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li 发表于 2025-5-11 11:09

省级名优!黄岩2个“土特产”上榜!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浙江省第四批名优“土特产”名单我区2个“土特产”成功入选


一起来了解

黄岩枇杷
黄岩地处浙江黄金海岸线中部,属于 “七山一水两分田” 地貌,西部丘陵与中东部平原构成独特生态空间。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年均温17℃、年降雨1676mm、无霜期260余天,搭配砂性红黄壤(pH5.5-6.5)及 5338℃年有效积温,为枇杷生长提供优渥条件。贯穿全境的永宁江保障灌溉并形成生态廊道。

黄岩枇杷种质丰富,含红沙、白沙,主栽品种有软条白沙、宁海白、大红袍、洛阳青等。红沙系代表品种(洛阳青、大红袍)果皮橙黄、果肉厚多汁;白沙系(软条白沙、宁海白)果肉乳白、口感细腻。其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柑橘、荔枝,富含钾、铁、钙等微量元素,果、叶、花、根均具润肺止咳等药用价值。通过疏果套袋、测土施肥等技术,果形均匀度和商品率均大幅提升,实现品质产量双突破。


黄岩枇杷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明万历年间已有规模化种植记载,1980年代产量占全国42%,1982年以县为单位居全国首位。如今全区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值超1.2亿元,形成江口、院桥、屿头等十大规模化生产基地,配套冷链物流与交易市场。产业技术体系集成早产丰产、大枝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创新技术,有效解决“大小年”产量波动问题。依托大型食品加工园区,年加工枇杷超万吨,开发糖水罐头、果酒、果酱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同时结合山水资源与红色文化,打造北洋、沙埠等农文旅融合线路,延伸出观光采摘、文化体验等多元消费场景。
市场流通方面,黄岩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销售网络,线下布局长三角高端批发市场,线上拓展电商平台,冷链物流辐射全国一线城市。以“黄岩枇杷”地理标志为核心,培育“九峰”“东祖”“唐魁”等10余个子品牌,通过统一包装、质量追溯与数字化管理,形成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的格局。2011年黄岩枇杷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岩被授予“中国枇杷之乡”荣誉称号,品牌价值持续提升,成为全国枇杷产业的品质标杆与创新典范。

黄岩红糖
黄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 17.6℃,年降水 1583.8mm),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头陀镇、澄江街道等糖蔗核心产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沙质潮土与水稻土广布,耕作层超50厘米,有机质含量3%以上,搭配智能化排灌系统与生态防护林带,为糖蔗生长创造理想环境。
黄岩红糖采用古法工艺,色泽嫩黄、质地松软、糖香浓郁、口感甘醇,保留丰富营养,每千克含钙1500~2000毫克,含钾4000~6000毫克等。其加工从压榨到成糖均依古法,工具亦循古制。


黄岩种植糖蔗可追溯至南宋,《嘉定赤城志》等均有记载。加工红糖历史早于民国,当地流传着孝子熬制红糖的传说。产业发展上,1941年起引进多种糖蔗品种,现多推广种植粤糖54/474、新台糖16等优良品种。加工上采用电动机械榨汁与传统锅灶煎熬结合,流程规范。

近年来,黄岩区委区政府极为重视古法红糖传统文化的保护,要求各相关部门结合 “美丽乡村” 与旅游业统一规划,打造生产示范点、举办 “红糖节” 推广品牌,制定 “黄岩红糖烤糖加工工艺规范” 地方标准,依托企业建成生产研发基地、甜蜜文化体验中心,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打造乡村旅游场景推动产业融合,并与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合作研制 “陈皮红糖” 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目前,黄岩以 “黄岩红糖” 地理标志为抓手,培育 “糖多令” 等品牌,形成产妇红糖等系列产品,红糖烤糖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产品远销多地。2008年,“头陀红糖”“澄江临古红糖”的传统榨糖(古法红糖加工)制作工艺,被列入黄岩非遗,2016年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2019年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并多次在展会上获金奖。

来源:黄岩区农业农村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省级名优!黄岩2个“土特产”上榜!