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标题: 富山古今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2 13:02
标题: 富山古今事
    富山乡——地处黄岩最西部的括苍南麓,与温州永嘉接壤,河流以半山岭头沿伸山脉为界,岭之东北水流黄岩永宁江,岭之西南水流永嘉,是楠溪江支流——东臬溪的发源地。
  说起富山,不得不说在公路开通之前连接黄岩永嘉的唯一交通要道——黄永古道,古道从宁溪的岭根村开始上山,至富山的半山村分为左中右三道。
  左道从半山的金家庄分路,上猪姆坑岭,经葡萄坑,外金,白岩下等地到永嘉的云岭乡和楠溪江盆地——鹤盛,东臬等处。
  中道从半山堂往田岙岭方向延伸,经田岙,牛头岗,南正岙头后直插永嘉的山区重镇——张溪等地。此道虽过南正岙头后人烟稀少,并要多次翻山越岭,却也是三道之中往温州永嘉城区方向最直线也最好行走的道路,因此去温州楠溪江下游的人大多走这条道。
  右道直上半山岭头,经马鞍山,直路,决要沿岩交界处后,既可顺溪而下到达永嘉的深固坑,屿后,石陈,毛竹,下潘,张溪,岩坦,岩头等村镇,亦是通往永嘉西北部大山各处村庄的最隹路线,如著名的偏僻深山的代名词——王山,道济,碧油坑等地,经过永仙黄三县交界的大寺基就是仙居县的山区。
  综合而论,三条支道难分主次,只是到达的地方不同而已。如今,随着拱沿线公路的开通,古道已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大部份都已荒废,那口口相传的民谣中所感叹的“十里牛头岗,好后生走黄胖。十里直路洋,好后生走叫娘”的情景。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能是用来回忆和怀古了。[size=6
   事实上,富山以前不叫富山,不同时期叫法也不一样,最早的叫法是黄岩县靖化乡宁溪里十一都,后来称为岭上乡。直到合作化时期才改为富山,一直沿用至今。过去,因地处大山之中,洋下人[山下人]一直无视村名的存在,统称这一带叫山头,这里的人也自然被称之为山头人。在他们眼里,仿佛和洋下人不是一个人种,往往被他们所蔑视,甚至被称为“山头陌老”。[意思是没有进化,头脑不发达的人]。这还不算什么,还有更难听的:‘山头人不如洋下狗,有吃无吃平路走’等等,不过,山头人也不视弱,也常常用同样的话还击他们‘洋下人不如山头狗,有吃无吃番莳干由你吼’[吼,方言:吃]。不过,解放后随着山区生活条件的提高,特别是大饥荒时期,因山区有番莳等粗粮足以糊口,许许多多的洋下人都来山区要饭,并有不少女人嫁到了山区,山头人被蔑视的状况才得以改善。
  现在,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环境优美的山区成了许多人的向往之地,无论是城里人或洋下人再也没有看不起富山人的了,富山成了好地方呢。[待续]

QQ图片20221102124837.jpg (293.23 KB, 下载次数: 15)

QQ图片20221102124837.jpg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2 13:15
富山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有着说不尽的古今故事,和风土人情,作为土生土长的富山人,很想让大家多多了解富山,特借黄岩论坛这块宝地说一说本人对富山的一切所知。,如有愿意了解富山者,且听我以后慢慢道来。也希望知道富山古今故事风土人情的有识之士,常来发贴指正。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2 13:21
另,贴中图片,系网上借用,如原作者不允,请告知即删。
作者: 浅蓝色De    时间: 2022-11-2 19:21

