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标题: 澄江凤洋村:农旅融合“橘为媒” 产业振兴“文为脉”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岩百晓    时间: 2021-12-31 09:35
标题: 澄江凤洋村:农旅融合“橘为媒” 产业振兴“文为脉”


春看橘花秋尝果,澄江街道凤洋村是世界宽皮橘始祖地和橘文化发源地,有着1700多年的蜜橘种植历史。然而,蜜橘产业几经沉浮,也曾面临发展步伐缓慢、知名度下降等问题。

因橘得名,因橘而兴。近年来,当地坚持以党建引领,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挖掘橘源文化,开拓农旅融合新路径,把蜜橘产业做成了强村富民的“甜蜜经济”。

找对“支撑点” 产业焕发新魅力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水的味道、土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成就了黄岩蜜橘的味道。

每逢蜜橘成熟时节,站在中国柑橘博览园的空中栈道远眺,你会被一幅极其绚丽动人的画面吸引:一片片橘林如波涛翻滚,一颗颗金黄的蜜橘点缀其中,整个凤洋村都弥漫着酸甜的清香,美不胜收。

自古以来,凤洋村几乎家家种橘,房前屋后、坡地岸边,都种满了橘树。该村位于冲积平原,沙质土壤土层深厚,通气性好,加上江水潮涨潮落,种出来的蜜橘味道独特,以“色、香、味”三绝响誉海内外。

“忙的时候快递每天要发三四百箱,各个品种的蜜橘能一直卖到春节前。”凤来柑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德通告诉记者,这里的蜜橘在家门口就能销售到上海、北京等地。

虽声名在外,但凤洋村的蜜橘并非一直如此走俏。“很长一段时间里,种橘子没什么收入,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最冷清的时候,在村里走上一圈,看到的全是老人和孩子,橘园连片荒废,村庄日渐破败。”凤洋村党总支副书记彭华明坦言,几年前,橘贱伤农、病虫害侵扰、种质下降、种植方法不当以及临海、衢州等地柑橘产业崛起等种种原因,让凤洋村也经历过从风光到落寞的困境。

那段时间,怎么让蜜橘产业重振雄风,是彭华明一直放在心上的大事。自2013年12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起,这位面庞黝黑、说话大嗓门的庄稼汉,迅速带领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庄面貌逐步改善,村里的蜜橘种植也逐步恢复。

基础好了,机遇也随之而来。在2017年黄岩蜜橘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上,凤洋村承担起了“种植核心区”这一重任——面积500亩的省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就在村中。

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农事管理记录仪、水肥一体化机房……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凤洋村蜜橘的产量和品质也有了大幅提升。“我们的蜜橘以品质为重,每年大概能收入二三十万元。”橘农杨建荣乐呵呵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凤洋村坚持党建引领,让蜜橘产业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村民的收入也随之节节攀升。

瞄准“融合点” 农旅相依引客来

在茂密的柑橘林中,俯身观察可以发现,这里的柑橘树都种植在一个个小土墩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土墩,却是传承千余年的蜜橘筑墩栽培系统,去年成功入选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每到蜜橘成熟的季节,凤洋村的橘园总会迎来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一边享受着采摘的乐趣,一边赏美景、品文化,好不惬意。

“我们2013年的时候人流量只有2万多, 2019年人流量达到90多万!” 彭华明自豪地说。

瞄准文旅融合,凤洋村很快从一个远离城区的贫困村蜕变成了集橘园观光采摘、餐饮服务、农业体验、柑橘文化展览为一体的3A级旅游景区,逐步形成“农旅结合、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农旅融合产业格局。

在这里,几乎一年四季都有和蜜橘相关的活动:四五月份,橘花节;10月份到元旦前,柑橘采摘游;平时还有放橘灯、祭橘神等活动。

不但如此,橘文化元素也被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咏橘碑林错落有致、橘神雕塑飘逸有神、橘灯造型的路灯整齐排列;改造提升后的中国柑橘博物馆,是柑橘产业的文物史料、收藏、展示、保护、研究和教育中心,也是我国第一座以柑橘和橘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以橘命名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更有村民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整套以蜜橘为主要食材的菜谱。橘园雪景、十年陈皮鸡、橘花鱼……橘源农家乐的菜单橘味十足。“这两年我们村的橘子在全国都有名气了,我就摸索着做了一些与橘子有关的菜品,生意还不错,一年收入大概有十几万元吧。”不错的销量让橘源农家乐负责人王建军信心满满。

既要卖风景,更要卖体验、卖文化,正是党建引领的精准发力,那一颗颗小小的蜜橘才成了凤洋村的致富“金果”。

提升“幸福值” 乡村蝶变美如画

如果说,蜜橘产业是一个支点,那么它撬起的,除了蓬勃发展的农旅产业,更为凤洋村带来了一场美丽“蝶变”。

驻足在凤洋村村口,就能看到一条特殊的文化长廊。它沿路而建、以路为廊,包含了村史廊、民俗廊、励志廊等,并结合橘文化,展示了村规民约、村歌民谣等内容。

墙脚边,石砌的花坛里矮一串红、月季等花卉开得正艳,跟文化墙相得益彰,更显雅致。“这些都是彭书记和大家一起布置的,党员干部带着大家一起干,村子的环境大变样了!”村民彭玲萍感慨地说。

在凤洋村很多村民的眼里,给他们带来满满幸福感的是那条永宁江绿道。“以前这里一片荒地,现在桥造起来,两边树种起来,风景特别好。晚上这里最热闹,遛弯的、跳舞的,大人小孩都玩得好开心。”说起绿道,村民牟哲爱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还拿出手机给我们看他平时拍的照片,“这是玻璃桥这边,晚上灯亮起来好看吧?”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反过来改变了人。尝到绿色发展甜头的凤洋人,开始主动保护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从最早的垃圾随手随地扔,到有了垃圾桶后混在一起扔;从犹豫厨余、瓜果壳该放哪个桶到成为台州市垃圾分类示范点……在凤洋村,垃圾处理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实施垃圾分类过程中,该村发动村民收集等可腐烂的垃圾,经发酵处理后制成有机肥用于橘树施肥。

“现在我们村里的1000亩蜜橘,大部分都用可腐烂垃圾生产的有机肥进行施肥。算下来,每亩能为我们节省500多元的肥料钱。”彭华明说,有机肥种植的无公害蜜橘,口感比复合肥种出来的更好,很受游客欢迎。

村民彭建祖今年72岁,是个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亲眼见证了凤洋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凤洋村能够发展得这么好,党支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全村的党员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蜜橘变“金果”,如今的凤洋村农旅融合“橘为媒”,产业振兴“文为脉”,走出了一条“美丽生财”的好路子。

来源:今日黄岩




欢迎光临 黄岩论坛 (http://bbs.0576q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