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标题: 走近温岭最大的摩崖石刻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岩百晓    时间: 2016-3-26 09:27
标题: 走近温岭最大的摩崖石刻

  朝阳洞天

  探寻与发现
  温岭市松门镇南部,苍山东南大甘岙北侧,有山巍然,山腰天成一洞。
  相传三百多年前,有一道士梁真人来到松门。梁真人相貌平凡无奇,可是道行高深。他走到哪里,哪里的草木就茂盛起来;捧一捧哪里的水,哪里的水就清甜起来。有一天,他走到了这个石洞前,见此洞环境清幽,恰合心意,只是缺少些草木和水。于是,他便念了一句咒,这洞的周围就长满了树和草;在洞壁上泼了一点水,洞壁缝里就流出清泉水来。从此,梁真人就在这洞里修道了。梁真人羽化成仙后,人们便把这洞奉为道教灵验之洞。因为这洞从早到晚都能晒到太阳,人们就把它叫做朝阳洞。此山,就名朝阳山了。
  
  朝阳洞朝阳而蔽日,无夏日之炎,室不见蚊蝇,为避暑胜地。松门旧有十景:梦萦古顶、古洞朝阳、青云石室、玉井金水、飞涛映日、宝寺梵钟、湖心射塔、灵台望潮、鼓楼大佛、虎溪瀹茗,古洞朝阳俨然在列。洞内建筑“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1978年以来,老道陆续回洞,重建殿宇。朝阳洞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前来寻幽揽胜。
  沿山间石径向上攀登,古木交柯,翠盖亭亭,鸟鸣虫唱,生机盎然。远远望去,高岫摩云,如刀削斧剁。一路行来,时观时赏,不觉之间,已至朝阳洞。“朝阳洞天”摩崖石刻,就在朝阳洞洞口岩壁上,以一片磅礴的红色,先声夺人。嶙峋矗立的岩壁,如擘巨灵之掌。掌心上,开出一块打磨成长方形的平面,长约5.9米,宽约2.1米,竖刻“朝阳洞天”四个擘窠大字。“朝阳洞天”四字阴刻,行楷书,每字长约1.3米,宽约1.25米。右侧为落款,已风化模糊,但仍依稀可见“时在民国……刘石华书”等字。摩崖气势恢弘,可说是温岭最大的摩崖石刻了。书法形体敦厚端方,笔触苍劲有力,一笔一划,一转一束间,不激不厉,方圆有度,颇耐品味。1984年1月,朝阳洞摩崖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
  摩崖书者为松门人刘石华。刘石华生于1889年,殁于1968年,是刘镜秋先生的长子,原名刘惟琳,石华当为其字号。刘家开有南北货店,家境富有,刘镜秋家居栽花、读书,以松门花隐自号。善篆刻,工画花卉,尤精工笔写真。刘石华家学渊源,自幼随刘镜秋学习中医、书画、诗歌、篆刻,皆有造诣。据刘石华曾孙刘定耀回忆,刘石华画画时有个小癖好,就是喜欢将笔尖伸到口中润笔。所谓含毫吮墨,先生可说是身体力行了。遥想先生作画情景,不禁令人莞尔。先生又喜饮,喜欢喝酒后画画,更有兴致。而“朝阳洞天”四个摩崖大字,据说是刘石华用棉团蘸墨书写的。先生之笔墨功力,可以想见。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洞前眺望,草木葱茏,田畴阡陌,叠嶂重峦,楼宇错落,一派辽阔,让人顿感心舒气爽,胸中尘埃为之一荡。“洞天”,是道教用来指称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的。朝阳洞,真不愧“洞天”之谓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刘石华与朝阳洞的相遇,就当如此吧。
  读山,读石,读字,读人,一笑人间万事!

来源:台州晚报
作者: jay789789    时间: 2016-3-26 19:43
{:01:}{:01:}




欢迎光临 黄岩论坛 (http://bbs.0576q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