作者: wangbin57721    时间: 2022-11-3 08:22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3 15:07
富山探源
富山的历史,可能是地处穷乡僻壤的原因,在过去的所有史籍中很难找到确切的记载,何时开始有人居住?曾经有过什么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一切都无从知晓!只能从某些碑记和传说中捕捉到一些历史的影子:
  据说:清朝靖南王耿精忠造反时,曾把富山的田岙村作为大本营,并在此驻扎,后在半山岭与清军大战,血流成河,因遭到惨败而逃离。
  据说:八百多年前,南宋大诗人戴复古从黄岩城里出发,到宁溪,经岭根、半岭堂、半山、马鞍山、决要、进入永嘉的张溪、[也有可能走的是经牛头岗,南正岙头至张溪路线]到岩头,过温州,后至江西。虽然我们不知道他途经富山时曾在何家歇宿?也不知道曾有什么感想?是否大发诗兴?但他的那首:“夜宿田家”的诗句里肯定多多少少有些富山的印象在: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不是吗?如果把这想像成他身在富山途中的感慨也无不妥吧?总之,无论如何,戴大诗人的这次黄永古道之行,肯定是给古道上的富山添加一种特有的诗风灵气,足以让富山人一代代地去品味。
  据说:东晋大文学家,大诗人,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在任永嘉大守时,游遍温州的山山水水,楠溪江的上上下下更是无不到达,他曾经登上李家山村后高峰望海岗一览众山少,[因他登上过,后人亦叫此山国师山]他曾经留宿苍基寺,为苍基寺取名题词,并留下许多美好的传说。
  据说:宋代理说家朱熹亦和苍基有着不解的渊源,苍基求签用的签诗就是朱熹所作,正因如此,所以传说十分灵验,且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使得温黄平原一带的老百姓特别信奉,来往不绝。
  以上这些故事,或许真有发生,或许只是后人的附会,真真假假,早已无从考证,但富山的历史因此而厚重!因此而攸长。
[待续]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4 11:36
看一个地方的历史是否久远,大体上和村落形成的时间有关,村落的兴衰史基本就是当地的主要历史。富山各主要村落的形成时间,就连当地人也云里雾里知道的极少。笔者所知并有依据的,来得最早的只有决要村周氏[那时不叫决要,叫木勺],依据是苍基寺碑文记载,苍基寺始建于东晋,矩今约1500多年,而始建者是决要周氏,这说明周氏早于这个时期就居住在这里。另据决要陈氏族谱记载,决要陈氏先祖是于宋代从永嘉芙蓉移居此地,至于其他各村,到目前还没发现与决要同期来此或更早的依据。笔者从各村人口规模及各姓氏来源地分析,大部份村庄的先祖都约在清代中前期时,来自于永嘉的楠溪江的中下游地区,如马鞍山,北山,后岙的徐氏来自枫林,半山和岭头的金氏来自于岩头,决要和兰田的陈氏来自于芙蓉,张里的张氏来自张溪,李家山英山等地的李氏来自于云岭鹤盛等地,以及西岩的周氏和田岙的潘氏也据说来自楠溪江畔。这些以为的其他村庄,有一部分来自黄岩方向,也有部分笔者无闻。总之,从现在的村庄格局来看,大部分的祖先都是楠溪江顺流而上的,时间约在三五百年之间。
  值得思考的是在不少的深山僻岙中,尚有许多前人屋基遗址,并有不少开垦过已荒芜的土地痕迹。也许唐宋之前亦有人家居住,那也可能只是零零分散散的,没有现在这样规模的,并且早已消失,无从查查考了。
[待续]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5 14:41
富山名胜
  富山地形貌似在山顶之上,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的确是山头无疑,然而,虽然海拔不低,却是一块方圆十来里的山区平地,且四周有千米以上的高山重重围绕,犹如城墙一般牢牢地拱卫着这中间的各个村落,也许是造物者考虑到此地高处不胜寒,又在其间安放了几个小山丘,用来遮风避寒。从而形成了各村落之间既相通又相隔的自然格局。每村风光各异,自有千秋,且村居建筑既有小桥流水般的江南韵味,也有依山而筑的苗寨风情,仅就此而言,虽不敢说是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说是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地倒也不为过的。
  然而,在过去,这优美的环境尚不足以让人留连忘返,而真正让富山远近闻名的却是南正顶,苍基寺,大寺基等几处名胜。有人不禁会问:南正顶,苍基寺都属温州,大寺基也不归富山,与富山有什么相干?这的确可疑,就是富山人也难解其中奥秘。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和以前的行政区划不断变更有关,也许原来未分彼此,本属一地,不然,苍基寺怎么可能是决要周氏始建,并一直以来是主要管理者?南正岙头寺院也是如此,一直由黄岩这边人在管理,而温州那边人原来参与极少,况且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大多来自台州地区,温州那边杳杳无几,二处地方无论是香火及资源一直依附于台州,依附于富山,而富山人也一直把这两地当成自己的神山乡寺来看待,从无懈怠。至于大寺基,因与富山紧靠,且是必经之地,所以外面人亦当成富山了,大概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吧!就此原因,谁能说南正顶苍基寺大寺基能和富山分得开呢?
[待续]
作者: 1157781166    时间: 2022-11-5 21:13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6 14:16
南正顶
  到了半山岭头,就可以看到一座耀眼的高峰,高峰上的一座庙宇建筑也楚楚入目,那就是名闻台温的南正顶。从富山街驱车到黄永交界的南正岙头,约就在七八公里之间。
  南正顶出名原来因顶上有一个石洞,传说是齐天大圣取经回来后的居所。洞中有一眼清泉,泉水特别清净凉爽,而且一年四季之中,无论干旱洪涝,从不断流,也不外溢。因此,被人们认为喝了就眼清目明的圣水,还说能治百病呢,所以,许多上山之人,回去时都想带几壶回家尝尝。
  传说的力量是无限的,经过人们世世代代的传说,南正顶的知名度越来越广,也越来越神,神话的故事越来越活灵活现,打动了许多老百姓的心,特别是温黄平原一带的老百姓,更是视若神明,顶礼膜拜,信众何止成千上万人,可说是成千上万村。佛教建筑从原来的只有一个山野小庙,发展到现在遍布于山野的许多寺庙建筑群,大都是他们出资修建的,他们的信仰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笔者举一例也可佐证:文革时期,有一年夏天,几个月不下雨,造成极度干旱,农作物频临绝收。老百姓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祈雨活动,要到南正顶上取龙求雨,可当时正是反迷信的极端年代,岂容这些迷信活动发生,搞这些活动的轻则批判重则坐牢,谁敢顶风作案?但路桥那些对南正顶齐天大圣的极度信仰者已经对什么后果都不管不顾了,组织起一支上万人的取龙队伍,头顶烈日[因祈雨忌讳不能戴帽],大多脚穿草鞋,从路桥出发,浩浩荡荡向南正顶行进,沿途宁溪富山的革委会[当时的政府名称]曾准备出来阻劝,但当看到这陈势后,可能是觉得势不可挡,也能产生同情,也就不闻不问视而不见了。说也奇怪,在他们取龙回到宁溪的路上,本来是晴空万里,烈日高悬,突然是乌云密布,转而大雨倾盆。这是巧遇吗?这真说不好,要说的也只是他们的虔诚和南正顶的的吸引力。
  如今的南正顶,兴旺程度可说是前所未有,特别每年的六月初一,传说是齐天大圣的生日,是日,人山人海,车满为患,有时甚至只有停车在三五公里外再步行才能到达,沿途要是没有交警的指挥,简直是过步难行了。
  至于南正顶的风景和许多传说,网上有许多的记述,山人就不一一细说了
[待续]
作者: 有话就说    时间: 2022-11-6 20:28
佛国胜地/苍翠山云居禅寺编辑于2010-5-28 15:58阅读(119)

