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标题: 台州刺绣行业里的裁缝帮 [打印本页]

作者: 乘风    时间: 2019-1-6 09:53
标题: 台州刺绣行业里的裁缝帮

图为刺绣大师陈克在台绣艺术馆内


绣衣厂缝工


绣衣厂缝工比赛


应飞荣


罗春林


张学娟


李文瑾


胡云芝


冯仙香


高婷婷


吕伯明


张飞金

台州刺绣领域里历史上最兴旺的是绣衣产业,它从民国初年逐渐在台州海门形成产业,最多时有33家绣花作坊(绣花厂、绣花庄),临近新中国成立之时余5家。

提起台州刺绣,网上报道穿花刺绣和描花设计较多,很少提及裁缝。其实在古代社会民间行当之一:成衣行,属三十六行中一大行。从“衣食住行”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古人一直把衣装尊严放在生命之首位,难怪古代帝王确立了章服等级制,其中‘绣衣’为最宠。

1952年建立海门绣衣厂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建立以国营(联社)形式的海门绣衣厂(后改为黄岩海门绣花联社、黄岩海门绣衣中心厂、台州绣衣厂)一路发展中。扩展到临海、温岭、黄岩、天台、三门、玉环、仙居的台州七县。到1994年出口值达8亿元。其中台州绣衣厂就占8000万元。刺绣人员13万人,年出口值上千万元的有23家,其余大大小小缝纫加工厂不计其数,少说也有上千家,是台州刺绣最为鼎盛一段历史。如今虽然萎缩,工商注册在运营还有百余家。

台州刺绣的主要产品是绣衣,集描花、刺绣、裁缝三项技艺才能完成之。

裁缝说简单也简单,以前听裁缝老师戏言,只要把二片布,缝成三个洞,头和双手能套进就是衣服了,两只脚能伸进去就成裤子了。

说复杂也复杂,因各人体形不同,若要合身,需量身定做。做到服帖、合身、美观、牢固也不容易。特别是丝绸绣花的缝纫,“软乎乎”“像蚂蝗肉”难以把握,更别说还要对准花位。没有裁缝的“四功八艺”别想裁得准、缝得直、制出得体合身的绣衣。

听老一辈裁缝师傅说,手艺好的裁缝在民国是很吃得开的,走南闯北跑码头(上海),吃香喝辣万家尊,无论达官贵人还是青红帮请裁缝师傅都是客客气气。上海滩大世界、百乐门、大光明、大戏院都是裁缝师傅常去白相,拎新潮的地方(吸收最新服装信息的好地方)。

从衣片加工到运上海出口

1957年之前的“海门绣花联社”主要承担衣片的刺绣加工,然后运上海丝绸进出口公司缝纫成衣再出口。由于丝绸绣衣行情看好,加工转折太慢,出口公司要求海门绣衣厂直接缝制成衣交货。为此派了赵堂根等六名上海师傅帮海门绣衣厂组建生产流水线。调集海门缝纫社张仙玉、陈仙华、吴茂春、陶森茂、陶仁寿、蔡登法、徐世良、王可法、罗春林等人为缝纫流水线上的骨干,由应飞荣担任第一任缝纫车间主任。之后开始了绣衣的成品出口,绣花联社从此也改名为黄岩海门绣衣中心厂。

第一任缝纫车间主任

应飞荣是第一任缝纫车间主任。生于1914年,卒于1986年7月,享年72岁。籍贯金清蓬街镇,十一二岁开始学裁缝,青年时跑上海与在家乡两边做生活(裁缝),直到1957年到海门绣衣厂,1957年任缝纫车间主任至1974年退休。

给笔者印象,厂里各个部门都有裁缝出身的职工:就连北大门门卫陈普宝、南大门门卫徐才云、食堂饮事员陈传学、技术科陶正甫、成品检验董振华等都是裁缝。

第二任缝纫车间主任

第二任缝纫车间主任罗春林。(1937年-)黄岩人,由黄岩城关服装社调入海门绣衣厂。1968年罗春林接任缝纫车间主任,时车间共约120人。随着绣衣和抽纱被套出口业务的增多,缝纫车间也随着扩大,吴茂春任内销绣衣缝纫车间主任,王道桂任抽纱被套缝纫组长,朱香玉任抽纱机绣组组长,杨妙学任绣衣样品缝制组长,罗春林自己管绣衣生产的缝纫大车间。

1986年台州绣衣厂扩建了两个裁剪车间,罗春林改任裁剪车间主任(另一裁剪车间由徐世良、王学玲组建)。1988年台州绣衣厂新大楼建成后,缝纫车间一下子增加到8个车间,罗春林先后又改任3车间和6车间主任直到1996年退休。

夏华生与“远东制衣”

上世纪70年代,海门绣衣厂内部缝纫能力满足不了出口需要,罗春林联系家乡的黄岩城关服装社夏华生,开始叫四五个人到海门厂缝被套。后来绣衣厂发展做绣花男衬衫了,夏华生就趁势回黄岩城关办起服装厂,专为海门绣衣厂加工男衬衫,结果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一家有名气的“黄岩远东制衣有限公司”。

其他海门一厂厂长邱开进、金清绣衣厂厂长罗荣跃、界牌绣衣厂厂长云寿、海港绣衣厂等都是顺着裁缝帮这根藤,缠枝连绵使得服装厂遍地开花。

浙江全省绣衣行业

缝纫比武大会

1988年台州绣衣厂新大楼里,八个缝纫车间分别由罗春林、王学玲、蔡裕芳、孙贵生、王建中、何彩凤、李敦、陈敏华、应乔鸣等人任车间正副主任,约有四五百人统属绣衣线,虽不是裁缝出身的胡云芝统管之。

上世纪,全台州丝绸制衣公司遍布台州约1500多家,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亮点。仅台州绣衣厂一家在编职工810名中缝纫工就占三分之二,可见缝纫在绣衣产业中的地位。

缝纫帮不简单:他们经常进行“刀功”、“手功”、“车功”、“烫功”演练。1988年10月8日在黄岩远东制衣有限公司进行由浙江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举办的“浙江全省绣衣行业缝纫比武大会”,来自全省五市一地,14个代表队138名代表,代表了全省5000名绣衣缝纫职工,在鼓乐仪仗队带领下,依次列队进入会场。她们是台州绣衣厂代表队、临海绣衣联营厂代表队、宁波绣服联营厂代表队、三门绣衣厂代表队、天台绣衣厂代表队、乐清绣衣厂代表队、富阳工艺美术总厂代表队、塘栖绣服厂代表队、桐庐绣服厂代表队、桐乡乌镇工艺绣品厂代表队、舟山绣品服装厂代表队、定海童装厂代表队、椒江童装厂代表队和东道主黄岩远东制衣有限代表队。

台上一分钟,台下多年功。通过擂台比武,26名精英能手胜出。

这些优秀的团队形成一个过硬的裁缝帮。使台州绣衣在上世纪获得国家质量“金杯奖”。在国际上享有“正宗绣衣”“皇冠之服”的美誉。你帮我、我帮你,裁缝帮裁缝,共兴服装业。

当下的服装企业渐渐失去劳动密集型低成本的优势,虽然缝纫机械的性能越来越先进,但操作员的手上技艺能未必能超过当年的年轻冠军。

来源:台州晚报




欢迎光临 黄岩论坛 (http://bbs.0576q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