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标题: 黄岩茅畲:山乡处处皆诗意 [打印本页]

作者: 乘风    时间: 2022-9-9 10:42
标题: 黄岩茅畲:山乡处处皆诗意



白露时分,天气微凉,我们一行人直奔久违的黄岩西部山区茅畲乡。

山泉苔藓,古道绿荫,松涛鸟鸣……这里的老百姓,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长久的山居生活,让人梦想成为诗人或画家,用简洁而明快、朴素而纯雅的笔墨,勾勒出云淡风轻的闲适日子。

古道探幽

古道,藏匿于茅畲乡静谧的山水间。它们或傍溪依涧,或盘山越岭。昔日,这里是古代商贩的“云端丝路”,现如今,这里成为户外爱好者的“运动天堂”。

茅畲的东面有两条古道,直通沙埠、院桥和高桥三地。一条是“大礼岙岭”古道,从大礼岙出发,途经唐山王,直至沙埠;另一条是“沙埠岙岭”(茅畲岭或茅沙岭)古道,从上庄出发,途经下园,直至沙埠、院桥。

西面有三条古道。第一条是“平坑岭”古道,从西泉岙里,经过平坑,到平田乡里龙村等地;第二条是“响岩岭”古道,从平坑的龙潭背,经过鸟山的草鞋爬坪,到平田,到乐清;第三条是“船山岭”古道,从西泉广严寺,经过牛游塘,到平田和北洋等地。

北面有“杨岙岭”和“九寺岭”古道,经过杨岙岭头到林家桥,再经过九寺岭(九屿岭)到三官堂,最后去往黄岩城区方向。

当天,我们行走于南面的“温州岭”(又名台温古道、黄乐古道)。这是一条始建于宋代,穿越“时空隧道”而来的古道。它由黄岩茅畲通往温州乐清,系南北走向。它一分为二,一条始点是上横,途经山卡,最后到达乐清;另一条的始点也是上横,途经岭石犬,目的地是乐清智仁乡赵家辽等地。

我们脚下的这条古道,路面大约宽两米,由大小不一的天然块石铺筑而成。古道沧桑,草木葳蕤。石板路贯穿于葱茏绿树之间,满目尽是苍翠,路面有高有低、平仄不一。

古时候,这条山道沟通了黄岩与乐清之间的交通,也为两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古道,是古人翻山越岭、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它是人文坐标、文化载体,还是遗存的历史符号。如今,古道的文化、社会和生态功能日益凸显,不知不觉成为人们走向自然的通道之一。

“古道可以将景区串连起来,让人们走进森林,享受休闲旅游,让好风景成为村民好‘钱景’。”黄岩区农业农村局干部牟国满说,让古道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居民的时代记忆,让城乡居民通过走古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很有意义。

多年来,他与茅畲乡一些有志之士一道,发挥古道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动茅畲文化旅游、森林康养和体育运动等产业融合发展,希望用森林古道打通千山万岭的“经脉”,拓展共同富裕的“新通道”。

一条古道,见证了一方水土的变迁,还凝结了一代代人的智慧。

碧潭揽胜

“山因水而活,水因山更幽。”在茅畲,群峰高耸,峡河幽深,这些溪河或湍急奔腾,或流水潺潺,或欢歌细语。尤其是暴雨过后,无山不瀑,无水不奔。千山万壑,到处迸溅着瀑布的浪花,震荡着飞泉的涛声。

“扬波激石古澄潭,父老传闻灵圣涵,试问到今龙在否,祈施霖雨偏东南。”古有诗人曾雅集于“石门圣潭”,并以此诗写其美,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上横南岙口通往山卡村的山间古道上,途经普利古桥,看到桥下有一水潭,它就是“石门圣潭”。相传古时候,天旱之年,当地百姓会聚集在此处,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石门圣潭”总面积大约200平方米。它的中间有一道天然石槛,把两面石壁隔开,使之成为内外两潭。这两面石壁,看上去犹如两扇大门,故称“石门圣潭”。

沿外潭的石壁攀援而上,可到达石槛。站立在石槛上,潭内佳景尽收眼底。潭水清澈,潭底鱼蛙游动,水波粼粼。外潭两岸竹木郁翠,禽鸟低吟。内潭呈圆形,悬崖峭壁,高数丈,潭水深不可测,隐约可见水下崖底之洞穴。

在上方的内壁崖顶,一弘飞瀑奔泻而下,犹如万斛明珠倾入潭中。清光绪三十一年,有人在石门崖顶的岩壁上留下“石门圣潭,永禁毒鱼”的石刻。至今镌刻上面的文字,仍依稀可见。

石门上方的古道旁还耸立着一奇岩,叫“奕棋岩”。经过此处的游客,必定会驻足观望。它由上、下两块巨石叠合而成,犹如“不倒翁”,历经千百年风雨,依旧岿然而孤傲。

在“石门圣潭”的下方,建有龙王宫;潭的上方,则有天然的“龙桶”。传说“石门圣潭”的潭底有一洞穴,可通往乐清大荆的石门潭。

奇岩寻踪

茅畲四面环山,中为盆地。山卡村,就坐落于该乡海拔400多米高的山上。这里是抗元英雄牟大昌、牟天与抵御外辱、浴血奋战之处,也是“革命老妈妈”章学英送信的地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近年来,山卡村修建了7.5公里的山顶便道,修复了4公里长的温州岭古道,新建了“山卡关”仿古城楼,以及山卡革命纪念馆等一批旅游设施和项目,总投资500多万元。

新建的仿古城楼,总长度为53米、高7米,中间宽7米,两边宽3米,中洞高6.1米、宽3.1米,两边洞高5.9米、宽2.9米。

行走于城墙上方,我们恍若来到相隔千山万水的“山海关”。伫立于“山卡关”的城墙上,远眺高耸入云的眉山,只见有一孤峰突起,酷似古代美女的形体。峰以形名,呼为“石新妇”。看上去,“石新妇”头挽发髻,延颈削肩,俏丽俊美。遇云遮雾绕之时,峰石就更显得姿影婆娑。

当地人还为这一胜景编织了一个凄美的传说——古时候,一名新妇携丰厚的嫁妆,怀着对新生活的希望,从乐清老家出发,赴黄岩成亲。途经茅畲眉山时,惊闻丈夫要与他人成亲,新妇潸然泪下,两脚一软,在眉山上再也走不动了。后来,她就化成了一座秀丽的山峰。

在“石新妇”不远处,还有穿心岩。它拔地依天,宛若一道通天的门户。这一胜景,吸引着历代隐贤逸士、文人墨客前来探访游赏。

在眉山西巅,还有一具大岩座,远观如古时朝官的乌纱帽,高达数丈,因此人称“纱帽岩”,又称“幞头岩”。站立在岩顶上,可以远眺东海景观。

“诗者,天地之心也。”在茅畲山间,我们欣赏着一道道风景。那辽阔、无边的山水,引领我们去品尝诗境、体悟诗心、洞悉诗魂。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要始终保持一颗真实、善良和豁达的心,人生处处是风景,生活处处皆诗意。

来源:台州日报
作者: 浅蓝色De    时间: 2022-9-11 09:17
好一个 毛斜




欢迎光临 黄岩论坛 (http://bbs.0576q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