评论(4)
转载
分享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
更多
上一篇|下一篇:瞧瞧这些开车的女...
“上刹祗园隐翠窝,召提胜景赛婆娑;人间净土果然少,天下名山僧占多。”云居禅寺,又名苍基寺,坐落在苍翠山之中,它身处深山冷岙,四周群峰环抱,深壑峡谷,清流叮当有声。雪藏在远离市井尘嚣的郁郁苍翠之中,展现了一幅深邃而神秘的佛家画面。四邻八方永{嘉}乐{清}仙{居}黄{岩}善男信女接踵而至,虔诚朝拜,它无疑是修心净土,佛国胜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云居禅寺,山高林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它蕴含峨眉之清凉,衡山之烟云。更有传说中的观音大士,大慈大悲,有求必应。招致香客云集,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不知何时何人所作的一首诗,它包藏了此山此寺的神妙之处。“苍山迢迢白云间,九龙滚滚道不凡。西北天空浮碧水,东南炊烟送青岚。层台高处立田寨,峻峭之下卧奇岩。唯有观音慈悲法,木鱼声中飘佛帆。行至山门前见一青石龙壁,上面雕琢着二龙戏珠。两边立着一对威武的青石狮子。山门柱上有一副楹联,上联;“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四望云山邻佛境”下联“移樽迎素月情怀浩渺长从梵韵悟禅机”山门右侧早期曾设“更衣亭”供香客进香朝拜时更衣沐浴所需。不过时过境迁更衣亭现已不复存在。还有传说更衣亭旁是有一棵五色树的,可惜我辈无缘一睹芳容了。约二十来便是二门了,门上写着“云居禅寺”四个大字,两边门柱上有一对楹联,上联“云居碧岫佛在灵峰括苍万重山风清月朗”下联“赋严谢公诗雄朱子胜迹千秋事鹤泪龙呤”。一语道尽了此处的地理风情及名人墨客来此造访的踪迹。《谢公,谢铎,号祭酒。台州温岭人氏。明永乐年间官至二品,国子监相等职。告老还乡之后一次来到黄岩亲戚短住,有缘结识了前来化缘的当时云车禅寺住持成忠和尚,他几次进山看到寺院破破烂烂,后就用皇后送他告老的一箱白银交给了成忠和尚,叫他建造大雄宝殿,并将寺院改名为云居禅寺。朱子即宋朝理学大师朱熹,他功成名就之后天下各地请他讲学,一次他从福建来到黄岩,住在九峰某一夜得梦只见自己心脏病发作痛苦万分,突然见一白狐仙姑到来对他说能医他之病,她将自己的胆给了朱熹吃了,然后说自己的千年道行已失,要去黄岩西乡“苍基堂”拜观音为师。之后变成一白狐跳窗而去。朱熹一觉醒来只见大汗淋漓,并无苦痛。次日遂寻访西乡苍基堂,几经波折终于到达,只见果有一寺里面奉着观世音菩萨,朱熹礼拜捐助之后,回到黄岩后来为云居禅寺作了绝世之作,签诗。供香客求签之用,现还保存着好多好多》沿台阶而下,见有一块近年所立云居禅寺简历的石碑。旁边还排列着各个年代香客资助的名录石碑。跨步就是天王殿,放眼就见那笑容可掬的弥勒佛,给人一种一切烦恼和不快都会烟消云散的感觉。背面而立的是韦驮菩萨,只见他手执降魔宝杵,威严无比,担任着守护寺里诸佛的重任。两边立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甚是威武。 过天王殿就是进大雄宝殿的院子,安放着一个大型的灯山和一个金属铸成的特大香炉,供香客烧香点烛之用。大雄宝殿只见雕梁画栋,五彩缤纷,古香古色,更有那雕琢着盘龙榔柱上的两付楹联格外显眼,一对是“慈光普照炉烟不断千年火,福泽预祈祀事常存一片心”另一对上联是“暮鼓晨钟警醒尘寰名利客”下联是“佛号经声唤回苦海梦迷人”折射了佛教上宏佛道,下化众生的博大精神。进入殿内只见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端坐中间,她端庄而慈容的神态给人一种亲善感。左右各立骑着青狮白象的文殊普贤。在她身后上方端坐着释迦牟尼,药师如来,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她前面立着跟随她一起得道成仙的财善龙女,仿佛随时待命听候菩萨的调遣。两边塑着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他们尽忠尽职地拥戴着普渡众生的观音大士。中间一张雕刻精细的供桌上摆满了鲜花和果品。佛龛两傍还有一付清光绪年间的楹联,上联“真如由寂光显现煌煌宝相耀金河”下联是“法身假功德庄严闪闪祥光凝碧汉”不知出于何人之手无从考证,可见愚意之深。大殿左右两侧边上一边设放着一面足有一米大的大鼓,一侧挂着镇寺之宝铜钟,这铜钟是清乾隆皇帝游雁荡山时,寺里住持闻声求旨而来的。上面还刻满了当时铸造此钟情况的文字。 大雄宝殿拾级而上,便见那气概不凡的大悲殿,在右侧厢房内塑着一尊神像,他是开山祖师周昌一,相传是决要人氏,他曾功高劳苦特此立像纪念的。大悲殿里立着一座高十来米的千手千眼四面观音。两边立着观音菩萨化身的三十二形,神态各异,每逢善男信女求男求女之间际,必来此殿虔诚礼拜,听说很灵的,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如今,在众僧人们的努力下,寺院面貌焕然一新。寺里不停筹划,打算修缮及扩展观光景点,使香火不断旺盛,佛号经声永远回荡。阿弥陀佛。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6 20:49
无尘山人 发表于 2022-11-6 14:16
南正顶
  到了半山岭头,就可以看到一座耀眼的高峰,高峰上的一座庙宇建筑也楚楚入目,那就是名闻台温的南 ...

尊敬的版主先生,您好,我的有关南正顶的加贴,原来本在9 楼的,不知为什么跑到3楼了,这样一来顺序乱套了,别人看不懂了,麻烦您给改回来好吗?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8 16:10
有话就说 发表于 2022-11-6 20:28
佛国胜地/苍翠山云居禅寺编辑于2010-5-28 15:58阅读(119)

评论(4)

谢谢朋友加贴介绍苍基寺,文章叙述很全面也很精致,不失为介绍苍基寺的一篇好文。很赞!
谢谢!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8 16:36

苍基寺铜钟铭文云:"大清乾隆乙卯年阳月日立,温州府永嘉县伍十二都东社二图七里云居寺师祖成道、本师宗误、住持广法、师弟广星、徒宇福募化建造铜钟。

解释一下铜钟铭文:大清乾隆乙卯年,即1795年,阳月,即10月。温州府永嘉县伍十二都东社二图七里,各朝代的行政区划名称各有不同,这是清乾隆时的行政区划名称,那时行政区划是省,府,县,都,社,图,里。都社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或办事处,,图相当于现在的村,里相当于现在的小队和村民组。七里就是现在苍基的那时地名。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12 21:13
大寺基
  要说大寺基,当从括苍山脉说起,括苍山脉系武夷山余脉洞宫山延伸而来,处浙江中东南部,地跨丽水、青田、缙云、仙居、永嘉、临海、黄岩等县域,是灵江和瓯江的分水岭,最高峰当属缙云大洋山,海拔1500多米,其次是临海米筛浪,海拔1380米,但不知为何?许多人都把米筛浪当作括苍山主峰,事实上无论从山势地形来说,还是从位置高度来说,感觉总有些牵强,或许是因米筛浪声名显赫,或许是括苍山景区主峰和括苍山脉主峰彼此混淆所致,反正是笔者学识有限想不明白,[这大概与地处台州地区中心的黄岩火车站改为台州西站,而偏居一隅的椒江站反成了台州站,是同出一辙吧]。不要说缙云大洋山不服气,就是地处括苍山腹地,永仙黄三县交界处的大寺基也不免暗自嘀咕。
  大寺基古称尘山,大苍山,因其根基雄伟,分脉广阔,民间称之为台温二府的山娘[意为此山孕育了台温二府],山娘之说是否名符其实?且看山脉分布及走向,或可找到答案。看吧:其北接大洋山,西连大青岗,东脉从白峰尖一直延伸至黄岩马鞍山才止;南脉经上潘尖,四海尖,直到温州市江边;东南之间另出一脉,经南正顶,望海岗,延伸至温岭与雁荡乐清;且又是永宁江和楠溪江及灵江上游永安溪支流朱溪河的发源地。能不能可以说:灵江以南,鸥江以北,尽在脚下呢?而且在括苍山脉的众多支脉的高峰中,有那峰是三县之界?有那山峰为三江流源?有那山脉的延伸地域如此广大?民间的“山娘”之说,确也有些道理。
  以上所说的是大寺基指的是大寺尖周围的整个区域,[这一带的统称]而真正的大寺基就在大寺尖的一个小小盆地中,这里原来有一个宋代古寺,叫做普光寺,据说寺院很大,旺盛时僧众有五六百之多,后来因故荒废,空留遗址,大寺基的地名由此而来。现在的寺院,是永仙黄信众共同集资于近年所兴建,取名叫做“万福寺”,虽然此寺名有尘缘未净之痕,和原来的普光寺相比少了不少禅意,但据说现住持法师原是大学教师皈依佛门,学识渊源,且书法极好,着实为寺院增光不少,现在香火很旺盛。
  这几年来,大寺基兴旺无前,人流不息,其中东亚山庄功不可没,许多人都因东亚山庄而来,可惜近年已被拆除,现在最能提起大部分人兴趣的,也可能只有还在不停地转呀转的大风车和龙缠岩的传说了。因此,路过富山的车子和行人也大不如前了。
[待续]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14 12:27
小寺基
许多人只知大寺基,却不知还有一个小寺基,大寺基在富山之西,而小寺基在富山之东,两山遥遥相对,山名亦大小呼应,古时大寺基称大苍山,而小寺基叫小苍山,后来大寺基因有古寺基而得名,小寺基亦然,可能是和大寺基相比因为规模不大而谓小吧?小寺基顶上,原有一个长约一公里中间最宽处约二百来米的船形天然湖泊,名叫仰天湖,现在已垦为田地。旁边有一座古称小苍山现叫望海岗或国师山的高峰,海拔约在1100米以上。虽然这山名气不大,却有不小记载表明山水诗鼻祖东晋永嘉太守谢灵运曾登临此地并作《登永宁江源头望海》诗,诗云:‘开春献初岁,白日出悠悠。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策马步兰皋,绁控息椒丘。采蕙遵大浦,寒若履长洲。白华缟阳林,紫虈晔春流。非徒不弭忘,览物情弥遒。萱苏始无慰,寂寞终可求。’至于此诗所作地的真伪,众说纷纭,难以定论,只当传说吧。
  关于谢登小苍山的路线及山峰,亦是说法不一,一说“灵运赴永嘉太守任时,途经黄岩时,登永宁江源尘山,作此诗于次峰小苍山之巅,因诗题《登永宁江源头望海》,此峰因此得名望海岗。”也有说是他沿楠溪江而上游玩时所登,还有说是他本想登大苍山[大寺基]因迷路而登小苍山[小寺基望海岗]。总之,时至今日,历史烟云,早已消散得无影无踪,只有那不同版本的传说让人猜想罢了。
  至于望海岗上风景如何?笔者亦未去过,且不述说了。听说小寺基正在开发,将来有可能也成为一个登山的好去处,且就拭目以待吧!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15 08:25
富山大裂谷,现是旅游区,我就借用一篇网上文章供大家欣赏吧:

