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标题: 章云龙:地方文化丛林中的探寻者 [打印本页]

作者: 乘风    时间: 2017-8-19 10:04
标题: 章云龙:地方文化丛林中的探寻者
出版历史文化著作4部,主编参编十余部




章云龙,黄岩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历史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海外文摘》《华夏散文》等30多种报刊,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著作《文明的失落》《岁月的胶片》《走读台州绿心》(合著)等,另主编、参编书籍十八部。

    他是教育工作者,获高级职称,业余是作家。
    通常地方文化研究者,需要的知识面既精又杂。他是摄影家,又是地方史“发烧友”,著作累累。
    他叫章云龙,在黄岩中学教书育人之余,深入地方文化丛林中做一名不知疲倦的探寻者。
    与文学结缘于“书荒时代”
    “那时的小学第一课是XXX万岁之类的。我与文学的结缘源于‘书荒’的求学时代。”章云龙向记者打开话匣子。
    那时,社会还弥漫着“白卷英雄”张铁生的“读书无用论”论调。
    初中时,班里来了一位当时学校里学历最高(中师毕业)的林老师。那时,同学们很少喜欢读书的,课堂就像菜场似的闹。
    林老师很有办法,告诉学生:“只要你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前我给你们讲一个《西湖民间故事》。”
    就这样,章云龙同学在小学毕业前,听到了林老师讲《许仙与白娘子》等许多故事。
    “中午时分,是我最享受的时光。那时,学校设在半山腰,我们中饭后在山上的草地里围坐着,听一个高年级同学给我们讲隋唐演义中的‘薛仁贵征西’的故事。人物的故事,遥远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在我面前打开。就这样,文学与历史在我幼小的世界扎下了根。”章云龙最初与文学结缘。
    读政史的他参加《诗刊》社首届刊授
    章云龙读高中时,碰到了几位科班毕业的语文老师。
    “记得有一次,老师要我们当堂写看图作文,当堂完成。没想到,第二节课,老师把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向全班同学朗读,这是我第一次因为作文被老师表扬。这一刻,埋藏心底中对文学的迷恋仿佛被激活。就这样,开启了我心中对文学的梦想。”章云龙回忆道。
    上世纪80年代初,文学进入一个“黄金时期”, 章云龙只是众多文学青年中的一个,梦想是当一个作家或者记者。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是他心仪的大学,复旦的新闻专业、鼓浪屿的涛声吸引着他,章云龙的第一批、第二批志愿都是中文系或新闻系,他放弃了最有可能录取的大学——杭大与浙师院。
    也许是梦想的代价,前两批均与他擦肩而过,最终被台州师专首届政史专业录取。后碰到录取老师,问及录取章云龙到政史专业的原因,她说,当时看到章云龙的语文成绩比较好(语文成绩为黄岩县第三名)。
    文学的梦想并不因为大学或专业的遗憾在他心中消失。在台师求学时,章云龙报名参加了《诗刊》社第一届刊授并结业。“至今我仍记得一年多时间里我都按时完成《诗刊》社老师要求的每周至少上交一首诗歌作品的任务,还有不时收到老师从北京寄来对我作品的点评,结业时,我有幸在《诗刊》上发表了一首诗歌作品。台师当时文学氛围浓郁。著名诗人洪迪老师在我眼里是‘神‘一般的存在,我不好意思拿自己粗陋的作品向他请教,学长苏明泉的作品成了我必读的作品,‘鹿路’文学社人才济济。”章云龙说。
    被选入《最受中学生喜欢的散文作品》
    毕业后,十几年时间因为工作关系,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科学研究,主持、参与了一些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论文多次获全国一等奖。
    直到90年代中期才重新捡拾文学,重点转向散文创作。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在《海外文摘》等国内五十多家报刊发表了三百余万字作品,散文作品被选入《最受中学生喜欢的散文作品》等国内十多个选本,也写了一些歌曲作品,被一些作曲家谱曲,部分独唱或合唱歌曲被陕西歌舞团、上海音乐学院及浙江的一些乐团录音。
    读过三所大学,学过政史政教哲学
    与地方文化实际接触,源于叶哲明教授。
    “他的故乡情结特别深,我常听他谈及台州的历史,许多内容于当时的我都是闻所未闻,这激起了我极大的好奇。我也是一个故乡情结较强的一个人,常以家乡为骄
    傲。但当同学向我细究,我却发现自己一片空白。于是,我寻找一切与台州有关的史料。”章云龙谈起自己的地方文化研究之旅。
    1985年,他开始研究黄岩蜜橘历史,1986年底完成一篇万余字的论文,获大学生论文比赛一等奖。
    近两年时间,他跑遍了省市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尤其是临海博物馆,古籍资源非常丰富,那时复印机都没有,他坐在临海博物馆阅读时,看到有价值的资料就用手抄这种最笨的办法。临海徐三见馆长治学甘坐冷板凳,黄岩陈顺利馆长介绍地方文化如数家珍都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章云龙读过三所大学:台师、浙教院、北师大,学的专业有政史、政教、哲学,台师老师扎实的功底,北师大老师宏阔的学术视野给了他诸多的教益。
    “我分析自己的学术背景、专业背景、文学背景,觉得自己的长处恰恰是文史哲三者融合,于是,近十年时间,我的作品更多的追求是希望体现文学的力量、历史的力量与思想的力量。尤其是浅阅读的时代,文章的可读性是最能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也是普及地方文化最有效的通道。”章云龙深有感触地说。
    台州市区第一本历史文化著作
    章云龙业余花大量时间撰写地方文化的文章主要从2010年开始。
    “那年,黄岩中学筹备一百一十周年校庆,学校委任我主持这一届校庆工作,工作的需要促使我研究校史。时间紧,熬夜到晚上一两点钟是常事。到年底,在同事的合作下,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了《叩访历史》《精神坐标》《清献印象》三本校史文化书籍,丰富了学校文化。后又陆续编写了《走读台州绿心》《历史的重量》《诗意地栖居》等书籍。”他说。
    此间,章云龙为黄岩有关部门、乡镇编写了《黄岩历史名人》《游遍黄岩》《风雅潮济》《醉美桃花源》等介绍地方文化的书籍,参编黄岩历史学会四本书籍及宁溪历史文化丛书(五本)的审核。
    “这些著作中,我费力最多的是《走读台州绿心》这本书。这部著作是受台州市绿心委委托编写,市、区诸多部门参与,得到时任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先生及市四套班子领导重视,这个项目花费了我整整两年时间,可惜当时只印了三千本,一周后书籍即告罄,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著作出版后,被一些行家誉为台州市区第一本历史文化著作。”章云龙说。
    这些年,章云龙也为布袋坑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及浙江省历史文化重点村潮济村、乌岩头村的历史挖掘提出一些文化上的建议与一些文本的撰写。先后在《今日黄岩》报上开设了“百年黄中”、“永宁江文化”、“人文九峰”三个个人专栏,也参与了“东官河文化”等数个人文专栏的撰写。
    地方文化丛林中的一名探寻者
    黄岩文化积淀深厚,街巷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章云龙个人研究的一个课题是:街巷文化。
    “我希望,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出一本反映黄岩老街历史文化的书籍。另外,黄岩九峰公园已经进入冲击‘AAAA’景区最后时刻,‘人文九峰’专栏我已经开设了近两年,也希望能与有关部门合作出版一本关于九峰文化的书籍。”章云龙说。
    他深入地方文化丛林中,做一名不知疲倦的探寻者。

来源:台州晚报




欢迎光临 黄岩论坛 (http://bbs.0576q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