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li 发表于 2025-11-27 14:56

稳定向好!黄岩守护“大水缸”有实招→

11月26日下午 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 黄岩区长潭水库饮用水源地 保护工作通报 新闻发布会
   
长潭水库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1964年建成蓄水,集雨区面积约441.3平方公里,总库容7.32亿立方米。三期通水后,设计供水能力100万吨/天,2024年日供水86万吨,2025年日供水70万吨(其余改为朱溪水库联动供水),是台州市唯一一座以城市供水为主的大(Ⅱ)型水库,担负着台州市区和温岭市、玉环市等五个县(市、区)、占台州市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共300余万人口的饮水重任,是台州市人民的“大水缸”和“生命线”。连续6年获得浙江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评估优秀等级。
   
   
一起来了解 长潭水库水质基本情况 以及黄岩具体是怎么做的 下阶段又有什么举措
↓↓↓

长潭水库水质基本情况
   
   

长潭水库现有国控断面坝口和温潭、大众旺两个省控断面。“十四五”期间三个断面功能区目标和考核目标均为Ⅱ类,2021-2024年三个断面水质年均值均达到Ⅱ类及以上要求。另外,2025年1-10月份三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坝口为I类水体,较去年同期Ⅱ类实现水质跨类别提升,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分别同比改善了17.18%、33.33%、33.33%;温潭、大众旺断面均为Ⅱ类水体,与去年持平,水质总体呈现稳定并向好发展趋势。

具体工作举措
   
 01
   铁腕治污,源头防控。    2025年以来,黄岩区按照“污水零直排区”标准,开展库区五乡一镇提质增效改造,共完成设施改造63座,新增和改造污水管网近百公里。引入EOD资金2.6亿元,实施78村管网串联及处理设施提升改造,涉及新建改建污水管网约200公里,处理设施200多个。同时聚焦水体清洁,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每年投入250万元对8大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实施河道清淤、水流重塑等运维养护工作;同步开展水域保洁工作,定期清理湖岸垃圾及各类漂浮物,修复保护区隔离防护网4千米,保障水体景观与生态安全。


02
   “智”“资”赋能,强化支撑。    加强执法监管,依托科技手段强化监管覆盖,在库区重点区域部署水质在线监测、摄像监控及取水口传感器,构建“天眼+地巡”全天候监管网络,精准排查违法行为。强化监测预警,在8条入库溪流及半岭溪、黄岩溪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合无人机、走航船实时监测,依托水质水华预警平台提升水生态风险预判能力,发布长潭水库水质和藻情预警信息。科学增殖放流,积极联动浙江省淡水所等机构,系统制定增殖放流方案,科学配置鱼苗种类及数量,通过底层净化与群落结构调控提升生态稳定性,年均放流12.48万公斤,对藻类应急防控开展了有效探索。夯实农业面源整治,统筹推进“肥药双控”和测土配方,并在上垟乡西洋村开展农田退水“零直排”试点项目,重视源头减量,强化智慧管控,探索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处理效果。

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台州市黄岩长潭水库库区生态补偿实施办法》《长潭水库生态补偿资金和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十三五”“十四五”累计投入4.3亿余元,用于水源保护、生态修复、监测设施和绿色转型等,为水源保护工作开展夯实基础。

03
   产业反哺,生态共富。    黄岩区创新开展“水美黄岩·芳养共富”EOD模式试点,获生态环境部金融项目库授信25亿元。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项目的“肥瘦搭配”,让生态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反哺生态治理。以库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水安全保障为基础,集约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带动西部山区居民就业和收入提高,促进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下阶段工作举措
   
01
继续强化源头治理。      秉持“污染不到水库中”的原则,一方面继续推进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外引,“十五五”期间,将继续实施屿头污水厂项目、北洋镇瑞岩污水外引工程,敷设污水管道6公里,建设泵站2座,有效将库区内污水输送至库区下游,降低入库负荷;另一方面将继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实施量化、长效的肥药减量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群众生产生活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


02   
继续强化数字赋能。      充分利用已建入库溪流自动站和长潭水库水质水华预警平台,加密加强中长期监测研究,研判水质变化趋势,通过多维度数据比对、趋势模型构建等方式,提早预判水质波动风险与变化态势,为精准施策、科学治水筑牢技术根基。

03
继续强化环保宣传。      以《台州市长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为基础,继续深度开展水源地保护全方位宣传,进一步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库区保护和发展凝聚更多社会力量。

长潭水库是台州的生命纽带,经过我区多年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长潭水库治理从群众认同到制度供给,从生态协同到产业联动,从技术转化到机制复制,整体治理体系高度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领域的先行实践。黄岩生态环境分局将继续以此为基石,深入探索,创新举措,让群众喝上“放心水”的同时,为库区乡镇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热点问题解答

Q1:之前其他地方有水库发生藻类水华情况,长潭水库在水华防控方面是如何做的呢?   
水库藻类水华发生的核心是“富营养化+适宜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是藻类快速繁殖超出水体自净能力的结果。夏季高温多雨一般为水华高发时段,天气因素具有不可控性。因此近几年水华防控工作,在强化水体自净能力、持续改善水质的基础上,重点聚焦藻类防控能力提升,做到事前精准预警、日常常态化巡查、事后快速应急。
加强监测预警,2021年黄岩区建设“长潭水库水质水华预警项目”,建立水质发展模型,借助无人机走航船等先进手段,科学预警水质变化情况,分析研判问题来源,每月出具《长潭水库水质与藻类形势分析及建议》,有效应对水华等问题发生。强化日常巡查,各乡镇街道落实属地责任,做好区域内水域保洁工作;长潭水库事务中心依托除藻船、打捞船等装备定期对水库进行打捞除藻作业。健全应急机制,黄岩区组织编制《长潭水库蓝藻水华应急预案》,构建三级应急体系,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同的快速反应机制,根据水华影响程度,快速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和响应措施。   

Q2:刚才发言里提到长潭水库生态补偿资金事项,请问具体是哪些领域的哪些补偿?   
《长潭水库生态补偿资金和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中要求,以保障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为准则,补偿资金的使用分配坚持统筹兼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水源生态保护等有关需要。因此补偿资金当前主要设定两大使用方向:生态补偿资金与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医保补助跟困难补助,为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范围内原住居民的提供生活保障;生态建设补偿资金是用于保护范围内生态湿地缓冲带建设运维、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运维和其他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支出。
长潭水库生态补偿资金由市财政以及受益地共同筹集资金,每年按10%环比增长。2024年度长潭水库生态补偿资金达9300余万元。
   
Q3:下阶段如何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有什么具体安排吗?   
下阶段我区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持续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
1.加强科学治水。全面发挥已建自动监测站的实时监测能力与水华预警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持续深化中长期水质监测研究工作,通过多维度数据比对、趋势模型构建等方式,提早预判水质波动风险与变化态势,为精准施策、科学治水筑牢技术根基。
2.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外引。按照长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规定要求,逐步实现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外引。“十五五”期间,将继续实施屿头污水厂项目、北洋镇瑞岩污水外引工程,敷设污水管道6公里,建设泵站2座,有效将库区内污水输送至库区下游,降低入库负荷。
3.继续强化库区执法检查力度。根据“综合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联动行政执法等部门及相关乡镇,组建15人的专业化执法队伍,夯实人力基础;设立生态警务联勤站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每日开展巡检工作,为水源地保护构筑坚实屏障。

来源:黄岩发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稳定向好!黄岩守护“大水缸”有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