地质奇迹 富山裂谷

中国日报网
2022-10-01 15:10
中国日报网官方帐号
关注
6000万年前的山体崩塌,在浙江省黄岩区富山乡境内留下了大裂谷,并造就了国内罕见的冰缘地貌、山崩地裂地质遗迹。这里谷深洞幽、怪石嶙峋,俨然一幅奇妙的地质画卷。

从富山亭逐级而下,沿途风景宜人,山黛青青,竹林茂盛,目光所及,满眼的绿色和青翠,清风徐来,万竹掀涛,堪称“避暑胜地”、“天然氧吧”。
拜金台下,裂谷寻宝是这一段极具特色的“险境”。进入石屋,通往裂谷深处的道路极其简易窄小,往往需要侧身才能通过,场景与《盗墓笔记》中的部分场景非常相似,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其间的谷底暗道宛如地下迷宫。
除了令人拍手称奇的地质旅游资源,大裂谷中“盗金谷”的故事传说,也是吸引游客慕名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民间传闻,东瓯王曾藏金银珠宝于富山大裂谷,千百年来,世人争相入谷寻宝,“盗金谷”由此得名。文人墨客的《盗金谷记》,更为富山大裂谷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裂谷内不仅生态环境优良,而且奇石异洞,巨石翻滚,美不胜收。跌宕的飞瀑、染壁的青苔、撑天的巨石,以及时而回荡山谷的鸟啼虫鸣等,无不令人神思遐想、忘返流连。
一路上,摩崖石刻随处可见,“自然奇观·人间仙境”尤其醒目。这些摩崖石刻有的状物写景,有的寓理明志,无不内涵深刻,意蕴深远,值得反复玩味。

从大裂谷出来,一座有着“梨花古驿”之称的古村落出现在眼前。村道蜿蜒,小桥流水,古老民居错落有致,青砖灰瓦,透着古风遗韵。漫步其中,恍若穿越到另一个世界。(文摄/罗学成)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16 16:38
富山人物,还看今朝

在不了解富山的人们的印象中,富山很不起眼,就是穷乡僻墙而已,“外来潮”时,有许多从云贵川来的女性嫁到富山,当她们从岭根开始上山后,看到面前是一派崇山峻岭,山谷抖峭,崖高林密,道路倚岖的景象时,不少人寒心骤起,悔恨交加,痛哭流涕,好在到达半山岭头时,眼界豁然开朗,见到另一番景象,她们的心情稍稍才得以平静。她们的这种体会,即使现在初到富山的人们,估计也相差不大吧。不要说是一般人,就连晚清京畿道掌印御史,山东、陕西、湖北、河南道监察御史,民国初温州总督,且学识渊博,清正廉明的徐定超也曾不以为然,在他黄岩回永嘉枫林并到富山访亲路经半岭堂时,曾也发出:“岭上无大地”的感概,但在到达马鞍山时,印象顿时改观,面对宗亲时又有了另一番赞许:“山中出人才”。
  的确,正如他所说,自古至今,山中人才辈出,遍布各行各业。远的不提,就在近现代就有许多风云人物:如早期的共产党人戴元谱就是富山人,他发动的打盐廒暴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黄岩来说是前所未有,他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胆略和勇气,也体现了富山人的顽强拼搏精神,可以说是早期是富山人的杰出代表。就现在政界而言,原省公安厅付厅长的陈——,省总工会副主席戴——,原某区县检察长法院院长叶——都是富山的骄傲,而其他乡镇主副职的多不胜举,暂且不列;医学界更是人才济济,路桥中医院外科主任王梦华,台州一医外科主任梁卫东,五官科主任徐金标,院桥医院副院长梁克荣都是医疗领域的领军人士,也是富山人有求心应的真正乡贤;教育界可说是“园丁”满天下,有多少富山籍教师简直是数也数不清,仅在城区一带各学校担任校长副校长及老师就比比皆是;至于工商界,虽还没出现全国全省及全区首富,但也有许许多多的中小企业和商铺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山鹰物流公司的李荣富,济南浙江商会的许邦军在台州地区名声都不小,并在某些方面很有影响力。——————
  总之,现在富山在各方面及各行各业的人才很多很多,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多!
[待续]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17 16:35
无尘山人 发表于 2022-11-16 16:38
富山人物,还看今朝

在不了解富山的人们的印象中,富山很不起眼,就是穷乡僻墙而已,“外来潮”时,有 ...

