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标题: 街头“织女”一针一线织出幸福生活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岩百晓    时间: 2019-2-18 09:56
标题: 街头“织女”一针一线织出幸福生活
一辆自行车、一把竹椅子、几个大收纳袋,这就是街头织补师傅们的全部“行头”了。在劳动南路孔园门口的大樟树下,经常往来于此的行人总会看见一群低头默默织补的妇女。很多人在匆匆一瞥之后,便遗忘了她们的存在。然而,这群普通中年妇女的一双巧手却拯救了无数受损的衣物。被虫咬的羊毛衫,被烟头烫坏的贵重大衣,开线的礼服……她们都能给补好。





做“织女”营生三十余年
1983年,刚满19岁的孙女士从沙埠镇嫁到了黄岩城里。“那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我觉得我应该去找一份工作一起赚钱来添补家用。”孙女士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街头有人做织补,她受到启发——以前在老家,自己学过几年绣花,当过一阵子的绣女,这可是她最擅长的!“再加上家里的大嫂也从事这一行当。”就这样,一把竹椅子,一个大布包,孙女士开始了她的织补生涯……
老孙告诉记者,自己第一天摆摊,直到傍晚才有个老妇人来补毛衣。“我用了整整一天来做第一单生意,也挣得了我平生第一笔织补收入——2元钱。”
织补是个精细活,靠的就是口碑,因此每一件活儿的质量都很重要。对于自己的工作,老孙有着清醒的认识。“刚开始好多顾客尝试着拿旧衣物给我补,一次补好了,有了信任感,就介绍给他们的亲戚朋友。”就这样,生意慢慢好起来了,老孙有时候一天收入一两百元。为了多接点活,她每天早出晚归,有时顾客要得急,晚上还得加班加点地赶,经常要忙到凌晨才能休息。
老孙说,这种活虽然不耗费体力,但连续埋头几个小时后,一抬头什么都看不见了。
“你给人家补好了衣服,人家高兴,自己也欢喜,所以苦点累点都不怕。”为了保证质量,一个指头大的洞,老孙得补上大半天;有时为了找到合适的配线,她会跑遍路桥各大批发市场。时间一长,光顾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百分之九十都是回头客,有的顾客还会大老远开着车过来专程找她缝补。
补过上万元的衣服  一摸就知用料如何
最近虽然是初春,但气温依旧不高,但老孙还是依照惯例早早地到达了自己的“工作地点”。她的工作时间非常固定,每天从早上九点一直干到下午五点,只要不是狂风暴雨,她从不缺席。
记者发现,老孙织补的主要工具是型号不同的针、颜色各异的线和布撑子。在她座位一边的马扎上放着一个A3纸大小的工具盒,里面排列着六七十种五颜六色的线。另一边的塑料袋里,则是一团团从旧衣服上拆下的线团。她说,平时也会积攒一些不同颜色、材料的线以备客户需要。
老孙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百来块钱的衣服坏了就不再修补了,直接丢掉买新的。一般只有贵重的衣物才会拿来找她们修补。“我们接过的活中有不少都是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衣服和裤子。有些牌子我不认识,但好像有什么香奈儿、阿玛尼、巴宝莉,听说是国际大牌。这些衣物的用料确实好很多。”她笑着说,自己修补过最贵的应该就是敞篷跑车的顶篷布了,光最大的一个破洞就耗费了她一上午的时间,最后花了一整天才全部缝补好,收了客人200元。
现在,老孙只要一接触到衣服,就能准确判断用料如何,价值多少。“但如果顾客不问,一般我也不会和他们聊这些。”她说,凭借这样的眼识,每次去买衣服都能砍下不少价钱来。
一双灵巧手  织就幸福生活
“老孙,昨天我放在这儿的两件衣服补好了吗?”从马路对面匆匆跑过来一位中年妇女,弯下腰问老孙。“最近接的活比较多,还没有好,今天晚上赶下工,补好了送你家去吧。”老孙回答道。
老孙的修补技术很好,如今,她也有了自己的熟客圈。“前两天卖衣服的老板把店里一件破损的新衣拿来织补,经‘妙手回春’后,老板竟然还把破衣当好衣给卖了出去。”每天到孔园玩,经常会来找织补师们聊天的王阿公搭话道。
“我在这儿做织补已经三十年了,老顾客们都习惯了我的存在,我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老孙有些骄傲地说,“我们也是靠技术吃饭的!”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补衣服的顾客,他对记者说:“上千元的衣服,花个二三十元钱补补还是很划算的。”街头织补收费一般按破损个数计算,一处大约一二十元不等,破损多了还可以便宜点。除了缝补衣服,还可以裁剪、绣花。“有的衣服用针线不好补,就绣一朵花盖上,小花30元一朵。”老孙给记者介绍。
织补的生意也分旺季和淡季。夏天的时候衣服不多,越到冬天,生意越好。“有时候运气好了,接的生意都忙不过来,一天好的话能收到十多件活。到了冬天,毛衣、羽绒服、西装都多起来了,并且衣服一般比夏天的贵,过来织补的人也多。”说话间,孙女士正在织补一件塌线散开的细羊毛衫,只见她小心地用一把特制的钩针一点点穿起纬线,然后再用手中穿着同色棉线的钢针,将其密密地织补起来,经过这么一番经纬严密交织组合,原来的破洞消失不见了。
在冷风中观看老孙埋头织补,记者早就被冻得受不了。“冷吗?”面对记者的疑问,一直端坐的她居然回答道,“不冷”。
“我一年到头天天在外面风吹日晒,早已经习惯了。”老孙告诉记者,为了保护一直裸露在外面做活的手,天气再冷些她会戴上半截手套,尽管这样“呵护”双手,手指的部分依然满是被寒风吹破的伤口,显得非常粗糙。
虽然在每天近8小时的摆摊劳作后,晚上还要继续“加班”织补衣服,但老孙还是觉得很满足,因为正是靠着这样一双粗糙却灵巧的双手,她织就了一家人平淡却满足的生活。
天色慢慢黯淡下来,街灯渐起。老孙放下针线,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线头,开始收拾地上几个装满衣服的袋子。
“该回家咯,一会儿他们都要回来吃饭了!”她笑呵呵地说。
说罢一手拎上几只袋子,一手提起竹椅,匆匆地奔向街角,很快消失在人流中。

来源:今日黄岩
作者: 故事与你    时间: 2019-2-18 15:27
现在很少看到了

作者: 西元帝国    时间: 2019-2-18 23:31
希望有这样的地方。现在太少了
作者: 肆肆    时间: 2019-2-19 08:41
点个赞!以后有机会找她修衣服




欢迎光临 黄岩论坛 (http://bbs.0576q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