510件、废气污染的2907件、噪声污染的1268件、固废污染的147件、生态污染4件、电磁辐射污染47件及其它污染150件,信访案件处理率达100%。
环保产业和科技 2010年,全市环保产业单位数95个,从事环保产业的职工有3517人,环保产业年收入3.51亿元,环保产品年销售收入3.01亿元,环境服务年收入4315万元,环保产业年利润4903万元。全市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产品数6个。2010年我市环境科学学会会员获台州市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开展有机和恶臭废气污染防治技术攻关,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信息,探索最佳治理技术,完成多项省环保及市科技课题研究。
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2010年,全市共有各类环境保护机构65个,年末实有人数493人,其中高级职称51人、中级职称122人、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42人。台州市本级环境监控中心达到地市级环境监控中心建设标准。9个县市区都已建立监控中心,其中8个县市区已达到县一级监控中心建设标准。
环境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有新的突破。进一步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在市级主流媒体发表稿件610余篇,播出稿件105篇,开设专题节目60余期,在各类媒体开设“我们身边的低碳生活”等多个专栏并开展大型新闻活动。积极参与“迈向生态文明——浙江生态省建设成就展”宣传活动,被省环保厅评为“突出贡献奖”。通过开展各类面向社会的大型活动,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首次联合宁波、温州两地跨区域开展“甬台温生态文明建设行”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六•五”宣传纪念活动。加强对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的指导和支持,指导协会顺利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积极发挥环保志愿者的作用。开通“环保动车组”网络论坛,加强媒体和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监督,主动做好舆情应对。继续推进绿色系列创建工作,新创建了省级绿色学校15个、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3个、绿色家庭20个;市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8个。
作者:
黄岩老扁
时间:
2011-6-13 22:14
老赵你辛苦了
欢迎光临 黄岩论坛 (http://bbs.0576q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