     笔者交际不广,加上长久在外,对富山的众多风云人物了解不多,以上所说的几位,事实上只是富山人才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就连大名鼎鼎的的现任某某区区长牟——及曾任过台州林特局长的戴天寿老先生都忘乎笔下,可见孤陋寡闻。
    说起戴天寿,岂止是富山的明星人物,就是在黄岩路桥一带也很有名望,他是富山公社成立后直至文革时的原富山公社书记,由于任职时间长,在解放后至文革的这段历史中,他是最主要人物,这一时期富山的社会变革及各项建设都和他分不开,虽然后来调任大寺基林场书记及林特局长而离开富山,但同样受到富山百姓的欢迎和尊重,用德高望重来评论他实不为过。
  至于军界文学界,别以为富山无人,只是稍微差些。虽然现在确实还没有将军,但校官还是有那么几位的;虽然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文人,但在宁波鄞县担任文联主席的徐海蛟等青年作者正在拙起;青年画家徐海荣的画已近逼真,也有望成名;任南京书法协会理事的潘朝鸣已为富山争得书法的一席之地,且还有戴震伟等的书法也很不错,正在不断上升;不止这些,还有许多研究生博士生正在成长——————富山将来,也必有文人!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19 14:00
任何地方,有好人也有坏人,还有亦正亦邪人物,富山亦不例外。像解放前的北山翁维法[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大岙胡俊卿[国民党县党部秘书长],外坦周老兴[国民党中级军官],半山许览生[国民党军官,岭上乡乡长]等都可说是亦正亦邪人物。以阶级阵线而论,他们是站在共产党的对立面,属于反动势力,如果以事论事,他们为国民党卖力,反对共产党,欺压百姓肯定是不可否认的,要是说他们是坏事做绝丧尽天良之辈,倒也有些偏颇,可以说还有些天良未泯。如翁维法在任上时就有过营救共产党人的义举,使几名面临处决的共产党人得以获释。胡俊卿周老兴等没被惩处而平安回家,大概得益于他们没干过什么大坏事吧。就是那时富山的土皇帝许览生,[原富山公社政府所在地就是他家宅院],他勾结各方势力,抓壮丁派捐税,欺压百姓,为恶不可否认,却也并非一无是处,而和戴元谱后的富山主要共产党人翁维英周小妹等有着一种说不清关系,要不,在他死于安吉后,周小妹岂会背他尸骨回家呢?何况七八百里路程全靠步行的。黄永古道原来的燕窝岩至平岩头路段是从河溪南的阴边经过,不但要几个来回,而且临崖傍溪,路面高高低低非常难走,尤其是下雨之际,更是无法通行。为了改变路况,许览生和田岙小傲仙等人为首,发动了富山民众,把路道改成从燕窝岩直上平岩头,从而改变了这一路段行路难的境况,方便了所有行人。这工和在现在看来算不了什么,但在过去还是非常不容易的,现新旧路基还在,有意者可一看便知。————
[富山也有恶人篇待续]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28 12:52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28 15:11
无尘山人 发表于 2022-11-28 12:52
**** 该帖被屏蔽 ****

富山恶魔
至于富山出过多少什么样的恶人,早期的已无从知晓,总之,最残忍危害最深的莫过于解放前后时期的梁焕育,卢有保,小奶妹等。
梁焕育,富山双坑人,何时出生?为何为匪?具体不祥,只知是土匪大队长。[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留下的残余势力及土匪组成的队伍“浙南反共游击纵队”]据不完全统计,被他亲手杀死的农会干部和无辜民众就达七十人之多,最可恶的是他杀人的过程花样百出,手段十分残忍,如本地附近的英山吴小忠被其活埋;吴家岙陈宇就是被其用毛竹夹死;外坦符连法妻被剥光衣服绑上石头浸死溪坑;李家山李计来用尖刀刺了十八九刀而死,李家山李华恩割掉耳朵剌穿喉咙;直路李某某正在田中干活,被他们当作活靶来练枪法,被活活打死。他们完全丧失了人性,把杀人当游戏,以杀人为乐,把人折磨得越痛苦他们就越快乐,如“割耳穿喉”“飞天吊”‘放脚筋”“铁丝系锁骨”等等毒刑更是家常便饭,想玩就玩。当时的山区百姓对他们真的既恨又怕,整天提心吊胆,凡事小心翼翼,真的是民不聊生,就是小孩不听话啼哭,只要说一声梁焕育来了,就立马不敢做声了。
  梁焕育横行于括苍六县之间,为恶之多,为害之广,真的是罄竹难书,但恶人必有恶报,只是迟早而已,正象书上说的: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1950年秋,当梁焕育逃到南正顶下的坑头村,躲进一家房里时,解放军和民兵冲了进去,要是平时他肯定会开枪射击,解放军和民兵的牺牲在所难免,可就在这时,他两手发抖,连枪都不敢开了,只有乖乖举手投降。有人说可能是南正顶的齐天大圣看不下去了,给他施了定身法了,事实上是被解放军的气势吓倒了,才不敢反抗的。
恶人终究没有什么好下场,梁焕育就是例子!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1-29 11:50
贴中有很多错处
说了这么久,今天对全贴翻看一下,发现许多错误处,如错别字:“也不视弱”[示弱],“正在拙起”[崛起];话语错误,如:徐定超对宗亲说的话:“山中出才人”也有人说应该是:“此处有高人”。错处肯定还有许多,主要是笔者学识有限及不够认真造成,敬请读者原谅并多多指正!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2-1 18:36
双坑战事

双坑村,别看是个偏僻之地,在过去,村里的财主却是众多,其中有个财主人称小七相,[那时马安山洋[黄家洋]的农田基本上都是他家的],他有钱有势,并在黄永一带很有名气,于富山的那个时代来说,可以说得上是大财主了。
  世人都说财富好,但财富并不代表就是安宁,也不可能就此永远高枕无忧,特别在那不大太平的年代,到处匪霸横行,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或许因财丧命,或许祸从天来,财主的日子也并非就是特别好过,是好是坏?这就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和修为了。
  小七相,为人如何?修为如何?因不知不敢妄议,只知那次发生在双坑的大战和他有关,可又不知是因为和谁相争?或且是得罪那方势力所致?反正那周老板带领的数百之众的是奔他而来。
  大概在晚清或民初时期[具体时间暂无考证],的某一天,一支五六百人的武装队伍从温州方向而来,过田岙村后,上山直插马鞍山的高丘自然村后,直奔双坑,到达双坑,又直奔小七相家。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队伍,是是换作一般的人早已魂飞魄散,屁滚尿流,不知如何应对了。但小七相毕竟是见过不少世面的人物,面对强敌,依旧慎定自若,看不出有丝毫慌乱,只见他满脸堆笑,拱手相迎,请坐喝茶。客套之后,笑脸相问:“大佬光临,不知所为何事,如有什么吩咐,肯定尽力办到”这周老板本来是满脸凶光,一言不发,见老七相说话这么客气,也就说话和气起来:“本次前来,本想杀你全家,今见你是个识相之人,也就不忍心要你性命了,可是出几千大洋当作路费还是要的,你看如何?”小七相听后毫不迟疑地马上回应说:“这是小事,应该的,应该的,只是家里没有这么多现银,我派人去城里去取,你就在我家等个天吧好吗?”周老板想想也是实情,这个时候,谁家里会藏这么多现银呢?反正等等无妨,谁能奈我何?于是就满口答应了。
  小七相即刻杀猪把席,宴请周部人员,晚上酒足饭饱之后,各各按排住宿,招待得非常的热情周到。见此情景,周老板已十分满意,又仗着自己人多势众,料想无人敢来阻扰,也就安心睡下。
  谁知小七相在闻到消息时,就已早早派人到黄岩请救兵去了,热情招待只是缓兵之计,也不知其与官府有什么交情,真的请到了几百人官兵队伍,于快天亮时到达双坑。随即开展攻击。
周老板及周部所部人员,做梦也想不到小七相会来这么一出,防备过于疏忽,加上睡中惊醒,不知就里,不免手忙脚乱,那里阻挡得了官兵的猛烈攻击,只得四散奔逃,官兵当然也不肯放过机会,乘胜追击一路猛打,周部人员死伤无数,特别是逃向村后棺材岩方向的周部人员,死伤最为惨烈,因棺材岩地形是悬崖峭壁无路可走,也就是说是条绝路,这一拨人员自然就成了活靶子,岂能逃脱?
  周老板有个侄子,也在队伍之中,据说打仗非常勇猛,是周老板最得力的助手,当他退到双坑岙头时,停了一下,细听枪声,发现枪声都是从村子周围的山中传出,而村里的动静不大,他由此断定对方官兵还在村里的肯定不会太多,大部份都到周边追击去了,于是,他即刻带领的仅在一起二十多人边打边冲,以猛虎下山之势重新打进村子,加上他们枪法精准,官兵那是他们的对手,一下子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在此同时,那些原来被打散的周部人员,听到村子里枪声大作,知道已经开始反攻,精神为之大振,也展开了非常猛烈的反击战,形成了里处夹攻的战术格局,到这时,官兵队伍也就只有挨打的份了,不得不向黄岩方向逃窜,周部取得了完全胜利而告终。小七相一家,好在早就逃逸,不然,周部岂肯放过,最后也就是只烧了他家房屋草草收兵回温州了。由于走时扬言,还会再来,在过后的一段时间,小七相和相近的几户人家,那里还敢居住在家,只好搬到别处躲避了。
  笔者评,此战虽已烟消云散,但其中的许多教训值得后人探讨,若如果小七相不用缓兵之计,是不是会是另一种结局?若如果周老板不是那么自信过头,会不会招致伤亡惨重?若如果小七相是一无所有的穷人,会不会有此大劫?若如果没有周侄子的拼死相博,能不能挽回战场败局?怎么多的如果连在一起,足以引人三思,发人深省!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2-5 12:27
摘录一篇网上文章
戴元谱率领西乡农民打“盐廒”
2018年09月28日 11:29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戴元谱

 打“盐廒”斗争骨干会议旧址——仓基寺

  戴元谱,富山乡半岭堂村人,他率领西乡农民打“盐廒”的故事至今被人们广为传颂。

  1927年夏,戴元谱从浙江六中毕业回乡。当时他家有15人,日子过得十分艰辛。1928年春,戴元谱迫于生计,只好在本村村校教书。正在这时,他的老师、原六中校长、共产党员戴邦定回家开展党的活动,向他灌输革命道理。接着,戴邦定在半岭堂村建立了黄岩西乡第一个党支部。

  1929年春,黄岩西部因上年春旱秋涝,又加上虫灾,以致早、晚稻几乎无收。可这时,官商垄断开办“盐廒”,并贴出布告,强令群众改吃“官盐”。“盐廒”以低价进、高价出的手段,使食盐价格一下子上涨6倍,其他物资也随盐价而飞涨。

  在城乡民愤沸腾之时,中共黄岩县委书记曹珍(石瑞芳)认为这是组织农民武装暴动的有利时机。于是,县委决定:派乌岩区委委员戴元谱到西乡发动群众,尽快组织一支农民队伍。行动以“打‘盐廒’”为口号,目的是要迫使反动当局取缔“盐廒”;并进而进攻县城,捣毁反动政府。

  4月初,戴元谱在家召开了打“盐廒”筹备会议。会议决定:东南乡负责筹集200支枪,进攻县城东门和小南门;西乡筹集100支枪,进攻西门和大南门,两路同时夹攻县城。为了加强武装力量,戴元谱到永嘉县石陈村与当地农民武装首领潘希堂(又名潘小麻子)会晤,争取他参加打“盐廒”战斗。4月12日,戴元谱在苍基寺召开西乡骨干分子会议,潘希堂也带领20余人到会。为便于指挥,成立总指挥部,戴元谱为总指挥,翁维英为副总指挥。参加行动的群众按地域编成三个大队。4月14日下午,暴动群众有的挎着火药枪,有的扛着长矛大刀,纷纷聚集到半岭堂村。浩浩荡荡的队伍,在高呼“打倒‘盐廒’”的口号声中向县城进发。沿途群众有的拿起棍棒刀枪,自动加入暴动行列。

  第二天,队伍从宁溪出发,四方群众又大量参加,还未到县城,队伍人数已达3000多人。正当队伍在五洞桥附近加紧做攻城准备时,西门外一间民房不慎失火,烈焰冲天。南路一见火起,以为是攻城信号,即向南门守敌发起攻击,顿时枪声大作。戴元谱见南门战斗已打响,情况紧急,只好率领队伍提前攻城。暴动的农民们呐喊着冲过五洞桥,向西城门猛攻。但由于敌人早有准备,加上守敌武器精良,火力凶猛,暴动队伍无法靠近。南门守敌也居高临下拼命用火力封锁住大道,潘希堂和农民们虽然勇猛顽强,但未能冲入城门。结果,在敌人疯狂射击下,10余名群众当场倒在血泊中。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为避免更大伤亡,在县委指示下,暴动队伍撤出了战斗。

  轰轰烈烈的打“盐廒”暴动虽然失败了,但这次暴动是黄岩党组织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公开的武装斗争,它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黄岩县政府,迫使他们解散了“盐廒”,取消了“官盐”。

  1930年,戴元谱和戴大夫一起,在葡萄坑村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游击队,参与攻占了乌岩的战斗。红军游击队遭到国民党武装的“围剿”,戴元谱在全省被通缉,到上海等地暂避。葡萄坑游击队被迫分散隐蔽。后来,他又重返永嘉,找到仍带领少数部队坚持斗争的雷高升,在雷部担任连长。1932年5月23日,国民党让假降的雷部集中在永嘉岩头东宗,突然向他们开枪捕剿。戴元谱持枪拒捕,跳出墙外,被敌人枪杀在稻田地里。

  196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批准戴元谱为革命烈士。1978年3月,由黄岩县人民政府拨款,将烈士的遗骸由永嘉岩头“十八坑”内迁葬于富山乡的双坑桥头。

  (中共黄岩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2-7 18:53
蒋享周攻打葡萄坑,游击队马鞍山大胜
  打盐廒之后,戴元谱在岭上组织了一支武装[后人称为游击队]参加人员有潘三妹,潘元宝,潘老三,戴昌茂,徐老招,黄小仙,牟老法,李华乾,翁维英等人,同时结交了黄家山,决要,下潘,石陈等多支地方武装[后人说红军游击队],各支武装虽平时各自活动,但一旦有事,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那时岭上有民谣说:“半岭堂戴元谱,带兵三十多。麻面元谱相,挎支木壳枪”就是对当时情景的描述。
  1930年,胡公冕回家乡永嘉组建红军队伍。准备于3月9日,在永嘉黄皮寺召开成立“浙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大会,戴元谱带领十一名队员准备去黄皮寺赴会,当经过本乡后岙村时,本想向后岙地方势力借支军号以装军威,可是,非单没借到,反而受到奚落,并在背后朝天放枪示威,戴元谱等人那能忍受得了这种挑衅,就不去黄皮寺回到葡萄坑,并寻找机会向后岙人展开报复行动,在每逢宁溪市日的时候,派人到猪姆坑岭脚的猪姆坑桥头,看到后岙人就抓,连抓二人后,后岙方面也就慌了,即请北山财主老七相出面调停,经协商,定于9月11日晚上在老七相家双方到场讲和。
  谁料这一消息被家住马鞍山的国民党侦探黄某得知,就去乌岩告密,黄岩县长江恢阅得此情报后,即派蒋享周带领县团防大队及乌岩省防军共80余人到北山围剿,妄图一举消灭游击队,活捉戴元谱。
  其时,戴元谱等正在马鞍山北山一带活动,此时正巧红十三军李寿庆戴珊带领50余人到了葡萄坑,戴元谱闻信也就没时间去讲和了,即回葡萄坑与李寿庆会面。就在这时,收到了国民党军要来围剿的情报,戴李二人临危不乱,即刻商量对策,一边派人去决要,下潘,黄家山等地通知各路武装队伍前来增援,一边进行战斗部署,决定由李寿庆部坚守戴元谱家,并以军号指挥,戴元谱等十几人埋伏在猪姆坑岙头和岙里进行伏击,并由徐老招站在下架头蜂桶岩上观察敌情,等待国民党兵的到来。
  9月11日拂晓时分,蒋享周带领的国军部队到达了马鞍山,与侦探黄某见面,得知戴元谱已去了葡萄坑,蒋享周一听很生气,随即给了黄某两个耳光。此时的蒋享周不甘就此回去,决定要到葡萄坑继续围剿,后在黄某的指点下从马鞍山上桥头上山,经张家山直奔葡萄坑。
  当到达葡萄坑的下架头时,天已初亮,放哨的徐老招望见国军已经到来,立即鸣枪报信,已经在附近山上埋伏多时的戴元谱等人,随即开枪迎战,并击倒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士兵,即刻大战展开,一方凭着人多枪多,火力十足,一方凭着地形熟悉,运动自如,战场形成了僵持局面,几个小时打下来,还是胜负难分,其间戴元谱家房屋被烧,葡萄坑村民也有死伤,蒋部似乎稍占优势,战场形势不容乐观。正在这时,由兰田梁老应,外金潘希仁,黄家店王天禄带领的增援队伍已经赶到,立即在前山开枪参战,此时,黄家山武装也到了外金前山,他们且边打枪边向葡萄坑跑步前进,顿时,枪声军号声响彻云霄,蒋军见此感到不妙,料定已无胜算,早已失去斗志,只得下令原路撤退。
  蒋享周所部官兵退到马鞍山时,已经疲惫不堪,就在马鞍山路廊和傍边观音堂停下休整,没料到葡萄坑参加战斗的游击队伍已经随后追来,追击队伍又在上坑岙头兵分三路,一路从马鞍山桥头方向在桥头泊向路廊射击,一路从小路直插路廊对面山坡开展攻击,翁维英等另一路从庙下堂直奔岭头庄永灵庙进行阻击。蒋军只得仓皇应战,那时路廊边观音堂前有一棵大杞椤树,蒋军就依靠围墙的边角和杞椤树作掩护展开还击,这时的游击队士气高昂,加上胆大枪准,周部虽然也顽强抵抗,但毕竟人在异地,情况不明,那里是游击队的对手,打没多久就被打死二名士兵,一时军心大乱,继续下去搞不好就会全军覆没,蒋享周只好选择撤退,可是根据当时情形,如往半山岭头方向撤,又怕游击队在半山岭头埋伏,于是就选择了往外坦口方向往黄岩溪退却,可前头队伍刚到山嘴头时[现徐存长房屋处],遭到了埋伏在岭头庄永灵庙边的翁维英等的迎头痛击,一梭子弹射来,打得先头官兵昏头转向,乱作一团,这时又有一队人马从直路方向[现医院外]打来,蒋军再也不敢往外坦口方向撤退,于是先头人员纷纷向东井岙方向逃跑,后面队伍就地上山,向破基后门方向撤离,这一部分人员有的到东井岙与先撤人员会合,从外坦和尚岙经张里过晚岙岭,向黄岩溪逃跑,有的沿破基后门山岗走,经双坑西岩英山于蒋岙下山后回黄岩。据当地目击者描述,当时他们逃跑时的样子十分狼狈,个个拼命逃窜,大概都在恨爹娘没给他们多生两条腿吧。而此时的游击队伍不知什么原因,倒也没有进一步追击,蒋军才不至于全部被歼。
这一场战斗,以游击队全胜而告终。
注: 以上战斗故事根据宁溪镇出版的{宁川记忆}中的记叙和当时事件经历者回忆而整理。
待续

QQ图片20221205155735_副本_副本.png (622.28 KB, 下载次数: 12)

QQ图片20221205155735_副本_副本.png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2-16 11:47
路廊往事
   
古代的路廊,是建在古道节点上的供来往行人歇脚休息的地方,同时也是人们躲风避雨谈天说地传播消息的最隹场所,过去有句老话叫做“路廊头听白话”,说的就是那时路廊中的场景。黄永古道富山段的路廊要算半山堂路廊和马鞍山路廊最为热闹,因都处在古道的分路处,来往行人特多,故而歇脚闲谈的也就特多,于是发生的故事也特多。
  路廊故事多,一时说不完,就说一个发生在马鞍山路廊的故事吧:
  传说很久以前,马鞍山邻村有一个富家独子,仗着父母的百般宠爱,特别调皮捣蛋,把村里弄得鸡飞狗跳还不够,还常常来到马鞍山路廊寻开心,调皮捣蛋,寻寻开心倒也是小孩子的天性,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这小孩何止如此,偏是恶作剧花样百出,越玩越离谱。时而跑到路廊边水潭,向行人拔水玩耍,时而爬上路廊的横梁,看见有人经过,就在人家头上吐几口唾沫。即使如此,人家也是看在小孩的分上,不想与他计较,最多就是只说他几句算了,可这小孩反倒以为别人拿他没办法,更加有持无恐。
  有一天,小孩正坐在横梁上,远远看见一个和尚向路廊走来,顿时想到了一个更剌激的玩法,等到和尚走近,立马就拉开裤裆撒下尿来,把和尚弄得个满头满脸全是尿,十分狼狈,大家以为这下可有小孩好看的了,可这和尚不怒也不恼,反而满脸堆笑地夸起小孩来:“真好,真好,俺本来头上痒痒的,这尿一浇,现在一点也不痒了,这小孩真有聪明,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的。”同时竖起了大姆指,还从怀里掏出几颗糖来塞给了小孩。此后,和尚连续来了三次,遇到这既好玩又有糖吃的好事,小孩肯定不会放过,也就又吃了三次糖,也次次受到了和尚的夸奖。从此之后,小孩的胆子也就越发大了,到横梁上拉尿便成了他的最好玩的游戏。
    有一天,有个疯子手拿竹棒来到路廊,小孩又拉下尿来,惹得疯子哇哇大叫,手脚乱舞,这下小孩更来兴致了,又是一泡尿撤了下来,这下疯子惹急了,一棒向小孩戮去,正好戮在小孩的两个蛋蛋上,“哇”的一声,小孩顿时从横梁上跌了下来,昏死过去,后经抢救,命虽保住,可是已经成了太监了。    直到现在,人们一直还没想明白,这和尚是真的对小孩好呢?还是在害他呢?
  总之,无论如何,有时表面上的好,未必就是真好,可能就是致命的毒药呢!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2-12-21 12:50
十九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富山武装斗争
自从早期在岭上的共产党主要活动者——戴元谱于一九三二年在永嘉岩头被诱杀后,好长一段时间内,岭上原参加组织的人员大多与台州的共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有的从此隐退,有的成了自我发展的地方势力,也有的与永嘉方面的党组织接上关系,继续进行武装斗争。如翁维英,周小妹,陈老东等参加了原永嘉欧北县委书记胡锦缄和原红十三军人员汪瑞列领导下的“屿北武工队”,并一直坚持在永仙黄山区一带活动,且无数次与当时的国民党军及地方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搏斗,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品味的斗争事迹。如1935年伏击处死永嘉国民党民团团总戴象帅,1944年伏击处死岭上乡付乡长某某某,1940年深入虎口,于溪口戏院当场击毙戴象帅之子续承民团团总戴凤显。沉重地打击了当时国民党和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也深得民心,从而推动了当时的中共地下党在岭上地方有了一定的发展,,,,,,,,,待续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3-1-4 11:13
许道学,原联岭乡半山村人[现富山乡半山村],此人原系国民党军官,在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中有一定的人脉,在地方上也有一定的势力,是岭上地区最反共的势力之一。1947年12月,许道路学被任命为“黄岩西区六乡联防大队长”。此时的他觉得自己势大力壮,没有谁能阻止其在岭上为所欲为,根本不把当时在岭上周边活动的共产党浙南游击队放在眼里,并扬言要在多少时间内消灭岭上的共产党组织。当消息传到浙南游击队括苍支队时,激起了游击队广大干部战士的愤慨,决定拔除这颗毒瘤。12月22日凌晨,括苍支队独立分队队长潘田波带领10多名队员,扮作国民党县政府士兵,来到了许道学家,说要将国民党黄岩县县政府的公文当面交给许道学。早上刚起,正在刷牙的许道学信以为真,当即接过信件观看,正在这时,其中一个游击队员出其不意地一把抓住了许道学的喉咙,被锁喉的许道学那里还能动弹,被拖到门口,一枪爆头,当场死去。
,,,,,,,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3-9-12 12:06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3-9-12 14:40
富山围剿海匪的战斗
   1951年7月24日,盘踞在浙江近海海岛的国民党部队,组成一支装备精良很有战斗力的队伍,他们携带六0炮,三八式机枪,加拿大冲锋枪,手枪,卡宾枪,火箭筒,望远镜,等等精良武器,及压缩饼干等干粮,分成二个纵队,分别在浙江的乐清和温岭等地登陆,妄图在括苍建立反攻基地。
  老百姓一直称之为海匪的就是这支队伍。
7月25日,驻守在台温一带的解放军104师部队,在各地民兵的配合下对海匪展开围剿,打得匪军连连大败,四散逃窜,当一股海匪在解放军的追击下逃窜到富山时,富山和附近的永嘉民兵,即时投入战斗,其中李家山村民兵表现特别英勇,在一次战斗中就打死海匪十几人,并缴获长短枪十几支,后来被评为剿匪模范。
在富山的剿匪战斗中,最激列的要算在南正顶了,当时一股海匪在李家山村的戚府庙被打败后,向永嘉南正方向退却,当退到南正岙头时,发觉民兵从牛头岗方向追来,海匪凭着手中装备精良,想爬上南正顶山上,居高临下,给民兵来一个伏击,谁知,这时南正村的十几位民兵也已到达山上,见海匪上来,随即开枪射击,双方打得非常激列,但因海匪人多枪好,就战斗形势而言,南正民兵渐渐处于下风,于是退到南正顶齐天大圣洞中,等待增援,这时的海匪们也杀红了眼,更加气焰嚣张,对洞中展开猛攻,齐天大圣洞地处险要,是个一人把关万夫莫开的地方,加上民兵手上有枪,海匪要想打进来谈何容易,连续几次进攻都遭到失败后,海匪还是不死心,就爬上洞顶岩头,用手榴弹往下摔,可手榴弹也只是摔到洞口爆炸,根本伤不到洞里的民兵,几番下来都是如此,而海匪还是不甘心,想方设法进攻着,这时洞里的民兵,子弹基本打光,继续下去,能不能守住洞口已是很难说的了,但民兵们毫不畏惧,准备了许多石头,决心和敌人拼到再后。正在危急时刻,对面的的岙里角山顶上响起了枪声,解放军已经到达对面山头,并用机枪向海匪开始扫射,海匪见状,情知不妙,只好停止进攻,向永嘉方向退去,洞内民兵才得以转危为安。后来南正民兵被为全国民兵模范,民兵队长陈太轰代表南正民兵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民兵英模大会,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作者: 无尘山人    时间: 2023-9-12 14:47
无尘山人 发表于 2023-9-12 12:06
**** 该帖被屏蔽 ****

此贴为什么被屏蔽 ?不知问题出在那里?希望管理员明示指正!




欢迎光临 黄岩论坛 (http://bbs.0576q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